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依照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健康的母子關係要經曆“二次分離”。第一次分離是“孩子的分娩”。女人最感到幸福的時候是知道懷孕的那一刻,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讓女人經曆裏從女孩到女人的轉化過程。孩子在母親的肚子裏時和母親是完整如一的,在孩子生產到人間並逐步由生理的發育到心理的發展,孩子的“自我意識”在漸次的萌芽、增長,並出現兩次“反叛期”。這是母親和孩子的“第一次分離”。“第一次分離”的結果是孩子由純然的對母親的依賴到自己獨立的探索世界,盡可能的擺脫母親的幹預而獨立自主。第一次分離如果成功的話,對母親和孩子都是雙贏的:母親除了對孩子盡必要的照顧之責外,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依然的追尋自己的情感、事業及成長;孩子則可以自由的發展自己。假若,“第一次分離”不成功,就會導致母子的“情感依戀”及“互賴”的現象。尤其是母親本人的心理不成熟或情感遭受挫折,如離婚單親、老公背叛、家庭意外事件等,都可能造成母親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全神貫注著孩子的每個動向。這樣的母親情感失衡,過多的“愛”孩子,從而對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壓力和期許。孩子也回很痛苦,麵對一個“完美的”、“嚴厲的”母親,也容易發展出“依戀型人格”或“畏縮型人格”——躺在母親的懷裏不想長大或長不大。
“第一次分離”為孩子的“第二次分離”——結婚成家埋下了伏筆。如果說第一次的分離不成功,孩子結婚後(從戀愛開始),母親便有被孩子遺棄的感覺,孩子也會產生“新婚焦慮症”——不適應婚姻生活,甚至在潛意識裏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媽媽的感覺”。
這是很危險的信號!母親想回到從前兒子隻對她一人依戀的局麵,而現實不許可,母親的行為出現“退化現象”——情緒多變、敏感、脆弱等。其實,母親“行為退化”的心理需要是“兒子的關注”!
1、處理婆媳關係秘笈——婆婆媳婦兒子共同須知
1)、認知的改變:良好的婆媳關係悠關三個人-----婆婆、媳婦、兒子,經營和睦的家庭關係需要三方的努力。以嶽母關係為參照,嶽母關係的品質普遍好於婆媳關係的關鍵在於:嶽母把女婿當自己的兒子看(至少是半個兒子),女兒嫁出去較少有失去女兒的失落感,反而又覺得有多了個兒子的親密感和幸福感。這點是和婆婆的心態的區分。太太對老公愛的愈深就愈能接受婆婆如果還未能接受婆婆,至少表明你對老公的愛還不夠成熟、深刻。
2)、婆婆的心態:把媳婦當自己的女兒看,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別心,以對待自己的兒女的心態和她相處,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3)、太太的心態:把婆婆視作自己的母親那樣照顧,盡可能的去體諒老人的性格或其它不足。同時,當和婆婆有矛盾時,千萬別犯和婆婆爭老公的低級錯誤。無論老公多麼愛你,你也無法替代他的母親的分量的。而且,你隻可以成為他的太太,不可以成為他的母親,如果那樣,你們的婚姻將很危險。
4)、兒子的心態:是斡旋婆媳關係的外交官。有許多婆媳關係是笨兒子造成的。如果說,婆媳關係有著天然的敏感因素,那麼兒子在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及發揮協調、谘詢的的功能就愈發顯得珍貴。
5)、不記隔夜仇:一旦有了婆媳的摩擦,立即處理,直接溝通,以真實的感受為出發點,建立有效的衝突處理的機製是關鍵。有些婆媳關係開始尚好,後來產生摩擦隱藏於心,形成婆媳之間的冷戰,對家庭關係的傷害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