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人吃得開6(1 / 3)

第五章做人要謙虛,鋒芒太露惹人厭

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種境界可謂人生的最高境界,它運用於生活中,可以說是一種達觀透徹的處世藝術。要想成為一個吃得開的人,必須掌握這門藝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無論身處多高的位置,都不要為地位所迷惑,保持一種謙虛做人、低調處世的態度。謙虛做人,就要收起鋒芒,麵對那些並非大是大非的問題,沒有必要針鋒相對,這樣做既可以為自己構建寬鬆和諧的人際關係,也可以給自己帶來諸多方便、減少許多麻煩。反之,如果將自己的鋒芒應用不當,就會刺傷別人或者刺傷自己。

1.以柔克剛,避人鋒芒

麵對別人的鋒芒,低調處理,可以化幹戈為玉帛,從而獲得他人的尊重。時時平和待人的人,他腳下的路有千萬條,反之,處處鋒芒畢露的人,隻有獨木橋可走。

《菜根譚》上說:“人有頑固,要善化為海,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對於別人的頑固行為,應善加開導,而不是忿而疾之,針鋒相對。如果兩塊頑石相撞,隻會頭破血流。因此,做人要收起鋒芒,采取平和的態度去解決問題,這樣也會軟化對方的鋒芒,或者使其收回鋒芒。

大文豪蕭伯納的一部新作《武裝與人》首次公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新作播完後,蕭伯納走上了劇院的舞台,接受大家的祝賀。然而,正當他準備向觀眾致意時,人群中卻響起了一個反對者的聲音,隻聽他大聲喊道:“蕭伯納,你的劇本簡直糟透了,趕快收回去,停演吧!”

觀眾們聞此,大吃一驚,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蕭伯納,大家以為蕭伯納麵對如此無禮的挑釁,一定會大發雷霆。然而出乎意料,蕭伯納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容可掬地給那個挑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並且彬彬有禮地說:“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但遺憾的是,我們倆反對這麼多觀眾有什麼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見一致,可我倆能禁止這場演出嗎?”簡短的幾句話,使那個挑釁者無地自容,隻好灰溜溜地離開了劇院。

麵對這種無禮取鬧,蕭伯納沒有與挑釁者反唇相譏,而是用讚賞的方式去其鋒芒。這種方法使他化被動為主動,占據了有利的地位,置挑釁者於孤立難堪的境地,從而使其不戰而敗,這樣比針鋒相對、反唇相譏、惡言相向要高明得多。

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別人當眾指責,認為那是一件非常難堪的事,因而每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有理由感到憤怒。但若是與攻擊者針鋒相對、反唇相譏、爭個麵紅耳赤,勢必會激化矛盾。因此,有時麵對突如其來的風暴,麵對尖銳的批評與打擊,不如把自己的鋒芒與憤怒化為智慧,用平和的態度解決所麵臨的羞辱或尷尬,使攻擊者知難而退。

東漢時期,潁川郡太守寇恂辦事周全、懂得顧全大局,對於一些比較尖銳的事情,他總有辦法處理得恰到好處。

有一次,執金吾賈複從京城洛陽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個親信倚仗主子的勢力,為非作歹,在潁川郡殺了人。寇恂派人將此人抓住,嚴加審問後,在大街上砍頭示眾。賈複聽說這件事之後,認為寇恂是在故意駁他的麵子,直氣得罵街:“欺人太甚了,打狗還得看主人,寇恂這小子,我絕饒不了他!”

後來,當賈複辦完事路過潁川郡時,他對人說:“等我見到寇恂,一定要狠狠教訓他一下。”寇恂知道賈複內心不平,氣還沒有消,一定會找他的麻煩,於是就決定先避開這個鋒芒。寇恂手下的一個官員對他說:“難道您還怕賈複嗎?如果是這樣,我帶著劍跟在您身邊,他要對您不利,我就對他不客氣!”寇恂聽完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藺相如是有勇有謀的,連秦王都害怕他,但當廉頗要與之一決高下的時候,他卻總是讓著廉頗。他能做到的,我寇恂難道就做不到嗎?”

