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文化不僅是曆史的薈萃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而且是高尚道德的凝聚和時代精神的升華。對於國家、民族和社會、政黨,先進文化就是靈魂,就是導向,就是旗幟。它在特定的經濟、政治、社會基礎上產生,同時又以其特殊的方式給予經濟、政治、社會以巨大的影響和有力的促進。先進文化的這種性質和功能,決定了它必須具有不斷探求和不斷創新的時代品格,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並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
文化是社會的靈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一個優秀的民族、一個發展的國家、一個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必須具有先進的文化和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如此,就不足以應對客觀世界的各類矛盾,不可能站在曆史的製高點來駕馭和領導時代潮流,也就不可能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方麵有所作為,就像展開翅膀的雄鷹才能飛得很高、很遠那樣,文化對於經濟、政治、社會來說,永遠是強有力的羽翼。
作為響應世紀挑戰,解決世界難題,創造世界文明和促進世紀發展的先進文化,不僅具有同質性,而且具有曆史性,它基本上是由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文化交融、提煉、升華而成的。這個過程就是變革、發展的過程,就是與時俱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一種品格,就是積極地、不斷地進行探求和創新。在本質上,任何先進文化都不是對前文化和他文化的簡單繼承和吸取,而是在綜合、淘汰、融會、升華機製中所進行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創造。我們對傳統文化不能不加分析地被動接受和簡單繼承,而必須有全新的探求和新的創造,做到在分析中選擇,在選擇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自鴉片戰爭以來,為什麼康、梁等人的改良思想遭到失敗,孫中山主張的民主共和難以實現,而隻有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誕生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在前仆後繼、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把苦難深重的中國不斷從勝利引向新的勝利呢?就因為中國共產黨人不是一味地固守傳統文化,而是把合理地繼承傳統文化與批判吸收域外先進文化相結合,並在此基礎上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進行了不懈的探求和創造,從而為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鑄冶了不屈的靈魂,確立了正確的導向,樹立了鮮明的旗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各種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日益激烈和頻繁,這一方麵為我們享用和利用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麵也必然會引發文化資源和文化吸引力配置的失衡,並由此而導致一些人世界觀的扭曲、變異和價值體係的解構、顛覆。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是對域外文化的吸收,都相應變得複雜起來,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予以恰當的定位和辯證的分析,並在這個基礎上探索出一條建構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道路來,實現大格局、總趨勢和全方位的文化創新。
我們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沒有現成道路可循,一切都需要探求和創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胡錦濤同誌不僅把創新看作是實現發展的巨大動力,而且把創新視為民族的靈魂之所在。對於構建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來說,尤其如此。因為文化的軀體是精神,而文化的靈魂則是文明和道德。先進文化的性質和功能,唯在於以先進的思想、高尚的道德、積極進取的精神和超常的知識與智慧,源源不斷地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唯在於通過對人的品格的提升和精神的鑄煉而作用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唯在於通過文化自身的作用使人類社會不斷地趨於健康、發達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