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袁枚(1716-1798),清詩人。字子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乾隆進士,曾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縣知縣。中年即辭官定居江寧,在小倉山下築隨園,以文自娛。
不複出仕,又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論詩主張抒寫性情,創“性靈說”,不滿儒家“詩教”。其《隨園詩話》
在詩壇影響很大。為文不拘義法,筆力橫逸,縱橫跌宕,自成一家。袁枚散文比較突出的一點是,描寫中帶有感情,與當時桐城派古文,迥然異趣。
所作駢體,偶中兼散,舒卷自如,具見功力。《小倉山房集》詩文兼收,其中詩三十七卷,收詩四千二百多首,文三十五卷;外集八卷,專收駢文,通行有《四部備要》本。
書魯亮儕
袁枚
己未冬①,餘謁孫文定公於保定製府②。坐甫定,閽啟③:“清河道魯之裕白事④。”
餘避東廂,窺偉丈夫年七十許,高眶,大顙⑤,白須彪彪然⑥;口析水利數萬言。心異之,不能忘。後二十午,魯公卒已久。予奠於白下沈氏⑦,縱論至於魯。坐客葛聞僑先生日⑧:魯字亮儕,奇男子也。田文鏡督河南嚴⑨,提、鎮、司、道以下,受署惟謹⑩,無遊目視者。魯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攝中牟。魯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騎驢入境。父老數百扶而道苦之,再拜問訊,曰:“聞有魯公來替吾令,客在開封知否?”魯謾曰:“若問雲何?”曰:“吾令賢,不忍其去故也。”
又數裏,見儒衣冠者簇簇然謀曰:“好官去可惜!伺魯公來,盍訴之?”或搖手曰:“咄!田督有令,雖十魯公奚能為?且魯方取其官而代之,寧肯合己從人耶?”魯心敬之而無言。至縣,見李貌溫溫奇雅,揖魯入,曰:“印待公久矣。”
魯拱手曰:“觀公狀貌、被服,非豪縱者,且賢稱噪於士民,甫下車而庫虧,何耶?”李曰:“某,滇南萬裏外人也。別母,遊京師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言未畢,泣。魯曰:“吾暍甚,具湯浴我。”
徑詣別室,且浴且思,意不能無動。良久,擊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辭李,李大驚曰:“公何之?”曰:“之省。”
與之印,不受;強之,曰:“毋累公!”魯擲印鏗然,厲聲曰:“君非知魯亮儕者!”竟怒馬馳去。
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謁兩司,告之故。皆曰:“汝病喪心耶!以若所為,他督撫猶不可,況田公耶!”明早詣轅,則兩司先在。名紙未投,合轅傳呼魯令入。田公南向坐,麵鐵色,盛氣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餘人。睨魯曰:“汝不理縣事而來,何也?”曰:“有所啟。”
曰:“印何在?”曰:“在中牟。”
曰:“交何人?”曰:“李令。”
田公幹笑,左右顧曰:“天下摘印者寧有是耶?”皆曰:“無之。”
兩司起立謝曰:“某等教飭亡素,至有狂悖之員。請公並劾魯,付某等嚴訊朋黨情弊,以懲餘官。”
魯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來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連夜排衙視事。不意入境時,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見其人,知虧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譽,空手歸,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歸陳明,請公意旨,庶不負大君子愛才之心與聖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為無可哀憐,則裕再往取印未遲。
不然,公轅外官數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兩司目之退。魯不謝,走出,至屋霤外。田公變色,下階,呼曰:“來!”魯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魯頭,歎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幾誤劾賢員。但疏去矣,奈何?”魯曰:“幾日?”曰:“五日。快馬不能追也。”
