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李嘉誠是一個財富神話,他不僅多年享有“華人首富”的美譽,同時也早已進入了“世界十大富豪”的行列。然而,我們都知道,在如此耀眼的光環背後,必定有一段不平凡的成功曆程。李嘉誠從茶樓夥計開始踏入社會,不斷突破自己,挑戰自己,直到1950年集資創辦“長江塑膠廠”,真正開始屬於自己的事業,然後又逐步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登上了世界巨人的寶座。有人說,李嘉誠的成功是時運所致。的確,那個時代給了他很多機會,但同時也有數不清的挑戰擺在麵前,君不見多少雄心勃勃的商界英才折戟沉沙、丟盔棄甲,多少小業主在這場浩蕩的經濟大潮中傾家蕩產、一無所有,李嘉誠不僅能站穩腳跟而且鶴立群雄,這與其高超的投資謀略是分不開的。
過去,研究李嘉誠如何成就財富人生的書可謂汗牛充棟,但大都是從其做人做事這些很寬泛的角度來研究的,可謂沒有抓住他積累財富的根本。事實上,正是李嘉誠一次次大規模的投資行動,才成就了他今天所獲得的財富人生。
李嘉誠的投資才幹是從小培養的,在他當茶樓小夥計的時候,他就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察顏觀色的本領,甚至對方還沒說話他就能猜透別人的心思,這為他日後大規模的投資打下了基礎。因為要想投資準確,穩賺不賠,首先就要具備一雙能洞察大局的慧眼。在這個世界上,隻有發現商機並果斷出手的投資人才能獲得成功。無疑,李嘉誠是這方麵的佼佼者。
李嘉誠另一個投資原則是“穩”,他主張:“進取中不忘穩健,穩健中不忘進取。”他每次出手之前,都要前前後後想清楚,甚至有時候會等別人趟過了河,試了深淺他才會行動。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缺乏膽量、沒有氣魄的表現。其實不然,在商場上摸爬滾打數十年的李嘉誠很清楚,商場如戰場,一不留神就會中了人家的招,陷進去而不能自拔。他之所以能夠在商海中“永不倒”,無非是靠了這一個“穩”字訣。要知道,在商場一味采取守勢是不行的,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李嘉誠一旦看準了目標,必將大大出手,狠賺一把,其氣勢是任何一個投資大亨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當然,真正高明的投資家並不是一味地“撈”錢,還必須懂得“利益共享”,說白了也就是“人情投資”。有人說“利益共享”不就是“有錢大家賺”嗎?在商言商,皆為利來,你把錢讓別人賺了,豈不是自己就要賠?這與投資為利潤的宗旨相悖。李嘉誠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這也是一種“投資”,其回報率不亞於投資股票或者實業。你分一些利益給合作夥伴,對方必然“投桃報李”,有了賺錢的好機會必然叫上你;你分一些利益給下屬,下屬必然對工作兢兢業業,你的付出能讓你獲得更多的財富。另外,投資公益也是一種回報率很高的“投資”,它“賺”來的不僅是名聲,還有更多實惠。
縱觀李嘉誠一生的財富生涯,他無時不在與錢打交道,不在搞投資,正是那些他畢生堅守的投資謀略才使他成為一個投資場上的“常勝將軍”,我們將其經驗總結出來,結合李嘉誠的一些投資實戰,編寫了這本《跟李嘉誠學投資》,希望能夠對投資者或有意踏入投資行列、成就財富人生的人有一些幫助。
投資謀略之一:獨具慧眼,明察秋毫
對一個投資者來講,敏銳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要想對一項投資事業做出準確的判斷,是乘勝追擊、勇往直前,還是激流勇退、見好就收;是堅持到底、毫不退縮,還是忍痛斷腕、以求自保,其關鍵就在於投資者具不具備一雙明察秋毫的慧眼。具備,你就可以在商海中遊刃有餘,無往而不利;不具備,即使你偶爾占得一些小便宜,遲早也會折戟沉沙,輸個傾家蕩產。無疑,李嘉誠是具備這樣一雙慧眼的,無論是他集資辦塑膠廠、進軍房地產;還是投資電信、建立TOM超級網站等等,他都能夠準確分析天時、地利、人和,從而選中最佳目標進行投資,財富自然也就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地流進了他的口袋。可以說,李嘉誠能夠成為華人首富,與他那雙能洞穿一切商機的眼睛是分不開的。投資謀略之一:獨具慧眼,明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