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又名太乙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中的一段,終南山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主峰在西安市長安區,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終南山北抵黃河,南依長江,西遙昆侖,東指大海,隱隱地有著王者之氣。由於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自古就有很多的修道者在山中隱居修道,著名的有西周的開國元勳薑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穀中隱居,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後來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漢初三傑”的張良功成身退後“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最後得以善終。隋唐五代的藥王孫思邈,仙人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及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都曾經隱居在終南山。據說他們之所以選擇隱居在在終南山修行,是因為終南山的那種王者之氣能直通人心,在這裏修道能事半功倍。
就是在現代,在山裏隱居修道的人也很多,隻是不為人知而已。但這種寧靜的隱居生活到了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後期就一去不返了。
公元一九八八年,美國的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了中國,他是專門來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的,後來寫了一本叫《空穀幽蘭》的書,書裏對那些隱士的生活有著詳細的描寫,說山裏還有著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他們隱居在一些人跡罕至的山穀裏,過著人類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
這本書一問世,很快就掀起了一個來終南山尋找隱士的高潮,從此以後,終南山裏不再平靜,有尋找隱士拜師學藝的,有來一窺隱士生活的,還有那些來終南山旅遊的,使得終南山裏空前的熱鬧起來。
這麼多人一找,還真的被他們找到了很多的隱士,據說有的隱士八九十歲了還健步如飛,有的隱士十天半月不吃不喝還是神采奕奕的,一兩百斤的石鎖提在手裏輕如無物,使得那些來終南山修行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從此以後,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也經常能見到那些尋師者的身影。每個人都想遇到一位鶴發童顏的神仙,或者是一位無所不能的仙人或者聖人。隻是終南山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路,大穀過百,小穀過千,連綿數百裏,想要把全山找遍還真不容易。更不用說有的地方是一般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山裏有沒有道行比那些一個星期不飲不食還能神采奕奕的更加高深的修行者?答案是肯定的。隻不過他們的藏身處很隱蔽,一般的人是無法進入他們修行的地方的。
在翠華山高峰背後的一條山穀裏有著一棟小木屋,小木屋的周圍綠樹成蔭,不到麵前根本就看不出來,屋前有一小坪,大樹底下有一張桌子和兩個凳子,從那桌子和凳子那光滑的程度看來,這桌子和凳子是經常有人在使用的。
山穀坐西朝東,約有百米寬,兩百米長,四周都是千仞石壁,穀口也是一懸岩,石壁上一條瀑布直瀉而下,在山穀裏衝出了一個水潭,然後順著山岩邊的水溝往山下流去。在穀口又形成了一條很長的瀑布。
山溝裏栽種著四時果樹,桃紅李白,潭水清澈碧綠,山穀綠意盎然。一看就知道是一世外高人的隱居之地。
曙光微露,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跟一個看去十五六歲的少年從木屋裏走了出來,老頭不是很高大,身高大概在一米六五左右,但童顏鶴發,步履矯健,少年的身高大概在一米七五的樣子,長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也許是很久沒有理發的原因,一頭烏亮的頭發披在肩膀上,如果不是隻穿了一條短褲,沒準就會把他當一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