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對我說道:“韋大人年紀雖輕,這胸懷可是了不起。我們是從雲南來的軍官,吳三桂造反,都統大人居然對我們推心置腹,毫不起疑。”
我說:“我這是押寶,所有銀子,都押在一門,贏就大贏。既抓到吳應熊,又交了三位好朋友。輸就大輸,至不濟給你老兄一刀砍了。”
張勇大喜,說道:“我們西涼的好男兒,最愛結交英雄好漢。承蒙韋都統瞧得起,姓張的這一輩子給你賣命。”說著下馬就向我拜了下去。王進寶、孫思克和趙良棟跟著拜倒。也跳下馬來,在大路上跪倒還禮。五人跪拜了站起身來,相對哈哈大笑。
最後,我對他們說:“有趣,有趣。”又道:“以後大家誌同道合,有福共享,有難共當……”四人齊聲說好。
這是一種膽略的表現,也說明了我的用人觀,人生天地間,最難得的是“信任”二字。而後來正是這四人捉住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
計收王屋派
捉住了吳應熊後,我將他交給康熙,這小皇帝又著實獎勵了我一番,並加派人手看管吳應熊。
計議已定,我就領著這四員大將共將士三千人和天地會的一些人馬出發了,目的地是我的老家揚州,但首要任務是去圍剿王屋山。
為了減小一些廝殺,我到王屋山後,派兵把山圍了起來,希望勸服王屋派掌門司徒伯雷答應假降清朝,不料,吳三桂早先一步派了一位叫巴朗星的高手招攬司徒伯雷,助他消滅大清,然後自己做皇帝,但司徒伯雷不從,就被這巴朗星殺死了。
這巴朗星殺死司徒伯雷之後急著逃走,卻被我手下的人活捉,我就順便再賣給王屋派一個人情,將巴朗星送給王屋派,並親自祭奠司徒伯雷。
王屋派掌門司徒伯雷之子司徒鶴感恩戴德,就加入了我天地會青木堂,成了我的屬下,曾柔自然也就隨侍在我的左右。哈哈,沒想到這件事的結果如此漂亮。
衣錦還鄉
我奉了聖旨到揚州建忠烈祠,拿下王屋山後,便帶領一大幫手下衣錦還鄉,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到了揚州,揚州各地的地方官都鑽出來迎接我,真他娘的風光極了。
但在揚州府衙宣讀完聖旨時,我卻發現這揚州知府竟是大貪官吳之榮,便暗中盤算如何捉他去見莊家少奶奶。
將一幹人安排妥當後,我便一人悄悄溜到麗春院去探望老媽。
我回到麗春院,見到老媽,自是有一番訴不完的相見話語。但沒想到在妓院卻遇到鄭克爽與阿珂,原來他二人約了桑結與葛爾丹這裏商議共謀造反和如何算計我,他奶奶的,這幫家夥真是沒安好心。
我便又使出迷藥粉放進酒裏,用計將他二人迷倒,阿珂本就漂亮,這時酒醉之後,紅燭之下更加顯得千嬌百媚。我不由得色心大動,再也不理會鄭克爽死活醉醒,將阿珂打橫抱起,走進麗春院甘露廳一側的大房裏,將她放到了一張大床上……
我正要與阿珂一被同眠,不料桑結與葛爾丹卻又在這時來到了麗春院,我偷偷去聽他們說話,卻被他們發現了。沒辦法,我隻好施展我這三寸如簧之舌騙過了兩人,自動化解了與桑結和葛爾丹二人之間的恩怨,有趣的是我與這二人還結拜成了好兄弟,讓他們歸順朝廷,為吳三桂的謀反剪除了兩大羽翼。
化敵為友之術
當桑結帶領十二名師弟,前來中原劫奪《四十二章經》時,十二人都被我用計所殺,桑結自己還鬧得殘廢了一隻手。這次在揚州再次相逢,可謂是仇人相會,這小子就是不殺我,也不免會將我毒打一頓。但我再次用自己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語言力量征服了桑結這位武林高手。這小子不但不為十二位師兄弟報仇,還與葛爾丹一起與我結成了兄弟,並達成協議:不幫助吳三桂攻打康熙皇帝,實在是我這化敵為友之術運用的高超。
當時我是這樣對他們二人說的,“我不是吹牛,兄弟獻的計策,皇帝有九成九言聽計從,再說,兩位肯幫著打吳三桂,皇帝不但要封賞兩位,兄弟也立了大功,非升官發財不可。常言道得好:‘朝裏有人好做官’,兄弟在朝裏做大官,兩位分別在蒙古、西藏做大官。我說那咱三個不如拜把子結義成兄弟,此後咱們三個有福共享,有難同當,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天下除了小皇帝,就是咱三個大了,那豈不好得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