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感官並非絕對的真實
我們看到的真實世界可能並非它本來的麵目。肉眼所見的信息,不過是按照我們的喜好加工而成。
我拂開從咖啡上冒出的熱氣,把它遞給老人,老人說道,“有一名叫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家,他發現了無意識。無意識,或者叫潛意識,指在人的意識中,除了自我意識的表層意識(顯意識)外,無法意識到的領域。”
“我聽過。”
“那麼,你知道另一名同樣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嗎?”
“也聽過。”
“榮格發現,所有人在意識深層都是相通的。對於這個連接所有人意識的海洋,榮格稱之為集合的無意識。”
“我同意您的看法,如果人們意識相通,就可以解釋預感這種現象。
但是我一直相信意識是大腦活動的產物。”
“大腦並未產生意識。意識,不過是借助大腦這個工具,像電腦那樣,如果人們不操作它,電腦就無法運轉;而大腦也一樣,如果不操作,它也無法工作。”
我咀嚼著老人話中的深意,同時也生出強烈的抵觸情緒。接受老人的觀點,意味著到現在為止我深信不疑的世界觀將全部顛覆,對我來說,這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做到的。
老人似乎看透了我的想法,進一步說下去,“你知道,人的身體由細我們看到的真實世界可能並非它本來的麵目。肉眼所見的信息,不過是按照我們的喜好加工而成。細胞構成,細胞由數以萬計的原子構成,從這個角度講,人的肉體是由原子集合而成的。”
“嗯,這些我理解。”
“生物學家舍恩海默發現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實,並最終證明了它的正確。”
“什麼事實?”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過分解,營養被細胞吸收,這些原子會取代舊的原子。而構成人體的原子,用不了一年時間就會被新生原子全部替換。”
“一年?腦細胞的原子也一樣嗎?”
“不錯,不論腦細胞還是骨細胞,構成細胞的所有原子將全部替換。
而構成肉體的元素被替換,意味著作為物質存在的肉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將完全演變為其他物質。按這個原理推論,和一年前相比,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人!”
“不,從出生到現在,我就是我。”
“即使肉體的元素全部替換,你也不會變成其他人,這說明你不是肉體。即使肉體元素替換,你的本身也不會改變,你仍然是你。由此證明人是超越肉體的存在。”
我若有所思,深感這套理論的神奇。我一下子理不清其中邏輯。“如果‘我’是超越肉體的存在,這個‘我’在哪兒?如果您把這個‘我’指給我看,我會相信您。”
“肉眼不可見,就不可信嗎?看來,你對自己的肉眼所見深信不疑?堅信‘肉眼看不到的事物不存在’。但是,肉眼所見就是完全可信的嗎?”
我辯解道:“如果肉眼能夠確認,說明事物更具有真實性。”
老人步步緊逼,“真的嗎?現在,我和你所處的空間裏是空氣,空氣中聚集著無數的氧分子和氮分子,還混有電視、電腦和手機的電波。你能看到它們的存在嗎?”
我愣了一下,“不!看不見。”
“當我們用肉眼觀察這個聚集無數物質的空間時,什麼也看不到。那麼,肉眼所得的信息,是否也不確定呢?”
我找不出任何反駁的理由。這樣看來,“肉眼所見才是確實的”的觀點太草率了。
老人接著說:“現在,人類利用顯微鏡能觀察分子活動;此外,電視機接受電波成像,我們能看到畫麵。所以你絲毫不懷疑分子和電波的存在,如果你生活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我對你談起分子和電波,你會相信嗎?”
“恐怕不能。”
老人指著辦公室的牆壁,對我說:“那兒有一麵牆,牆上有空隙,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