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放眼世界(1 / 3)

放眼世界各種各樣的事物,無不用它們的存在證明著自己特有的價值。浴火重生的白宮、傲然挺立的珠穆朗瑪峰、古老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那些知名事物的背後,更是隱藏著一段段悠久而曲折的故事和曆史。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阻礙,去親自觸摸那些背後的故事,將曆史再次還原。

大C小c誰能分得清

“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別打岔,我知道你能分清老虎和老鼠,可你能分出大C小c——China和china的區別嗎?謙虛點,這個首字母C大小一變化,意思可就不一樣了,裏麵的學問多著呢。

和祖國緊密相連

其實小c“china”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不信你在家裏轉悠幾圈,準能找出幾樣底盤上標注著“景德鎮”的瓷器來。這個景德鎮的瓷器的英文名就是“china”,和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的英文名拚寫完全一樣,隻不過首字母c是小寫的。你一定有點兒納悶,瓷器的英文名怎麼會和中國的英文名差不多呢?

遠赴歐洲的混血兒

說來話長,或許是老天爺特意眷顧景德鎮這個地方吧,這裏的土質特別好,用這種土燒製出來的瓷器相當光滑。到了唐代,工匠們厭倦了傳統的燒製方式,就琢磨著換個新花樣來燒製瓷器。這下竟然燒出了一種新瓷器——青白瓷。青白瓷其實就是把青瓷和白瓷糅合在一起,算是一個“混血兒”。偏偏這個像玉石一樣晶瑩剔透的混血兒,一下子就被眼光獨到的歐洲商人看中了,還把它帶到了歐洲安家。

給舌頭省點事

你別說,定居歐洲的青白瓷還真給我們中國人爭氣呢!隻有那些身份高貴、地位顯赫的人才有資格擁有它。歐洲人太喜歡中國的瓷器了,他們花高價從商人那裏將心儀的瓷器帶回家,精心擺放在陳列櫃裏,以此作為向人炫耀的資本。在英語中,瓷器就叫做“china”,那些被“china”迷昏了頭的歐洲人認為精美的瓷器就可以代表中國,他們的大舌頭嫌發音麻煩,就幹脆直接用“China”來指代生產瓷器的中國,大C和小c就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景德鎮的由來

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在宋朝的景德年間,江西省昌南鎮所產的瓷器受到了真宗皇帝趙恒的賞識,他下令在昌南設置官窯,專門為他燒製各種瓷器。為了和其他的瓷器區分開來,在這些官窯生產的瓷器底部都注明了“景德年製”四個字。時間長了,人們幹脆就把“昌南鎮”叫“景德鎮”了,這個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

瓷都

景德鎮的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景德鎮在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是皇宮用瓷的生產基地,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製瓷曆史了。那裏的窯火千年不斷,素有“瓷都”之稱。景德鎮出產的瓷器造型優美,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享譽海內外,其中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為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

來吧,獅城!

跟我走吧,向“獅城”出發!你也許會問,獅城在哪裏?告訴你吧,獅城其實就是新加坡!那為什麼要把新加坡叫做“獅城”呢?說起其中的原委,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無意的發現

說到“獅城”這個稱呼,不能不提一位年輕英俊的王子,他生活在公元13世紀的蘇門答臘室利佛逝王國。貴為王子的他整天無所事事,有一天,他終於厭倦了等待繼承王位的日子,帶領手下乘船出海去了。王子也沒有想好到底要去哪裏,就讓船隨意地在大海上漂流。有一天,漫無目的的船隻竟然來到了一個綠樹成蔭、鬱鬱蔥蔥的島國。王子一眼就愛上了這裏,他下令將船停靠在岸邊,自己獨自上了岸。

受驚嚇的產物

整日受人歡迎的王子上岸後,等待眾人的歡呼和夾道歡迎,可奇怪的是,島國上的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卻沒有一個人理他,是啊,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誰知道他是王子呀。王子有些鬱悶了,以前哪裏受過如此的冷落?