魯曰:“公有恩,裕能追之。
裕少時,能日行三百裏。公果若追疏,請賜契箭一枝以為信!”公許之,遂行。五日而疏還,中牟令竟無恙,以此魯名聞天下。
先是,亮儕父某為廣東提督,與三藩要盟。亮儕年七歲,為質子於吳。吳王坐朝,亮儕黃裌衫,戴貂蟬侍側。年少,豪甚;讀書畢,日與吳王帳下健兒學嬴越勾卒、擲塗賭跳之法,故武藝尤絕人雲。
【注釋】
①已未:乾隆四年(1739)。②孫文定:名嘉淦,字錫公。號懿齋,山西太原人。
清康熙年間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諡文定。保定製府:即直隸總督衙門。舊稱總督為製軍、製台,故稱總督衙門為製府。保定,今河北省保定市,清直隸總督駐此。
③閽(hūn昏):守門人。④清河道:即清河道員,轄正定、保定、易州、冀州等地,兼管這一地區的河道。白事:報告公務。⑤大顙(sǎng):廣額。⑥彪彪然:光彩煥發的樣子。⑦莫:祭。此指吊喪。白下:故城在江蘇南京西北,後為南京的別稱。
⑧葛聞僑:名祖亮,南京人,乾隆進士,曾官禮部主事。⑨田文鏡(1662-1732):漢軍正黃旗人,曾任長樂縣丞,雍正間官至河南、山東總督,加太子太保,為政嚴厲苛刻。
提:提督。統率全省水陸諸軍的最高軍事長官。鎮:鎮守一地的總兵官,軍階僅次於提督。司:省級官署名,一省設有布政司、按察司、提學司。布政司掌財政、民政;按察司掌刑獄;提學司掌學政,下文“兩司”指布政司和按察司。道:三司之下有分巡道,位在知府之上。受署惟謹:接受命令都十分小心謹慎。遊目視:東張西望。中牟:今河南省中牟縣。令:縣令。攝:代理。徽行:穿便服前往。大布:粗布。
扶而道苦之:互相攙扶著,並且慰問他路上的辛苦。謾:隨便,含糊。若問雲何:你們為什麼問這個。簇簇然:聚集在一起的樣子。盍:何不。被服:穿戴。被:通“披”。豪縱:奢侈放縱。甫下車:才到任。庫虧:虧欠了官庫的銀兩。暍(yē椰):中暑,受暑熱。依凡而行:按一般見識行事。非夫也:算不上大丈夫。毋累公:不要連累您。病喪心:失去理智,發瘋。
督撫:指總督、巡撫。巡撫掌管全省民政、軍政,職權甚重。總督則為朝廷派住外省的最高長官,位在巡撫之上。轅:轅門,這裏指總督衙署。名紙:名帖、名片。
睨(nì逆):斜視,表示藐視。教傷亡素:平時沒有教誡。飭:誡。狂悖(bèi背):狂妄背理。免冠:脫下帽子。排衙:官員陳設儀仗,使僚屬依次謁見,稱排衙。虧帑(tǎng躺):虧欠公款。明公:古時對有名位者的尊稱。屋霤(liù六):屋簷。微汝:如果沒有你。契箭:令箭。三藩:明末降清將領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分別被封為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鎮守雲南、廣東和福建,稱“三藩”。要盟:被迫結盟。質:人質。吳:即吳王,指吳三掛。黃衫:黃馬褂。貂蟬:武官帽上的裝飾物。嬴越勾卒:秦國與越國作戰時的陣形。
嬴,是秦王的姓,指秦國。勾卒,軍陣名,把部隊分為左右兩翼。《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勾卒。”
擲塗:投拋泥塊,比誰投得遠。賭跳:比賽跳得高。
【鑒賞】
文章主要寫了魯亮儕摘印一事,他在河南總督田文鏡手下候補縣令,被派去摘中牟李令印,並代替他接任縣令的職位。但當他一旦得知李令是個賢明的好官,便毅然改變了主意,決定舍去自己補缺的機會而保全李令,於是他冒著遭劾被責的危險,說服了田文鏡。
記事之文要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就要在材料的取舍上下功夫。特別是記人,人的一生事情很多,但如何選取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的事件,就需要作者有特殊的慧眼。前人說“常事不書”(方苞語),就是要求寫出人物獨特的生活經曆,表現出他的精神風貌。袁枚此文的選材是很得當的,他著眼於魯亮儕的摘印一事,雖然在文章的第一段與最後一段中都寫了摘印以外的一些事,其實都可以視作是摘印的鋪墊與宕筆,其中無疑是以摘印為主幹的。而在摘印事件中僅詳寫了三個片斷,其他的事隻是一筆帶過,這三個片斷是:私行察訪;與李令見麵;說服田義鏡。這樣詳略分明的處理使得全文的重點很突出,並使作者在不太長的篇幅中可以騰出筆墨來將某些細節寫得具體形象,且不失整體把握。這猶如在粗獷淋漓的寫意畫卷上點染著幾個筆致極工細的人物或蟲鳥,既有總體的渾成,也有局部的精細。
文中寫魯亮儕的奇特是通過對他各方麵的描寫來表達的。首先是外貌描寫,作者所見到的魯亮儕是“偉丈夫年七十許,高眶,大顙,白須彪彪然,口析水利數萬言”,給人以一個氣度不凡、老當益壯的奇士形象,最後一段中寫他年輕時:“吳王坐朝,亮儕黃裌衫,戴貂蟬侍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