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內外大型企業大舉進軍,開發並搶占資源製高點。伴隨著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日趨明顯的趨勢,2003年以來,新疆廣彙、中國華電、山東魯能等一批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進駐哈密地區參與優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搶占礦藏資源製高點。在能源工業方麵,哈密地區引進了新疆廣彙集團開發建設120萬噸乙醇和80萬噸二甲醚項目,中國華電集團520萬KW(千瓦)煤電項目,哈密魯能三期共7000萬/年煤礦和1180萬KW(千瓦)電廠,酒鋼集團120萬噸/年焦化項目,青海傲凱公司野馬泉90萬噸/年焦化項目;在黑色及有色金屬方麵,引進了酒鋼集團M1033120萬噸/年采礦、40萬噸/年鐵精粉項目,西寧特鋼150萬噸/年采礦、50萬噸/年鐵精粉項目,新疆八鋼集團磁海80萬噸/年采礦、120萬噸/年球團項目,西部礦業公司與新疆有色集團圖拉爾根銅鎳礦開發項目,雲南路橋公司白山鉬礦開發項目,新疆有色集團5000萬噸/年高冰鎳項目,加拿大戈壁礦業公司黃山東30#脈銅鎳礦開發項目,上海新華聯沙泉子北銅鎳礦開發項目。
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的進駐,預示著哈密地區已成為我國礦藏資源的戰略高地之一。
3.農產品資源豐富。
哈密地區是哈密瓜的故鄉,哈密瓜種植曆史悠久,品質優良,名揚天下。
哈密大棗個大肉厚,營養豐富,是天然優質的“維生素丸”。此外,哈密的葡萄、牛羊肉、啤酒大麥等都是國內非常優質的農牧產品。
4.旅遊資源優勢突出。
哈密地區是新疆的東大門,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豐富的旅遊資源,獨特的自然風光,素有“新疆縮影”之稱,發展前景廣闊。若能係統合理地進行旅遊規劃,將能打開“四季有風景、四季有項目、四季開線路、四季引遊人”的良好局麵。
(二)優勢互補,廣東將大有可為、獲益匪淺我們認為,哈密地區是尚未開發的一塊極具資源的處女地,廣東和哈密地區雙方合作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和無限的生機,可稱為廣東的經濟新“飛地”。經濟大省的廣東不僅是一個資源小省,也是一個耗能大省。
2006年廣東能源消費總量為19765.22萬噸標準煤,是2000年的
2.1倍,年均增長13%;全省用電量3004.03億千瓦時,是2000年的
2.25倍,年均增長14.5%。
廣東目前85%的能源要從外省或者國外進口解決。雖然海上運輸的成本要低於鐵路運輸,但是從今年開始,國際海運運力趨緊、價格持續走高。據有關資料顯示,波羅的海散貨由年初的4400點衝高至5月的6600點,運價還將繼續攀升。在這種情況下,哈密地區若能解決高速公路、航空以及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廣東利用哈密地區各種資源並非不可為。
哈密地區豐富的資源為我省經濟的持續發展亮起了一盞明燈。
廣東經濟已進入產業優化升級階段,一些傳統的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需要向外轉移。與哈密地區更緊密的合作,為解決廣東企業生產能力過剩、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對接和產業梯度轉移提供了極好機遇。
廣東也隻有如此,才能夠繼續擔當中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哈密地區發展的瓶頸與製約因素在地委、行署的正確領導下,哈密地區各族幹部群眾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曆史機遇,充分發揮本地區的特點和優勢,以新型工業化和新農村建設為抓手,統籌城鄉發展,成功地闖出了一條依托本地優勢資源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之路。但在看到哈密地區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不斷壯大和各種優勢呈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製約哈密地區發展的瓶頸和因素開始浮現。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將是哈密地區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水資源匱乏哈密地區水資源短缺是製約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管理性缺水問題突出。
哈密地區單位麵積產水量0.89萬立方米/平方公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3,全疆平均水平的1/6;區域內人均水資源量為2800立方米,哈密地區水資源總量為14.58億立方米,可開采量
8.2億立方米。目前,新疆萬元GDP用水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不到50%,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不到45%,哈密地區和這個差不多,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有一組數字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巴裏坤湖20世紀50年代有140平方公裏,現在隻有52平方公裏,由於缺水,直接影響鹽化工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