賈複畢竟是京城裏來的大官,他從潁川郡路過,如果太守完全避而不見,也是沒有道理的。寇恂想了想,不能以硬碰硬,針鋒相對,他決定用平和的態度來化解賈複的怒氣。他吩咐手下人事先備好豐盛的酒飯,當賈複和他的隨從到來時,以此安慰他們。當賈複的隊伍進入潁川郡時,郡裏的官員們按照寇恂的安排,熱情地獻上好酒好飯。

當賈複一行人酒足飯飽之時,寇恂突然趕來,表示歡迎,簡單的寒暄之後,他對賈複推說有病,便匆忙地離開了。看著寇恂遠去的背影,賈複的情緒發生了變化,他本想發怒,以解心頭不快,但卻已經吃了人家的酒菜,受到熱情的招待,實在沒有理由再大發雷霆,隻能將心中的不滿咽進肚子裏。

寇恂沒有任何過錯,但他麵對別人對自己的不滿,沒有爭,也沒有鬥,更沒有去竭力解釋,而是以柔和的態度來迎接,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還沒有傷和氣,其智慧可略見一斑。

遇到鋒芒畢露的事,不要針尖對麥芒,以怒製怒,大打出手,引發事端,否則勢必會更加遭人怨恨。此時,就需要將鋒芒藏起來,應用柔和的方法去處理問題,這樣才有可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做人不張揚,做事要低調

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受到很多輕年人的青睞。這樣做的確非常灑脫,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往往誤把任性和張揚當做灑脫,他們不知道這種所謂的“灑脫”會在無形中招來很多麻煩。其實,做人是一門藝術,能夠把個性融入到創造性的才華和能力之中,更是一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隻有掌握了這樣的藝術,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領域中遊刃有餘。

當今社會,眾多媒體都在宣揚個性的重要,的確,許多名人都表現出非同尋常的個性,像愛因斯坦,生活極其不拘小節;巴頓將軍,性格粗暴至極;畫家凡高,缺少理性,充滿藝術妄想。這些人因為在各自的領域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再加上媒體對他們怪異行為的大肆宣揚,致使許許多多的年輕人認為:怪異行為是天才的標誌,成功的秘訣。事實上,這是絕對荒謬的觀點。

大科學家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相信其他成功人士也有同樣的心態,所以,他們的個性並不是表現在高人一等的傲氣和張揚,而是體現在低調做人的藝術風格上,這樣才能使他們的特殊個性得到社會的肯定。

現在的年輕人,所表現的個性內容和這些名人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年輕氣盛的人被別人希望崇拜,所以強烈的表現欲中還夾雜了許多情緒,比如,他們不喜歡束縛在條條框框裏,渴望淋漓盡致的發泄自己的情緒。這與那些“天才”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張揚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做人姿態。

其次,年輕氣盛的人都希望完全釋放自己的情感,所以常常表現出極其任性、意氣用事的姿態,甚至還會放縱自己的缺陷和陋習,這樣的張揚個性與那些名人相比更是有太大的區別。

由此可見,我們在釋放自己情感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低調做人的優勢,更不要把張揚個性當成縱容自己虛榮心的借口。應該時刻謹記,我們來到這個社會上,首先是為社會創造價值,把自己的個性融入到創造性的才華和能力之中,然後再表現自己的個性,這樣才會被社會所接受,反之,如果個性僅表現為一種脾氣,那麼,必然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北宋神宗在位期間,宰相王安石主張變革新法,但是卻遭到了許多官吏的反對,這樣就形成了支持變法的新黨派和反對變法的舊黨派。舊黨派的代表人物是司馬光,新黨派的代表人物當然就是主張變法的王安石。蘇軾同這“兩黨”的代表人物都很要好,所以,就個人感情而言,毫無偏愛之心。但是,他認為王安石革新破舊的立法理念固然很好,但在改革措施、舉薦人才方麵,又非常欠妥。這樣一來,司馬光自然高興,以為蘇軾同他是一黨,所以對蘇軾大加稱讚。

