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賺錢的抄底高手7(1 / 3)

第六章 抄地板要想到有地下室

抄底的誤區

一個抄底高手進行投資之前,各方麵都會考慮得很清楚,並盡量做出準確的預測。對一般人來說,投資之前也要看自己是否有這方麵的實力與能力,能不能達到預定的目的,勝算的幾率有多大等,確定好之後,就要做好全麵充足的準備,然後再著手著做。如果頭腦一熱,盲目投資,很容易就會以失敗告終。

誤區一:缺乏充分準備,盲目進行投資

一個抄底高手進行投資之前,各方麵都會考慮得很清楚,並盡量做出準確的預測。對一般人來說,投資之前也要看自己是否有這方麵的實力與能力,能不能達到預定的目的,勝算的幾率有多大等,確定好之後,就要做好全麵充足的準備,然後再著手著做。如果頭腦一熱,盲目投資,很容易就會以失敗告終。

當然,如果什麼細節都想到,也不太可能。隻要在投資過程中做好充分準備,出現問題才能夠及時補救。

這裏以黃金投資為例,講一講如何做好投資前的準備工作。

幾乎每個投資者都希望能盡快賺錢,但對於剛進入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大多對市場了解不深,認為做投資很有賺錢機會,於是一進來就迫不及待地進行交易。其實,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市場中聚集的財富會越來越多,投資者更應把交易前的準備工作做足。沒有充分準備的交易往往最終結果都不盡如人意。交易前的準備工作至少應包括以下四點:

首先,要初步認識和了解市場的過程,這也是進行交易必不可少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學習基本交易理論,了解常用的技術工具,掌握交易規則和交易的品種,以及開戶、交易流程等。這個過程可以通過書本以及向專業人士學習。

其次,要進行摸擬交易,這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驗證過程。如果你還不具備交易能力時就貿然實地交易,一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模擬交易必不可少。通過模擬交易可以讓投資者提高實際交易的能力及心理素質,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改正自己的錯誤,培養出好的交易習慣,為自己進行實際交易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初次交易最好先小單交易,這是對嚴格意義上的模擬交易的進一步考驗,這時候獲利其實仍然不能成為你追求的目標。小單量的交易可以讓你減少因虧損而對市場產生恐懼,還可以最真實地體驗到市場中發生的各種始料不及的情況,及這些情況給你帶來的傷害或意外的驚喜。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能真實地體會交易的各個環節及可能的交易障礙,全麵了解真實的交易過程,切實地感悟到交易理論和技術工具在交易中的作用,這是對你所學的知識的真正考驗,是進行真正交易的必要準備活動。

最後,投資者通過小單量交易後,再次重新認識自我和市場,這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可以讓你真正麵對現實,對市場做出客觀的評價,避免掉入暴利的虛幻陷阱,降低巨大災難發生的概率。

投資者經曆過以上四個過程之後,才能真正開始進行實際交易。但在這個表麵平靜如水,內在波濤洶湧的市場上,許多人被市場表麵上的簡單所誤導,輕率地進入真實交易,結果無論賺賠都是稀裏糊塗的,在真正認清市場之前資金就已經虧完了。所以,交易前的準備工作和交易本身一樣重要。一個成熟的投資者,除了要經曆以上四個過程,還要擁有一個優秀的心態。

1.交易不是隻靠運氣和直覺。如果你沒有固定的交易方式,那麼獲利就很可能是靠運氣。這種獲利是不能長久的。交易的直覺雖然很重要,但單靠直覺去做交易則是非常冒險的行為,了解獲利產生的原因及發展出你個人的獲利操作手法才最為重要。

2.善用理財預算,量力而為。投資時應依帳戶金額衡量交易量,勿過度交易,切忌用你的生活資金做為交易的資本。資金壓力過大會誤導你的投資策略,徒增交易風險,而導致更大的錯誤。一般來說,每次交易風險不超過賬戶資金的10%,是可以有效控製風險的辦法。

