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在哈薩克牧民家裏居住的日子(1 / 1)

時國慶

2011年8月25日,為開展牧區產地檢疫工作,我隨十三師畜牧中心的同事們來到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二道河子村

(十三師紅山農場一牧場三連)。為了工作方便,我住進了哈薩克族牧民克乃家,開始了為期10天的牧區動物產地檢疫工作。

我們在村口設立了檢查點,每天從天亮到深夜12點都有人值班檢查進出牧區運輸牛羊的車輛,對牧區牛羊傳染病摸底排查,杜絕疫病流出。剛來時,周圍的環境我從來沒有見過,感到格外的新鮮!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望不到邊際的草原,還有遠處隱隱可見覆蓋著白雪的天山。在草原上到處是悠閑啃食青草的牛羊。我暫住的村莊裏,村民多是哈薩克族,所以每天見到的都是哈薩克族朋友。來之前已經略知哈薩克族是一個熱情、好客、浪漫的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餓死人的民族。來之後,果不其然,我真正領略了哈薩克族牧民的熱情,感受到了他們樸實厚道的民風。克乃家位於村中間,臨近村中公路。一家三口人居住三間北屋,另有廚房、牛棚,還有一個小院落。房子不是太新,是普普通通的農村民房。克乃和妻子都有40多歲,他們有一個上高中的女兒。

我們3個檢疫人員被安排在北屋的一個裏間,他們夫婦睡客廳,女兒睡另一裏間。每一間屋都有哈薩克族牧民特有的通鋪。炕上鋪的都是羊毛毯。哈薩克族的床鋪上,被褥很多,幹淨整潔,高高摞起來,大概有20多條被子,全是供來客使用的。

剛住下時有點不適應,因為把我們安排在裏間,晚上進出很不習慣。可是從他們的臉上看不出一絲的反感。我不安的心才算平靜下來,哈薩克族是真正好客的民族!因工作需要,我要到牧區的草原了解牛羊飼養情況。我乘坐摩托車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多,在沒有路的草原上奔波了8個多小時,拜訪了30多個哈薩克族氈房。每一個氈房都是一家牧民,都有一群羊,從200多隻到400多隻不等,也有牛群。兩家最近距離也有數公裏。

讓我想不到的是,每進一個氈房都會受到牧民熱情的招待,他們把各種點心,有大棗、葡萄幹、幹奶酪,還有牧民特有的包爾薩克(經過油炸的麵食)拿出來擺放到炕上,再泡上一壺奶茶,讓我們盡情地吃,慢慢地喝。也不問哪裏的客人,隻管倒茶。雖然是第一次見麵,大家卻沒有一點陌生感,沒有一點戒備心。到後來他們的熱情讓我不敢再進氈房,因為實在是吃飽喝足了。中午我們遇見一家哈薩克族牧民生小孩了,他們的親戚朋友都來慶祝,大擺筵席。見我們來,就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們留下參加他們的家宴。

我們因為還有工作隻能喝過奶茶就出發了。沒能參加這個宴席我現在還有點遺憾呢。走訪完牧民氈房回到克乃家已是下午5點多,由於一天的顛簸,我累得快站不起來了。牧區的太陽異常毒辣,強烈的紫外線曬得我臉上火辣辣地疼。一星期後,我適應了克乃家的生活習慣,很溫馨,像世外桃源。這裏的治安環境很好,摩托車就放在大馬路上,車鑰匙也不拔,整個晚上也不會丟失。克乃家的羊群在牧區放養。為了喝奶茶家裏養了一頭奶牛,牛脖子上沒有拴繩子,任憑牛自由啃食青草。

後來我發現全村的牛羊都不拴繩子,純自然放牧,天亮自己跑到牧場吃草,晚上又各回自己的主人家。在克乃家我們輪流做飯,哈薩克族的生活條件還是很艱苦的。

早上,吃饢餅喝奶茶;中午,做拉麵,有少許青菜。晚上,隨便做些稀飯或還是吃饢餅喝奶茶。並不是原來想象的每天吃不完的手抓羊肉。到了晚上,克乃家除了一個小節能燈發光外,還有就是一部小電視了,黑暗籠罩著克乃家的小院,也籠罩著整個村莊,寧靜無比。

如果天空無雲,可以看到異常明亮的星星。雖然白天30多攝氏度的高溫,但夜間很冷,溫度接近零攝氏度。有時還下小冰雹。一天內的溫差高達30攝氏度。夜間蓋上被子睡覺香甜無比,隻有這時才會遠離難耐的酷暑。時間過得真快,10天到了,要離開克乃家了。雖然由於飲食原因,我滿嘴都是燎泡,痛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但我還是依依不舍地把整個村莊看了一遍,把克乃一家人的熱情、樸實以及他們的小院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作者係河南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十三師畜牧科技服務中心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