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魔方:健康從心開始17(3 / 3)

1.保持良好個性

中年女性應注意培養踏實、克製、有涵養、堅韌、熱心、勇敢的個性,不要軟弱、孤僻、過分內向。

2.保持健康的情緒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向往美好的未來,經常為自己提出目標,激發健康情緒,防止消極情緒;正確認識自身與外界規律,適應規律;心胸豁達,不囿於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

3.增強適應能力

中年女性要努力調整自我,增強適應能力,學會對各種現象做出客觀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時不退縮、不沮喪,樹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4.善於解脫壓力

人生征途上常是順境與逆境交替,失敗與成功並存。中年女性要做到遇事想得開,不鑽“牛角尖”,身處逆境時能進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脫,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5.及時宣泄不良情緒

當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出現悲傷、憤怒、怨恨等情緒時,要勇於在親友麵前傾訴,作合理的宣泄,在他們的勸慰和開導下,不良情緒便會慢慢消失。

6.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家庭中,中年女性要贍養老人、培育子女,這就要求處好人際關係。首先要理解、尊重他人,真誠相待。理解與寬容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兩大法寶。

7.科學生活方式

生活單調是許多疾病形成的原因之一。建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對於提高身體素質、防止積勞成疾至關重要。合理安排生活節奏,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有勞有逸,學會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工作之餘養花植樹、欣賞音樂、練習書法、繪畫、打球、練太極拳等,可以怡人情誌,調和氣血,利於健康。

8.加強體育鍛煉

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持之以恒。

第六節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1.讓你成為工作狂的原因

2.不要讓工作成為生活的全部

3.工作狂的自我心理調適法

在我們周圍,不難遇到這樣的人,他們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腦子裏從來沒有周末、節假日的概念;他們基本不會有上下班的界限,家是一個有床的辦公地點,而辦公室則隨時可以成為加班時躺倒睡覺的“家”;即使偶爾陪家人散心逛街,也多半是人在心不在,腦子裏念念不忘的還是工作……對於工作,他們可以說是已經到了一種癡迷狀態,一旦離開了工作,就會精神不振,毫無生氣,陷入無所事事的狀態,他們是“工作狂”。

觀察身邊的工作狂,大概有幾種不同原因:

1.真正熱愛工作或金錢,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樂此不疲,激情不減。

2.沒有營造起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或者因為客觀原因兩地分居,家人不在身邊,或者缺少與工作徹底無關、隻為愉悅身心的興趣愛好,生活單調乏味,隻有同事沒有朋友,不得不從工作中尋找樂趣。

3.把工作當做逃避手段。這樣的人可能在生活中有某種苦惱、不滿或自卑,為了逃避或者忘卻這些令人傷神的事,隻好瘋狂地投入工作,他們隻有在忘我工作時才能體會到自信和快感。剛剛失戀的人也很容易成為這樣的工作狂。

所謂“過猶不及”,我們需要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體會快樂和價值,但也並不應該鼓勵工作狂。

畢竟,生活的概念要比工作大得多,生命的意義也不能僅僅依靠工作上的成功來證明。過分依賴職場競爭帶來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忽視對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必要的經營與維護,不但不能逃避寂寞空虛,結果往往是吞咽更深的失望和孤獨。

1.如果你本人是個工作狂,首先需要調整心態

金錢、權力、榮譽等等,這一類的成功永遠沒有止境,而你的時間、精力、健康、生命卻都是有限的。事業的成功無法替代家庭生活對人的價值。多與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必要時還可以尋求心理谘詢師的幫助。工作中,要多加強自身時間管理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的培養,組建高效的團隊,通過合理的分工和授權,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讓自己能從工作中逐步“解脫”。

2.如果你遇到了工作狂上司,那麼就試著從心理上理解和接納他們的做法

不要一味排斥、抱怨上司,以避免雙方關係的惡化。其次,多配合他們的工作,盡下屬之責,爭取成為他們信任的好助手。如果對他們的工作方式你確實不能接受,也應該大膽表達出來,當然必須注意尋找合適的時機和方式。畢竟,從樂觀的角度看,你可能會因此有更好的業績。雖然是情非得已,但也算不無收獲。

第七節心理減壓十法

1.心理專家的建議

2.心理減壓十法

心理專家建議,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講,人們在遇到一些壓力的時候盡量能夠想辦法釋放自己的壓力,比如說找朋友聊天,實在覺得壓力大,不妨找心理醫生傾訴,做一些戶外運動或者是做些體育活動。遇到壓力及時緩解,在壓力中更好地適應環境,學會坦然麵對現實,絕不逃避,通過靜心、自我暗示等方式積極地進行心理調整,這樣才不容易患精神疾病。

專家還建議,平時比較容易煩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並進行適度的放鬆訓練,穩定自己的情緒。一旦出現心理不適症狀,應及時找心理醫生谘詢求治。