3.自己是最大的敵人,出現錯誤是難免的,但是一定要記取教訓,切勿重蹈覆轍。交易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學會控製情緒,不要因賺了錢而驕傲,也不用因損失而沮喪。交易時,個人情緒越少,就越能看清市場的情況並做出正確的決定。千萬不要單純為了很久沒有進場交易或是無聊而進行交易,投資沒有一定的標準規定必需於某一期間內要交易多少。當然,如果出現投資錯誤,不是讓自己沉靜在失敗的情緒中不可自拔,而是要從損失中成長,了解損失的原因,切勿重蹈覆轍。

4.順勢操作,勿逆勢而行,勿有急於翻身的交易心態。投資時,一定要謹記市場上古老的通則:虧損部位要盡快終止,獲利部位能持有多久就放多久。當你麵對市場突如其來的反轉走勢時,與其平倉,也不可讓原已獲利的倉位變成虧損的情形。麵對虧損的情形,隻有在你認為原來的預測及決定完全錯誤的情況之下,否則切記不要急於開立反向的新倉位而欲圖翻身,這往往隻會使情況變的更糟。

總而言之,抄底之前做足準備,隻會有百利而無一害。

誤區二:缺乏風險意識,投資隻賺不賠

在現實中,很多進行抄底投資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虧點錢不是什麼大事,但千萬不能錯過狠狠撈上一筆的最佳機會。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巴菲特在投資方麵有一句名言:“股市成功的秘訣總共有三條:1.盡量避免風險,一定要保住本金;2.盡量避免風險,一定要保住本金;3.牢牢記住1、2兩條。”很多抄底高手也都懂得,投資首先需要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錢才是需要考慮的第一要素,賺錢在其次。否則,有可能還沒有賺到錢,本金就賠了進去。

陳老先生退休在家無事,看周圍人炒股賺錢,於是也把辛苦積攢一輩子的二十來萬元都拿了出來,根據別人的指導投入股市。誰知,陳老先生第二天就發現自己購買的那支股票開始下滑,他想趕快拋出去,但想著下滑後總還有上升的機會,所以就沒有把股票及時拋出去。

結果,那支股票一直下跌,停在了最低點。陳老先生二十萬元就這樣被套牢,眼看自己一生的心血大大縮水,有可能還會就此打了水漂,陳老先生心裏不是滋味,越想越憋氣,最後實在忍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病倒在了床上。

所以,任何投資行為,都必須是有了充分的把握才能出手,寧可錯過機會,也不能去隨便犯錯,必須具備很強的風險規避意識。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第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進行投資。

巴菲特因為成功地對吉利、可口可樂、華盛頓郵件等百年老店的長期投資,因而才成為世界首富。1996年,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年報中,以自己投資賺錢的經驗,給進行投資抄底者提供了這樣的原則:“投資人要想真正賺到錢,避免賠錢的風險,就需要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進行投資。你不必通曉各個行業與領域,隻要了解你需要投資的項目,掌握這個項目的特點,預測到它的發展走勢,你就可以放心地投資了。其中最關鍵的是,你要是否有這個能力,以及這個能力波及的範圍。”

比爾·蓋茨與巴菲特不同,他是因為成功投資與創建了微軟公司,才成就了世界首富。之所以巴菲特與比爾·蓋茨所選擇的投資項目不同,但卻都成了世界首富,是因為他們投資的項目都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當然,如果巴菲特投資了比爾·蓋茨的高科技產業;而比爾·蓋茨則投資巴菲特所的傳統產業,雖然也可能會因此賺錢,但絕對不會擁有現在的成就。

第二,要掌握戰勝市場的有效途徑。

巴菲特認為:抄底者能夠保住本金、避免風險的前提,就是要懂得在別人都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要足夠警惕,學會恐懼,其重要的核心,是要學會利用市場。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具有長遠的市場目光,了解自己所投資的行業,不被市場的短期價格波動所影響,正確預見其將來發展的趨勢;其次還要比市場評估更加準確。這樣自己在進行項目投資時,才能在該項目的市場最低價時,果斷地進行抄底;再次,還需要學會利用市場的愚蠢之處。