正當王安石緊鑼密鼓的籌辦新法的時候,司馬光也在緊急搜羅幫手,這時他想到了蘇軾,便來到蘇軾的住所,毫不委婉的說:“王安石敢自行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實在是膽大妄為,我們應該想對策阻止他的這種行為!”然而沒想到,蘇軾竟然用蔑視的口吻說:“你那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封建理念早就過時了,王安石至少知道從大局來看事情,為國為民著想,雖然有禍國殃民的可能,但是也比你的理論更值得讚揚。”此話一出,司馬光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蘇軾雖然把司馬光得罪了,但也沒有向王安石靠攏,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裏,他給神宗皇帝上了《上神宗皇帝書》、《再上皇帝書》兩道奏章,全麵批評了王安石的新法,朝野上下,無不震驚。王安石的新黨派人士對其更是恨得牙癢癢。

之後,王安石派謝景溫把蘇軾請來設宴款待,席間,他憤怒地斥責蘇軾道:“你同司馬光站在一邊,竭力反對新法,用心何在?”蘇軾聽了這樣的斥責,忍不住火道:“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王安石說:“仁宗在時,你主張革新立法,打破傳統理念,如今到我王安石推行新法,你卻又夥同司馬光排斥我,還敢說沒有任何目的?”蘇軾更怒:“既然你話已經挑明,那我就告訴你,我既反對司馬光“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泥古不化!又反對你不審時度勢,貿然推行新法的草率行為!”說罷,拂袖而去。

不久,便有人上書誣告蘇軾,說他利用官船販運私鹽,雖然官方調查並無此事,但早已厭惡朝廷爭鬥的蘇軾,並沒有為自己爭辯,任由新黨排除異己,將其貶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不久又到了徐州。

幾年後,蘇軾又從徐州遷到湖州。此時,掌握大權的新黨內部鉤心鬥角,互相傾軋,王安石最終被貶為庶民,李定、舒宣等人獨霸朝權。蘇軾看到朝廷發生的這些事,氣憤不已,於是在給朝廷上謝表時加了這樣的詞句: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份謝表正給了那幫小人一個彈劾他的機會,李定、舒宣等人惟恐蘇軾東山再起,於是借機彈劾,結果,蘇軾被神宗勒令拿問。這就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

此後,蘇軾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由於功績顯著,連升幾次官,升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製法、侍讀等職。但又因為其直言不諱,意見與朝臣不符,被貶為瓊州別駕,昌軍安置。

蘇軾這一生的波折,追根究底是因為他的張揚個性,如果他說話委婉些、處世低調些,就不會同時激怒王安石和司馬光等當權派,而成為眾矢之的了。

由此可見,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不要盡顯張揚,低調的處理事情,才能在派係紛爭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3.鋒芒太露,傷人傷己

人各有誌,每個人各有自己的品行與特點,適時適度地展露自己的鋒芒,可以獲得一些機會或者使自己脫穎而出。然而物極必反,過分的外露自己鋒芒會招致他人的嫉恨與陷害。所以,聰明的人要學會掩藏自己的鋒芒。

如今的年輕人,總是希望在最短時間裏,使人家知道自己是個不平凡的人。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當然不可能;使全國人都知道,還是不可能;使一個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麼至少總要使一個團體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當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隻有從言語行動著手,於是,便容易露出言語鋒芒、行動鋒芒。

鋒芒是刺激大家最有效的方法,但如果仔細看看周圍的同事,你會發現,那些處世已有曆史,已有經驗的人,往往“和光同塵”,毫無棱角,言語發此,行動亦然,深藏不露,好像他們個個都是庸才,誰知他們的才,頗有位於你上者;好像個個都很訥言,誰知其中頗有能言善辯者;好像個個胸無大誌,誰知頗有雄才大略者,這是什麼道理?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已經懂得有所顧忌。言語鋒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事業的破壞者;行動鋒芒,便會引起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會成為你的阻力。假如環顧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壞者,那麼,你連立足點都沒有了,哪裏還能實現揚名立身的目的?