就在這時,突然,不知從哪裏竄出一個黑影,站到了王子的麵前。王子仔細一看,麵前的“人”竟然是一頭長滿了黑亮亮的毛的怪獸!王子嚇壞了,大叫起來。怪獸瞟了一眼驚慌失措的王子,踱著方步離開了。驚魂未定的王子連忙向當地人請教怪獸的名字。“獅子!”當地人隨口答道。王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後就下令將這座島國稱為“獅城”,而這座島國就是現在的新加坡,這個極富戲劇性的別稱也被人們沿用至今。

城市國家

了解了這個稱呼的由來,再來看看這個吸引了王子的國家究竟什麼樣。新加坡是亞洲的一個熱帶島國,由1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別看它的島嶼數量不算少,可是麵積卻不大。最初,新加坡隻是一個熱帶雨林島嶼,後來成為馬來人居住的小漁村。為了記錄這段曆史,新加坡人還在河畔立了一座獅頭魚尾的塑像,獅頭代表的是“獅城”,而魚尾則記錄了新加坡由小漁村發展而來的那段曆史。

新加坡全國幾乎沒有耕地,新加坡人全都居住在城市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城市國家”。新加坡對國民的生態環境保護得相當好,國內不許加工石油產品,不許隨意濫用土地。

新加坡的法律嚴明也是世界聞名,任何人一旦觸犯了法律,不管是權高位重的達官貴族,還是街頭叫賣的小販,都必須乖乖地伏法,真正做到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室利佛逝王國

室利佛逝王國是7 世紀中葉在蘇門答臘東南部興起的一個海上強國,梵文名為Sri

vijaya,是“光榮勝利”的意思。中國唐代史籍一般稱它為“室利佛逝”,有時簡稱“佛逝”或“佛齊”。

在戰火中誕生的白宮

在人們的印象中,戰爭就是一場災難,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它的無情吞噬之下,都會化為灰燼。可美國總統的官邸白宮就是由於戰爭爆發而誕生的,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去探個明白。

生不逢時的總統

在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任職期間,美國設計師詹姆斯?霍本設計並主持修建了一棟非常巨大的建築物——“總統宮殿”,這棟三層高的灰色石頭建築是特意為美國總統住宿、辦公而修建的。華盛頓總統盼星星盼月亮一般期待著“總統宮殿”早日完工,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好不容易盼到首棟美國總統官邸竣工,華盛頓總統卻不得不把自己的總統頭銜轉交給了接任者約翰?亞當斯,連“總統宮殿”的門都沒有邁進過一步。

麵目全非

而當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士?麥迪遜入住“總統宮殿”之後,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戰爭的炮聲就轟隆隆地響起來了。1814年,英國看不慣美國的趾高氣揚,派兵攻進了美國,直奔總統官邸而來。麥迪遜總統聞聽英軍攻進華盛頓的消息,當機立斷地使出了最關鍵的一招——三十六計走為上!他這一走不要緊,英軍徑直衝進了“總統宮殿”,毫不客氣地飽餐了一頓,就像在自己家似的,而且還把“總統宮殿”裏裏外外翻了個底朝天。這還不算,臨走的時候,他們還順手放了一把火,將昔日總統呆的地方變得麵目全非!

新生的白宮

等英軍撤離之後,麥迪遜總統也灰頭土臉地回到了總統官邸。可憐的“總統宮殿”雖然保住了主體,但牆壁已經被大火燒毀了,斑斑駁駁的痕跡比比皆是,難看得要命!這怎麼行呢,必須得想個法子遮掩才行,這畢竟是美國總統呆的地方啊。想來想去,他們決定用白色的塗料將整座建築刷上一遍,將痕跡暫時遮掩起來。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最後,美國人索性對這座建築物進行了整體重建,白色大理石被選為主要的建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