第三,抄底者必須克服認知與行為的偏差。

抄底者要想避免風險,保住本錢,增加賺錢的機會,還需要克服以下幾點認知與行為上的偏差。

1.對新的信息反應不足。很多投資者有著先入為主的偏見,對新信息沒有足夠的重視,結果沒有修正以前的投資方案,從而喪失賺錢的大好時機。

2.對新信息反應過度。這類的抄底者過度關注新信息,忽略了與曆史信息進行聯係,太過頻繁地調整自己的投資方向,結果也容易使自己的抄底計劃失敗。

3.後悔與損失對自己的不良影響,有些投資者因為投資選擇失誤賠了本錢,因此後悔,進而做出種種不理性的行為,結果就使自己狀況更加糟糕。

4.從眾投資,很多抄底者,都是看大多數人投資什麼樣的項目,於是自己也跟著投資,結果把自己有能力掌握的私有信息棄置不用,結果也會因此丟掉抄底的機會等等。

進行抄底投資的前提條件,是必須盡可能地先保住本金,所以要學會規避風險。這就需要抄底者改變不良的投資方式,不要感情用事,更加理性地進行有效投資。

誤區三:人雲亦雲,盲目跟風

人雲亦雲,盲目跟風,是現代很多人做事情的通病。特別是在進行投資抄底的債券市場。實際上,每個人的經濟能力不同,對投資項目的了解程度也不一樣,承擔風險的能力更是千差萬別……如果無視這些個體不同因素的存在,跟在別人後麵去抄底那些對自己可能並不適合的投資項目,結果也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小梅與丈夫一起到北京打工,兩人一個當家庭保姆,一個做搬運工,月收入都不高。有一次小梅去集市買紅薯,在與商販拉家常時,聽說倒賣紅薯很賺錢,於是就找到丈夫商量倒賣紅薯。兩人都辭掉工作,借錢買了一輛運輸車到北京周邊收紅薯倒賣。在半個月的時間裏,他們以每斤0.7元錢的價格收購了5噸紅薯,拉到集市上以每斤1元的價格批發,半個月下來,他們賺了3000元左右,所以兩人都十分高興。

這樣做了不久,小梅見一些倒賣紅薯的老同行都是專門收紅薯,然後租房把紅薯儲藏起來,等到開春以後再賣,那樣價錢會高很多。小梅一看,於是也租了一間大房子專門儲藏紅薯。並且又找朋友借了一些錢,作為收購紅薯的本錢。

等小梅的屋子裏差不多放滿了紅薯之時,竟然發現很多紅薯被凍壞了。紅薯好好的,怎麼能會壞呢?原來,紅薯必須在溫度適宜的地方放置,那些老紅薯商販都知道這個道理。他們收購回來的紅薯放到屋裏後,就會升起爐子,一直保持著屋裏的溫度,這樣紅薯才不至於凍壞。

結果,小梅不僅沒有賺到錢,還欠了一大堆債。

做事情要盡量避免盲目跟風,哪怕它是一個人人趨之若鶩的賺錢項目,隻要發現這個項目的收益不大,或成功率極小,就要及時改變目標,盡量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項目去做,才會獲得更多的收益。下麵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傳來發現金礦的消息,很多地方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於是抱著致富的夢想向加州蜂擁而來。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是這支龐大的淘金隊伍中的一員。

當亞默爾到了加州後,發現滿地都是淘金者的身影,因為人很多,淘到金子的人很少。而且那裏的環境很差,氣候幹燥,水源奇缺,很多淘金人的嘴裂開了大口子,但還是依然不放慢淘金的速度。甚至有些淘金者因為沒有水喝,勞累過度,不僅沒有淘到金子,反而葬身於此。

小亞默爾看到這種情況,腦中產生了賣水的想法。經過仔細考慮,亞默爾毅然放棄對金礦的努力,將手中挖金礦的工具變賣成了挖水渠的工具,從遠方將河水引入水池,用細沙過濾,變成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將水裝進桶裏,挑到山穀一壺一壺地賣給找金礦的人。

一些淘金人見亞默爾賣水,嘲笑他說:“你從很遠的地方千辛萬苦地趕到加州,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幹起這種蠅頭小利的小買賣,真是沒有出息!這種生意哪兒不能幹,何必非要跑到這裏來?”