年輕人往往樹敵太多,與同事不能水乳交融的相處,就是因為言行鋒芒的緣故。言語所以鋒芒,行動所以鋒芒,是急於求知於人的緣故,而那些有經驗的同事,之所以能“以緬合歡”,也是因為曾經受過這種教訓。

陳先生在年輕的時候,以備有三種特長而自負:筆頭寫得過人,舌頭說得過人,拳頭打得過人。在學校讀書時,是一員狠將,不怕同學,不怕師長,覺得別人都不及他。初入社會,還是這樣的驕傲自負,結果得罪了許多人。不過,他覺悟得很快,一經好友提醒,便連忙負荊請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無心之過仍然難免,結果還是遭受了挫折。

俗語說,久病成良醫,陳先生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訓之後,才知道言行鋒芒太露,就是自己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荊棘,為了避免再犯無心之過,他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緘其口”,但即使不能開口,也還是應多方審慎。因此,若聽見旁人說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過分小心,不但不要反感,而要感到高興才是。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采用這樣的辦法,不是永遠無人知道自己了嗎?其實,隻要一有表現的機會,你把握住這個機會,做出過人的業績來,大家自然就會知道你。這種表現本領的機會,不怕沒有,隻怕把握不牢,隻怕做的成績不能使人滿意。如果你已有真本事,就要留意表現的機會,若沒有就要趕快預備。《易經》上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無此器最難,有此器不患無此時。鋒芒對於你,隻有害處,不會有益處,額上生角,必觸傷別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別人必將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傷害更多。

4.謙遜與積極進取並存

誇誇其談的人是很難得到信任的,他們的看法隻會引起對方的懷疑。不過,一個人如果把自己擺得太低,而過分謙虛甚至畏縮的話,也不利於樹立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過多的謙遜反而會被人看成虛偽,實際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虛榮。

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柯立芝總統的兩則逸事。

在愛莫斯特大學的最後一年,美國曆史學會曾授予柯立芝一枚金質獎章。這在當時是一個被無數人看重的榮譽,但他卻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甚至連自己的父親也不例外。直到工作之後,他的上司——諾坦普頓的法官菲爾德,才無意中在《斯普林共和雜誌》上看到了對這一事情的報道,此時,距柯立芝領取這一獎章已有六周了。

從佛蒙特州的村莊到白宮,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業中都以這種真誠的謙遜而聞名於世。然而,下麵這則逸事卻表展現了他性格中的另一方麵。

當柯立芝競選麻省省議員連任時,在選舉即將進行的前夜,他忽然無意中聽到了省議會議長的職位正虛位以待的消息。於是,柯立芝拎著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地趕到諾坦普頓的車站。兩天之後,當他從波士頓回來時,手提袋裏已經裝上了大多數議員推舉他為議長的聯名信。就這樣,柯立芝順利地出任麻省議會議長,從而邁開了自己走向政壇頂峰的第一步。

這位以謙遜著稱的人,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主動出擊,當仁不讓地拿走了他應得的東西。在這兩則逸事中,我們看到了柯立芝身上的一對矛盾:一方麵是真誠的謙遜;另一方麵卻是主動為自己抓住升遷時機的才幹。實際上,這種矛盾在大多數成功者身上都有所體現。

我們再來看另一位以謙遜著稱的人——“石城”傑克遜。他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聯盟的一員猛將,和李將軍一同被推崇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人。

托馬斯·傑克遜似乎具有一種“天生的謙遜”。在墨西哥戰爭中,總司令斯科特將軍曾經對他的英勇善戰給予了公開的稱讚,但傑克遜從未提及此事,甚至在至親好友跟前也隻字不提。直到他彌留之際,他還是堅持認為,“石城”這一美譽不應當僅僅屬於他個人,而應歸他所率領的整個部隊共同享有。

然而,就在墨西哥戰爭剛剛爆發時,傑克遜在寫給姐姐的信中,滿紙都是想要建功立業的勃勃雄心。而在當時,他還隻不過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副官。在信中,他還冷靜地分析了,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這位勇敢而謙遜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曾有過一次聰明的舉措,即主動要求從常規部隊轉到炮兵部隊裏去。因為他相信,在那裏,“長官們更容易把整個部隊的功績歸功於某一個人”,這樣無疑有利於自己的升遷。果然,他獲得了斯科特將軍的親口讚賞,並且直接導致了他隨後的幾次升遷。幾年以後,因為預先就看到當上弗吉尼亞陸軍大學的教官必將“聲名卓著”,他又用盡渾身解數去爭取這個位置。

