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做人處事的50件事8(3 / 3)

朋友之間有事相托相求是很正常的。隻是,有的朋友相托之事會超出原則範圍和客觀現實。正如磊磊媽告訴磊磊的那樣:有的朋友托你辦的事超出了你的承受能力,是你無能為力的;還有的朋友托辦的事是違反你的主觀意願的等等。遇到此類情況,你應該果斷地說一聲“不”,拒絕朋友的請求。不要認為自己這樣很絕情,其實這樣做恰恰是為了維護你們之間的友誼。

磊磊問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媽媽告訴他:首先,違反原則的事,你若幹了,將來肯定會受到處罰;其次,超越你承受能力的事,你無能為力,如果不說明情況予以拒絕,反而會因為事辦不成而傷害彼此友誼;再次,有違你意願的事你不拒絕,會影響你與其交往的情緒,也會妨礙你與朋友之間的友情的發展。

在拒絕朋友時,應該講究方式方法,不可態度生硬,冒冒失失。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方法有:第一,耐心地勸阻,言明利害關係;第二,向朋友詳細地說明自己的實際情況,讓他理解你的難處與苦衷;第三,用迂回婉轉的方式處置,巧借其他方法,完成朋友委托之事。

父母應讓孩子明白,拒絕別人,不能把話完全說死。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個人有求於別人時,往往都帶著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開口就說“不行”,勢必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引起對方強烈的反感,而如果話語中讓他感覺到“不”的意思,從而委婉地拒絕對方,就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個父親這樣教導兒子:要拒絕、製止或反對對方的某些要求、行為時,先不要急著拒絕對方,因為你應該尊重對方的願望,從頭到尾認真聽完對方的請求。先說一些關心、同情的話,然後再講清實際情況,說明無法接受要求的理由。由於先說一些讓人聽了產生共鳴的話,對方才能相信你所陳述的情況是真實的,相信你的拒絕是出於無奈,因而也能夠理解你的。拒絕對方,你還可以幽默輕鬆、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的立場,那樣既可以達到拒絕的目的,又可以使雙方擺脫尷尬處境,活躍融洽氣氛。

學會拒絕他人,關鍵要態度和藹。不要在他人剛開口要求時,就斷然拒絕他:不要對他人的請求迅速采取反駁的態度,或流露出不高興的表情,或者去藐視對方,堅持永不會妥協的態度等,這都是不妥當的方式。應該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誠懇應對,讓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

拒絕對方時,要明確說出事實。盡量避免模棱兩可的說法,如“我再考慮考慮”等,這樣會導致對方摸不清你的真正意思,而產生許多誤會,這就容易使彼此之間產生隔膜,關係越來越淡。

講給孩子的故事

華歆巧妙拒禮

三國時期有個叫華歆的人,在孫權手下時,名聲很大。曹操知道後,很想將他拉到自己的身邊,於是,便請皇帝下詔招華歆進京。

聽到華歆啟程的消息,親朋好友千餘人前來相送,送來了幾百兩黃金和很多禮物。華歆不想接受這些禮物,但他想如果當麵謝絕,肯定會使朋友們掃興,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於是他便暫時來者不拒,將禮物統統收下來。並在所收的禮物上偷偷記下送禮人的名字,以備原物奉還。

華歆設宴款待眾多朋友,酒宴即將結束的時候,華歆站起來對朋友們說:“我本來不想拒絕各位的好意,卻沒想到收到這麼多的禮物。想我單車遠行,有這麼多貴重之物在身,諸位想想我是否有點太危險了呢?”

朋友們聽出了華歆的意思,知道他不想收受禮物,又不好明說,使大家都沒麵子,他們內心裏對華歆油然生出一種敬意,便各自取回了自己的東西。

告訴孩子

拒絕對方,也要給對方留一個退路,留一個台階下,也就是說要給對方留麵子,不傷到對方的自尊。

22讓孩子自己定規則

做人處事箴言

如今的孩子了解和認識社會的渠道越來越多,父母單拿自己的人生經驗當權威來壓製孩子隻會加劇對立。其實孩子現在的不聽話、叛逆,甚至是暴躁,很可能就是父母“高壓”政策的結果。

叮當能說會道,媽媽說一句,他頂10句,且振振有詞。

一次,叮當沒把玩具收好就去看電視。媽媽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叮當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媽媽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幹涉我的自由。”

媽媽發現,叮當的話“句句是真理”,且能維護他自己的權利,顯然是他爸爸說話方式的翻版。媽媽深入思考得出結論,孩子的行為本質沒有錯,隻是欠缺尊重父母,當然自己也得尊重孩子;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

後來,當叮當回答“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時,媽媽便不再言語。事後與孩子討論:媽媽希望你立即收拾玩具,你是否應該接受?你希望什麼時候收拾玩具,是不是也應該告訴媽媽?

最後,媽媽和叮當達成協議:睡覺之前一定把玩具收拾好。

延伸閱讀

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人的一切實踐活動都離不開“聽”,“聽”是孩子直接獲取信息的最為重要的實踐能力。然而有很多孩子卻聽不進父母的話,讓父母很是頭疼。當孩子對你的話充耳不聞的時候,你該怎麼辦?怎麼樣才能使孩子更聽話呢?

1.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讓他這麼做

上幼兒園的孩子就已經懂得做一些事情的理由了,也會思考如果他不做,或不按時做,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當你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最好先告訴他你為什麼要他這麼做。比如,孩子該洗澡了,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他現在不能馬上去洗澡,過一會兒就沒有時間看書和聽故事了。再比如,為了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他必須準時到幼兒園,你可以告訴他:“老師希望你們都能按時到幼兒園,這樣誰都不會錯過連續故事的下一集了。如果你遲到了,我上班也會遲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