聽著別人這樣說,亞默爾隻是一笑了之。因為引進河水不需要任何本錢,而且有水就能賣出去。這樣好的專賣市場,使亞默爾很快賺到了6000美元,這在當時可算得上是一筆巨款。

社會中大多數人做事情都十分盲從,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別人能抄底,我也能抄底,這樣想的人多了,於是大家就一窩蜂地都去做此事,這也稱之為“群羊效應”,是一種非理智的行為,這樣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別人之所以在哪個項目上抄底,是別人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有那方麵的才能,適合去做那方麵的事情。自己如果不進行任何調查研究,就在後麵盲目跟風,忽略個體之間的很多差異性因素,那麼肯定會投資失敗無疑。

誤區四:急功近利,頻繁操作

每位抄底者都希望能夠準確知道什麼實際獲利最高,但是我們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做到。頻繁的交易真的能帶來利潤嗎?有很多抄底者認為高點賣出,低點買入可以掙的比長期持有更多。

實際的理論研究和美國股市的實踐證明,這是個完全錯誤的想法。我們看一組數據:從1926年到1996年,在這段漫長的70年裏,股票所有的報酬率幾乎都是在表現最好的60個月內締造的,這60個月隻占全部862個月的7%而已。這的確讓我們認識到一個簡單而珍貴的事實,就是如果我們錯過了這些表現絕佳但不算太多的60個月,我們會錯失掉整整60年才能積累到的投資報酬率,這幾乎是所有的投資報酬率。

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任何大型機構能夠持續在行情低落時進場,到行情高漲時退場。根據對行情波動的預測,在股票和債券、或在股票和現金之間,來回換類操作,失敗遠比成功容易多了。

無論在任何時候,如果全靠“波段操作”,是沒有一位經理人能夠持續不斷創造出神奇的成就的。一份研究顯示:在計算錯誤和加以成本之後,投資經理對市場的預測4次必須有3次正確,他的投資組合才能損益平衡。隨著選擇次數的不斷增多,失誤的概率也會隨之增大。另外,貪心或恐懼促成的決策通常都是錯誤的。在真刀真槍的金錢遊戲上,試圖猜透市場或勝過眾多專家,以便“賣高買低”,是非常愚蠢的想法,這種想法隻會讓你失敗,而且還可能讓你輸得很慘。

費雪爾·布萊克說得好:“一般說來,無論投資人退出市場或在市場裏,市場的表現都一樣好,所以投資人有一部分時間退出市場時,和簡單的買進長抱策略相比,一定會虧錢。”隻有在行情艱難時仍然繼續投資,才是唯一健全的投資方式!

在股票投資過程中,大多數投資者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知道那是一隻好股票,就是拿不住。更有的投資者說,幾乎所有翻倍的股票都曾經買過,就是漲一點就賣了。”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長期投資者麵臨的真正困難,是長期投資者真正的挑戰,也是關係長期投資者成敗的硬功夫。

趙先生夫婦倆都是IT白領,幾年下來,手裏積蓄了一些錢,感覺到擱置起來不用浪費,準備進行投資。在選擇投資工具之前,他們谘詢了一些專業人士,問自己應該選擇哪一種投資工具。專業人士分析他們兩個人上班都很忙,然後又根據他們收入情況,建議他們選擇剛上市的滬深300指數基金,這樣定點投資3年,收益豐厚,而且不至於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