由於受交通運輸、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等的製約,巴裏坤縣經濟發展緩慢,生產力水平低下,整體經濟實力薄弱,優越的自然資源未能得到開發,財力匱乏,財政自給率不到12﹪,農牧民人均收入隻有1735元,成為國家和自治區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巴裏坤縣也是一個多災縣,凍災、旱災、風災、雪災連年不斷,靠天吃飯因素很大,人民生活水平較低。截至目前,全縣仍有5個貧困鄉(鎮),25個貧困村,特別是地處偏遠山區的近萬名哈薩克族牧民還處在貧困之中,不少少年兒童因家庭貧困而失學,還有很多少年兒童麵臨失學的威脅。家庭的貧困絲毫不能抑製少年兒童們強烈的求學欲望。海子沿鄉哈薩克族牧民紮突爾拜七歲的女兒,看到同齡人上學,她便背著姐姐的舊書包在村頭走來走去,無數次流著淚對母親說:“我要上學,我要上學。”然而,幾個月後,她家唯一上大學的大姐便失學在家了。父母癱瘓的哈薩克族女孩海米娜,每天早晨與背著書包的鄰居小孩一起出發,她不是去上學,而是趕著羊群去放牧。城鎮居民李金發兩個女兒雙雙考入大學,但因家庭困難交不起入學費用,被迫輟學回鄉。在巴裏坤縣,像這樣的少年兒童還有許多許多。麵對這些過早遠離童趣、承受生活窘迫的少年兒童們,我們在倍感心痛的時候,也為在“希望工程”中走在前列、無私奉獻的捐助者深深感動。
1999年,廣東援疆幹部黃遵江為紮突爾拜捐助1000元,解決了他家4個孩子的入學費用,廣東援疆幹部黃葷為李金發捐助1000元,以解決燃眉之急。在巴裏坤的6位第三批廣東援疆幹部分別選擇了急需救助的貧困學生給予資助。地區團委副書記陳飛旋同誌將巴裏坤的故事帶回了廣州,講給那裏的同學們聽,一時間又掀起了一股愛心助學的高潮。聽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著一幕幕動人心弦的場景,我們能不為之震撼、為之感動嗎?作為來到巴裏坤這片熱土上的大學生誌願者,我們不僅要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更要為草原上即將輟學的少年兒童們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用自己的熱情和愛心與待救助的少年兒童之間架起一道“心靈與希望”的彩虹。
我們熱忱呼籲每一位大學生誌願者都能參與到愛心助學這一偉大工程中,為少年兒童們奉獻一片愛心,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同學們,夥伴們,我代表全縣待救助的少年兒童向您表示最誠摯的感謝,被救助的少年兒童將會永遠銘記您的深情厚誼!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沙漠將變成綠洲!順致崇高的敬意!
大學生誌願者張華2003年10月1日
四、“山東醫生”彭吉軍
“六月飛雪巴裏坤”
##關外三絕冷其中”,都是描寫貧困縣巴裏坤的惡劣氣候。
2003年11月18日深夜,巴裏坤大雪紛飛,氣溫降至零下25攝氏度。在石人子鄉任副院長的彭吉軍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叫醒。一個病人說:“醫生,亞鵬(其子,不滿兩歲)發高燒,請你看一下……”彭吉軍一聽,門都忘記關上,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病人家,為小亞鵬把脈、打針,直到孩子安然入睡。當彭吉軍回到宿舍時,對鏡子一照,滿身的雪花把他裹得像雪人似的。
彭吉軍在大學學的專業是心理學,來巴裏坤後,他成立了心理門診。一位患產後憂鬱症的婦女在烏魯木齊診治了近5年,但病情仍時好時壞。她懷著試一試的心情走進了彭吉軍的心理門診。幾個星期過後,該婦女的病情穩定了。誌願者彭吉軍忘我地工作著。
哈密勞教所聞訊,專門請彭吉軍與勞教人員開展談心活動。警察李莉把車開來了,我帶著彭吉軍走進勞教人員中間,與勞教人員促膝談心,逐一回答他們的問題。一個勞教人員問:“我是吸毒的,我也想戒,但就是戒不了,老是想它,怎麼辦?”
彭吉軍回答說:“俗話說,一日吸毒終身成毒。戒毒關鍵要戒掉‘心魔’,不要每分鍾都去想它,要分散注意力,多想想你的父母,你的家人,他們都牽掛著你。有一個吸毒的,經過九年,終於戒掉了。戒毒是要靠毅力的,戰勝自我,回歸社會,重拾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