1.設定現實的目標

對自己和別人的期望值要現實些,使之切實可行。

2.將壓力寫出來

一旦將壓力逐個地寫出來,你就會發現,隻要各個擊破,其實壓力很容易緩解。

3.統籌安排

事情往往分為必須做、應該做和想做的。如果必須做的事沒做,就會增加內心的緊張或壓力。所以,您隻要先把必須做的事完成,就會減輕壓力。

4.適時放鬆

每個人在工作之後都需要放鬆,如聽音樂、洗澡、看喜劇片、外出旅遊和保證充足的睡眠等。

5.慢慢用餐

用足夠的時間吃飯可以緩解壓力,狼吞虎咽會增加緊張情緒。

6.想象

比如想象在藍天白雲下,自己坐在平坦的草地上,心中充滿安詳、寧靜、平和的感受,這樣可在短時間內緩解緊張,恢複精力。

7.香氣療法

香氣能抑製大腦邊緣係統的神經細胞,對舒緩神經緊張和心理壓力有明顯的效果。

8.讀書

當您在書的世界遨遊時,一切憂愁悲傷便會付諸腦後,煙消雲散。讀書可以潛移默化地使一個人逐漸變得開朗豁達,不懼壓力。

9.求助

當您需要別人傾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幫助時,盡管開口。

10.釋放自我的情緒

哭能緩解壓力,讓情感抒發出來要比深埋在心裏有益得多。

第八節“心理奴隸”麵麵觀

1.“心理奴隸”的類型

2.“心理奴隸”的防治對策

現代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覺中讓別人掌握、控製著,扮演著“心理奴隸”的角色,他們從事自己憎惡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歡的環境裏,做著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下麵具體介紹“心理奴隸”的5種類型和防治方法。

1.“別人怎樣想”的奴隸。這種“心理奴隸”最普遍,對創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壞性,多見於心理不成熟的人。“我多說話,別人就會認為我愛出風頭”、“我做那件事,別人會嘲笑我”……這種“別人”式的想法使之成為“別人”思維的奴隸。大部分這種“心理奴隸”還會去傾聽不夠資格的人的忠告,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創造力。

2.“注定失敗”的奴隸。這種類型的“心理奴隸”缺乏自我意識,認為自己很渺小,無法真正看清自己。他們經常抱怨“我沒有好機會”、“我將會失敗”、“周圍的人都在跟我作對”、“領導沒有看重我”……其實,思考本身就能左右事情發展。當一個人想要怎樣時,他就真會變成那樣。想要戒煙的人如果告訴自己“我無法戒煙”,那麼他永遠也戒不了煙。“我注定會失敗”式的奴隸需要思想有所轉變才行。

3.“為時太晚”的奴隸。這種“心理奴隸”通常認為在某一年齡階段時就應當做某事情。比如有的認為自己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現在進退維穀、騎虎難下,隻得聽天由命;有的認為自己26歲已經太大了,無法再進大學深造;有的認為自己40歲了,無法再婚。

4.“安全感”的奴隸。許多人寧願吃“大鍋飯”也不願改革,這就是典型的“安全感”奴隸。缺乏想象能力是“安全感”奴隸共同的心理特征。其實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人類生存、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奮鬥、不斷消除不安全感的過程。

5.“過去錯誤”的奴隸。心靈被過去的失敗創傷所控製,害怕任何新的嚐試是其主要特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因失敗而灰心喪氣,不懂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過去錯誤”的奴隸會損害人的探索能力,讓人裹足不前。

1.如果你在模仿他人之後能感覺到快樂,不妨盡力去模仿

否則,你就應該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理智地麵對別人的另眼相看、批評指責,因為職位越高,被人當做閑談對象的機會也越多,被批評的機會也越多。要與敢作敢為、樂於助人、誌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向他們學習。

2.經常使用良好的、積極的、建設性的語言暗示自己,就會增強自信心

平時盡量從“為什麼能做到”方麵想,而不應圍繞“為什麼無法做到”打轉。腦子裏經常想著“我將要成功”、“我是一位勝利者”,這會增強必勝的信念,並努力尋找各種“有助於成功”的方法。

3.不要理會年齡的限製,並從生活中尋找鮮活的榜樣

不能苟且偷安,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努力。

4.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

因為有風險才會有攀登,有困難才會有突破,有壓力才會有奮起,有風浪才會有搏擊。因此要學會麵對種種困難和罕見、未知的事物。

5.將失敗看成一種投資,就不覺得是損失了

有人說愛迪生為了造出第一個實用的電燈泡失敗了9999次,但他本人則認為自己發現了9999種無法適用的方法。如果能及時覺察出錯誤,那根本就不能算是錯誤。如果能認真分析失敗並學會如何從中獲益,損失就會轉化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