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作為音樂學學科的重要專業之一,在專業音樂教學和綜合性音樂教學中,長期以來被廣泛關注。特別是現代音樂教育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後,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教學變得愈加重要。對於作曲本身來說,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教學和研究是夯實基礎、促進創新的必要途徑。若要夯實專業基礎,傳統的作曲技術理論教學和作曲技術理論研究是缺一不可的;若要促進創新精神,現代作曲技術理論和現代作曲技術手段研究也是缺一不可。因此,專業的作曲教學一般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即傳統作曲的基礎與實踐、近現代作曲體係和流派理論的學習與實踐以及音樂創作輔導(自由作曲環節)。通過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教學和研究,能夠讓我們具備作曲的技術和能力,但要完成具有一定個性特征、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獨立意義的音樂作品,還需要在音樂語言、文化底蘊以及創作理念等方麵深層次地挖掘、探索或融合、提煉。基於以上思路,筆者在長期從事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本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框架,概括和總結了大量中外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研究的文獻,探討了現代作曲技術理論與作曲教學的一般現象和重要規律。
本書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基本理論的研究和相關理論的專題研究等內容。其中,上篇《作曲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主要討論了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概念界定、作曲技術理論的性質與發展曆史、作曲教學的性質與研究分析、我國作曲教學的成果,以及對於和聲、作曲教學模式等方麵的專題研究。中篇《傳統作曲技術理論探析》從節奏、旋律和多聲部的形態理論入手,討論了傳統作曲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配合對於傳統作曲技術理論的專題研究,闡述了傳統作曲技術理論的普遍規律與特殊意義。下篇《現代作曲技術理論研究》以20世紀西方文藝思潮和作曲技術的巨變為背景,在分析現代各大音樂流派及其特征的基礎上,著重對十二音序列音樂和電子音樂作了比較全麵的討論,並對當前的作曲現象和部分現代作曲技法作了專題研究。這些內容涉及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中最重要的研究課題,既可以作為初步學習作曲的指導理論,也可以作為深入研究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輔助材料。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不同意見來展開討論和批評。
本書中所列的參考書目和研究文章,既是本書寫作過程中的研究文獻,也是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對於書中引用和參考過的文獻的作者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借此感謝我的導師中央音樂學院宋謹教授、張小夫教授和韓寶強教授長期以來對我在學術研究上的指導和幫助,還要感謝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 NEW PALTZ)終身教授金平和中國音樂學院樊祖蔭教授、劉沛教授以及星海音樂學院曹光平教授對我的關心,感謝所有幫助和關心過我的專家學者、朋友和親人,給予我奮發的力量。
鑒於本人水平和寫作時間有限,雖然竭盡全力,但卻難如人願,書中的錯誤和不足在所難免,懇請諸位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