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婆媳,兩個女人的爭奪戰(2 / 2)

“第一次分離”為孩子的“第二次分離”——結婚成家埋下了伏筆。如果說第一次的分離不成功,孩子結婚後(從戀愛開始),母親便有被孩子遺棄的感覺,孩子也會產生“新婚焦慮症”——不適應婚姻生活,甚至在潛意識裏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媽媽的感覺”。

這是很危險的信號!母親想回到從前兒子隻對她一人依戀的局麵,而現實不許可,母親的行為出現“退化現象”——情緒多變、敏感、脆弱等。其實,母親“行為退化”的心理需要是“兒子的關注”!

在中國人的傳統中,男女雙方結婚就有了“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的意味,於是和男方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叫起了“爹媽”,儼然就是父母和女兒的角色了。

公婆真的是父母嗎? 我的答案:永遠不可能是!

尊重中國人尊老愛幼的傳統,先拷問做兒媳婦的:你真的把公婆當父母了嗎?

賢惠的可能說:是,我對公婆問寒問暖,禮數周全,銀子麵子都不少給,跟對待我自己的父母一樣。 難道這就是你對父母的理解嗎?

其實,你的父母並不計較你對他們溫順還是粗魯,就是你對他們經常態度粗魯,隻要事後一個撒嬌的道歉就會毫不計較,因為他們知道你從小就這樣,他們改變不了你;你的父母也不要你經常送銀子送麵子,他們隻希望你過得好,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了;因為,他們把你當成自己的根,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們不會說:這個女孩壞習慣太多,我們不要她當媳婦!

因為父母和你血肉相連,永遠不可能分離!

其實,賢惠的你對公婆的種種表現恰恰說明了:你的內心和理智都告訴你,公婆不是父母,你必須得小心謹慎,禮貌周全!

其次,公婆可能把你當成女兒嗎? 答案相同:永遠不可能!

每個做父母的都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從在肚子裏孕育生命的時候開始,那種愛是發自內心的勇敢和無私,而不是在你感動的時候說一聲:我會把你當女兒看的!

好的婆婆對媳婦的照顧和遷就,更多的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夾心餅幹,理智上始終清醒媳婦不是女兒,可以打罵而無怨言,可以吵翻天後,聽到一聲“媽”就笑上眉頭。

正是因為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婆媳雙方對彼此的期望值就非常的高,你想想那是父母子女的高度啊!

以中國的婆媳關係就成為了世界難題;許多能幹的男人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在怒上心頭的時候打了老婆(因為這樣的男人沒一個敢打老娘),嚴重影響夫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