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髒腑
髒腑,即五髒和六腑的簡稱,包括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若幹內容,不等於解剖學的內容。五髒即心、肝、脾、肺、腎;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五髒之外,還有心包,其功能和心相同。此外,還有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稱為奇恒之腑,其中除女子胞外,腦、髓、骨、脈均隸屬五髒之內,膽既是六腑之一,又屬奇恒之府,所以一般稱為“五髒六腑”。
髒和腑在形態上各不相同,功能上既有區別又有聯係。髒是實質的器官,它主要負責生化和儲藏維持生命的各種物質;腑是空腔的器官,它主要負責飲食的受納、消化和水液的排泄。髒腑之間的相互配合,功能上密切相關,這種關係中醫學稱為“互為表裏”。現簡述如下:
一、五髒
(一)心
心位於胸中,有心包圍護於外,開竅於舌,其華在麵。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脈和主神誌。
1.心主血脈,其華在麵:心主血脈,是指心髒有維護血脈搏動,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的作用,心之所以能夠推動血液的運行,是靠心氣的作用,脈管與心相連,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氣的強弱,心血的盛衰,都可以從脈管上反映出來。由於麵部的血管較豐富,所以心氣的盛衰,不僅可以看脈搏的變化,也可有從麵部色澤的改變反映出來,即所謂“其華在麵”,一般說來,心氣旺盛,血脈充盈,脈搏和緩有力,麵色紅潤光澤;心氣不足,血脈空虛,可見脈搏細弱,麵色淡白;心血瘀阻,常見麵色表紫,脈澀結代等。
2.心主神誌:心主神誌,是指人的精神、思維活動,中醫學認為心主管精神活動,並協調整個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現代醫學認為是大腦的功能。所謂“心情舒暢”,“讀書要用心”等,這裏的“心”字,實際上是指大腦。心的功能正常,才能神誌清楚,思維靈敏,精神充沛;如果心主神誌功能失常,可出現心驚失眠,健忘多夢等症狀,嚴重者可見癡呆,胡言亂語,神誌昏迷等症。
3.心開竅於舌:竅是指麵部七竅,中醫認為心的經絡與舌竅相連,因而心的氣血與舌相通。以保持舌的生理功能,所以心的病變,容易從舌體上反映出來。如心血不足,舌質淡白;心火上炎,舌尖紅赤,舌體糜爛;心血瘀阻,舌質紫暗等。
附:心包
心包又稱心包絡,是心的外圍組織,有保護心髒的作用。邪氣侵犯人體,一般都是由表入裏。包絡即是心的外衛,故邪氣侵犯心髒時,常常是先侵犯心包。
(二)肝
肝居脅部,開竅於目,其華在爪。它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藏血。
1.肝主疏泄:疏泄即疏通、開泄的意思,古人以樹木生發條達來形容肝的舒展、升發的特性。所以有“肝性喜條達”的說法,即形容樹木無拘束地生長。肝主疏泄功能,主要關係著人體氣機的調暢,其作用包括管理某些情誌活動,協助消化,促進膽汁分泌,通調氣血等方麵。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時,人的精神飽滿,心情舒暢;功能失常時,就出現胸脅脹滿,鬱悶不樂,多疑善慮,沉悶欲哭,或急躁易怒,失眠多夢,月經失調等。
2.肝主藏血:是指肝髒有貯藏、調節全身血液的作用。血液在脈管內流動,是隨著人體的活動而有所增減,當人體體息或睡眠時,肌體的血液需要就隨之減少,血液則歸藏於肝;當勞動或工作時,血液需要量增加,肝髒就排出其儲藏的血液,以供給肌體活動的需要。肝藏血的功能失常,肝血不足,則出現兩目昏花,視物模糊,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月經稀少;肝不藏血,則出現吐血、衄血、月經過多等。
3.肝主筋,其華在爪:筋即筋膜,它是一種聯絡關節、肌肉,專司運動的組織。筋靠肝血的濡養,才能維持正常的運動,肝血充足,滋養筋脈,則關節和肌肉活動自如。如果肝血不足,血不養筋,可出現手足抖動,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如果邪熱耗傷津血,血不營筋,可出現四肢抽搐,牙關緊閉等。爪為筋餘,肝血的盛衰,可以影響爪甲的榮枯。肝血充足,筋強力壯,爪甲堅韌;肝血不足,則筋軟無力,爪甲變軟,顏色淡白等,
4.肝開竅於目:由於五髒六腑的精氣,都通過血脈運注於目,而肝主藏血。它的經脈又上聯目係,因此,目與五髒六腑都有內在聯係,但主要的是肝,肝氣通於目,肝和日能辨五色,如果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就會出現兩目幹澀,視物不清,夜盲等;肝經風熱,則目赤腫痛等。因此,中醫治療眼病,常從肝髒入手,即是根據“肝開竅於目”的道理。