在傑克遜身上,我們又看到了類似柯立芝的矛盾:真誠的謙遜和敏銳的上進心。這種表麵上的矛盾,我們還能從許多其他傑出人物那裏找到。但實際上,這裏麵根本沒有什麼矛盾。這些人隻是一時在那些一定會被人們所注意到的事情上默不做聲,而一旦他們引以為榮的功績將要被人們忽視的時候,他們就會立刻采取迅速的行動。

鐵路建築專家哈裏曼也一貫有著謙遜的品德。他的一個很要好的老朋友,甚至在他取得了事業上的輝煌成就之後,還一直以為他隻不過是幾百個有點成就的經紀人之一,因為哈裏曼從來不炫耀自己的成就。

真正偉大的人物,一般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這種似曾相識的謙遜。隻有那些膚淺而又短見的人,才會喜歡在大家麵前粉飾、吹噓自己。他們總是陶醉在自我營造的一種淺薄、自命不凡的感覺中,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受其支配,因此,他們才會不厭其煩地提醒別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提醒別人自己的知識有多麼淵博,生怕自己被別人忽視了。

然而,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那些隨時隨地都把自己變成焦點的人,有時,他們甚至恨不得當場把這些家夥虛華的外衣撕開,讓其露出醜陋的真麵目來。因此,虛榮不僅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可能會讓別人更加厭惡。偉大的人物往往能從這種淺薄的虛榮中解脫出來,他們懂得,隻有保持謙遜的態度,才能贏得人們的尊敬,事實證明,這是的確博取聲譽的最好辦法。

巴拿馬運河的建造者哥薩爾斯將軍,在建造運河的過程中,麵對別人的質疑,他常會這樣說:“我們以後會回答這一問題的——用運河本身。”果然,當巴拿馬運河順利完工時,哥薩爾斯便達到了他個人聲望的頂峰。然而,麵對那些公開的慶祝活動,他卻幾乎統統回絕了。當第一艘輪船駛過運河,當人們朝穿著襯衣站在佩德羅·米格爾水閘上的哥薩爾斯發出熱情歡呼的時候,他卻飛快地逃跑了。

和許多英雄一樣,哥薩爾斯對自己的成績從來不會大肆聲張,而寧願讓它們自己說話。事實上,正因為他們的謙遜,這些成功的傑出人士才會贏得更加顯赫的聲名。

誇誇其談的人是很難得到信任的,他們的看法隻會引起懷疑。由於他們連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評估,所以大家都會覺得,他們在別的事情上也難免判斷失誤。不過,一個人如果把自己擺得太低,而過分謙虛甚至畏縮的話,也不利於樹立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過多的謙遜反而會被人看成虛偽,實際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虛榮。

5.鋒芒易惹禍,做人留一手

一個人,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華,也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最好還是收斂起你的鋒芒,夾起你的尾巴,掩飾起你的才華。

有些才華橫溢的人,懂得把微小的才幹也顯露出來,使它成為自己身上的一個閃光點,而當他們的卓著才能顯示出來時,就足以令人震驚。當你既有才華又懂得展示之道時,結果一定驚人。

不過,展示才華也應以謙虛的態度,以免流於粗俗。露才過甚,為智者所不屑,最好應該以漫不經心的態度出之。巧妙的掩飾是贏得讚揚的最好途徑,因為人們對不了解的東西總是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就展露出你所有的本領,慢慢來,逐次增多。贏得一次輝煌的成功後,再進行下一次,獲得熱烈的掌聲後,再期待更大的成功。

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能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戰勝盲目自大的病態心理,凡事不太張狂太咄咄逼人,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開得最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如此,當你誌得意滿,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時,不被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

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華,也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最好還是收斂起你的鋒芒,夾起你的尾巴,掩飾起你的才華。

鄭莊公準備伐許。戰前,他先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眾將一聽,露臉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準備大展手腳。

第一個項目是擊劍格鬥。眾將都使出渾身解數,隻見短劍飛舞,盾牌晃動,鬥來衝去,經過輪番比試,選出6個人參加下一輪比賽。

第二個項目是比箭。在第一回合取勝的6名將領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前4名有的射中靶邊,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來的是公孫子都。他武藝高強,年輕氣盛,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隻見他搭弓上箭,3箭連中靶心。他昂著頭,瞟了最後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