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戈壁上的工業園區(1 / 2)

王忠軍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後,我成為首批河南省對口支援哈密地區和兵團十三師大軍中的一員。

2010年12月,告別家鄉焦作,告別父老鄉親,踏上了援疆的征程。我所服務的兵團十三師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部隊,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六師,代號“紅星”,是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時親自命名的。

幾十年來,在新疆的發展和穩定中,兵團以其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形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每想到我要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部隊”工作生活,一圓我的“參軍”夢,就讓我激動不已。我對口支援的單位是十三師二道湖工業園區,距離師部大營房近20公裏,驅車進入園區,我被眼前的一切震驚了,荒漠戈壁中唯一一條公路筆直延伸,仿佛看不到盡頭,遠處隱隱約約矗立的高爐及建築,才顯示出這裏是一塊企業集聚區,一片待開發的土地。十三師工業園區管委會臨時辦公場所設在一個35千伏變電站內,幾間平房一個小院,十幾個同誌兼任著綜合辦公室、財政法規局、招商局、社會事業局、安全消防環保科等多個部門的職務,因為我的到來,園區又成立了規劃建設局。工作伊始,我積極聯係、協調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等12項報告的編製工作,從調研、查找資料甚至通知專家參會,自己都親力親為,並認真組織籌備了3次“規劃工作會議”,基本確立了園區“三主五輔一配套”的發展思路。通過仔細研究園區的規劃,我對這個坐落在戈壁灘上的工業園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十三師工業園區籌建於2005年,2008年1月兵團批複成立了新疆兵團哈密二道湖工業園區。

2011年兵團將二道湖工業園區定格為兵團級工業園區。根據礦產資源、水資源分布及產業總體布局,提出“一區六基地”發展模式。二道湖工業園區規劃總麵積32平方公裏,是以能源、冶金、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產業為主,配套加工為輔的新型工業化和循環經濟示範區,目前已入駐企業24家。站在辦公室門口,看不到內地工業園區常見的景色:縱橫交錯的寬廣道路,鬱鬱蔥蔥的街道綠化,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幹淨整齊的企業廠房,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映入眼簾的隻有戈壁胡楊和戈壁上的廠區,置身在這無水、無路的不毛之地,耳邊響起了這樣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身臨其境,深深地體會到了兵團的艱苦創業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的可貴。工作環境雖然艱苦,可每次和園區的同事一起工作,我都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他們火一樣的在戈壁荒灘上創業的激情,那種蓬勃向上的精神、頑強拚搏的鬥誌,無時無刻不在深深地感染著我。一開始我還在思忖:是什麼信念,讓他們彰顯了自身的活力?後來十三師的老政委給我們講了“一碗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