(三)脾
脾居腹中,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氣主升,它的主要功能是主運化,統攝血液。
1.脾主運化:運化是指消化、吸收和運輸。脾主運化水穀精微,就是指消化飲食,轉輸營養物質的功能,飲食入胃,經過脾胃的消化作用,其中水穀精微,通過脾的轉輸而布散全身,以營養五髒六腑及各組織器官。因此,中醫有“脾為後天之本”的說法。脾主運化功能正常,則精力充沛,食物香甜,肌肉豐滿;功能失常時,則出現食物減退,脘腹脹滿,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
脾除運化水穀精微外,還能運化水濕,即把水液輸送到各組織中,使人體的組織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潤。如果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時,可出現水腫,咳喘多痰,大便溏薄,小便不利等。
2.脾主統血:統血是統攝、控製的意思。脾統血是指脾具有統攝血液,不致溢出脈外的功能。如果脾氣虛弱,失去統攝功能。血液離開脈道而外溢,導致種種出血病症,如便血、吐衄、皮膚紫斑、婦女崩漏等。
3.脾主肌肉、四肢:脾主肌肉、四肢,是由於脾具有運化功能、將水穀精微輸送到肌肉、四肢。為之營養,使肌肉豐滿發達、四肢輕勁有力。如果脾失健運,營養不足,則可致肌肉痿軟,四肢倦怠無力等。
4.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開竅於口,是指脾的運化功能與飲食、口味有密切關係。脾氣健運,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紅潤。如脾失健運,則不欲飲食,口昧異常,口唇淡白等。
(四)肺
肺位於胸中,上通喉嚨,開竅於鼻。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
1_肺主氣,司呼吸:肺主氣包括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有呼吸功能,能吸進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從而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進行。肺主氣功能正常時,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和調;功能失常時,氣道不暢,則咳嗽氣喘,呼吸不利等。
肺吸入的清氣再加上脾吸收的水穀精微,兩者結合輸送到全身,以維持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是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所以又有“肺主一身之氣”的說法。如果肺主氣的功能失常,則可出現語言低微,體倦無力,氣短自汗等。
2.肺主宣發,外合皮毛:宣發是指宣布、發散的意思。肺主宣發,是指由於肺氣的推動,使水穀精微散布全身,內而髒腑,外而肌肉皮毛,無處不到。皮毛是人體抗禦外邪的屏障,通過肺氣的宣發,使營養物質輸布全身,以溫A潤肌表皮膚。使抵抗力增強,不易為外邪所侵犯;如果肺氣虛弱,不能低禦外邪,常由皮毛而犯肺,從而出現惡寒發熱,鼻塞咳嗽等。
3.肺主肅降、通調水道:肅降是清肅下降的意思,說明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如果肺氣不能肅降時,可出現胸悶,咳嗽氣喘等。
肺氣能調理津液水氣,故有,通調水道”之功。這實際就是水液通過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作用,布散全身,供髒腑組織利用之後,上經呼吸,中由汗腺,下從腎及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肺氣失於宣發和肅降,就可導致水氣的阻滯,而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等。
4.肺開竅於鼻:肺司呼吸,鼻是呼吸之氣出入的通道,所以稱鼻為肺竅。鼻的通氣和嗅覺功能,主要依賴於肺氣的作用,肺氣和。呼吸利,嗅覺才能靈敏,因此,外邪犯肺,多由口鼻而入,所以,某些鼻部疾病,常從肺治療,而獲佳效,
(五)腎
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因此稱“腰為腎之府”。腎開竅於耳,司兩陰,其華在發。它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納氣。由於腎藏精,主人的生長、發育、生殖,所以稱腎為“先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