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結語關於當前全市文化產業建設工作的幾點建議(1 / 3)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將文化建設提高到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當前全市宣傳文化工作,應當考慮到的幾個突出環節是:

第一,高度重視對宣傳文化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將大力宣傳宣傳文化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作為推動全市宣傳工作上台階的總抓手。不遺餘力地繼續宣傳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一以貫之地繼續大力宣傳全國宣傳工作會議精神,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教育引導各級領導機關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通過會議、講話和各級新聞媒體、文化機關、文藝團體大張旗鼓地不懈宣傳,教育全市幹部群眾深刻領會: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文化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正在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誌。通過組織、號召全市文化機關的全體幹部職工認清當前宣傳文化工作的大好機遇,鬥誌昂揚、奮發努力、積極工作,營造出“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濃厚氣氛,展示新形勢下宣傳文化機關的全新精神風貌,鼓勵激發全市幹部群眾以更深刻的認識、更開闊的思路、更有效的措施,營造社會主義文化百花盛開、姹紫嫣紅、健康向上的繁榮景象。

第二,高度重視宣傳文化的理論研究工作,將宣傳文化理論研究作為全市文化創新、理論創新的總抓手。目前,舉國上下,宣傳文化理論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宣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甚至將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和文化產業建設研究作為社科領域對外招標項目予以重點培育。發展文化建設理論、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全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新興的呂梁市也概莫能外。麵對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麵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期待全新的有中國特色、符合呂梁特點的文化傳播理論,來對多樣複雜的文化業態進行引導,對全市文化的曆史與現狀進行冷靜審視和反思,施以科學的梳理和總結,以服務於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機製創新,服務於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偉大目標。

宣傳文化工作作為一種研究宣傳和傳播規律、運用理論指導行動,從事文化傳播活動的研究和實踐活動,其中蘊含了對宣傳文化事業性質、任務、功用及其發展一般規律的探討,包含著對宣傳文化事業指導思想和基本工作原則的自覺把握和應用。宣傳文化理論作為一門科學,誕生於20世紀初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蕩年代,是服務於軍事和戰爭的需要而誕生的,20世紀後半葉以來,隨著報刊、廣播、電視的高度普及,有線電視、衛星電視、國際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高度開發,宣傳文化理論的研究範圍不斷擴大,研究的內容也不斷深化,其觸角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與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信息科學等諸多學科相交叉,成為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

由於曆史的原因,我市前幾代宣傳文化工作的管理和從業人員,大多數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宣傳文化傳播學的職業培養。他們主要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有的則是通過以師帶徒的傳統培養方式掌握宣傳文化管理、調控和業務實踐的技巧、方法。這樣的陳舊方式,在較為落後的社會發展形態下有時也可取得成功。但在全球文化傳播迅猛發展、文化媒介和組織高度發達,政治經濟信息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新形勢下,這種方式必然受到種種挑戰,必須早日加以突破,進而代之以全新的、更為現代、更為專業、更為高效的文化宣傳工作的理論和實踐模式。

在全國全省發達地區,對宣傳文化工作的科學認知已非常深刻,在各類高等院校、在各級黨委的宣傳文化機關,文化傳播機構,文化傳播學、宣傳輿論學的研究飛速發展,已成為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整個宣傳文化的理論園地裏,充滿了花氣氤氳碩果累累的繁榮景象。在國家學位委員會指定的人文學科目錄中,新聞傳播學也早已被提升為一級學科,文化傳播研究工作者的隊伍正在迅猛擴大,宣傳文化學已發展為一門名副其實的顯學,它必將以自身特有的作用與魅力,在全麵建設小康的偉大進程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越來越大的作用。

理論之石不轉,理論之樹常青。當前在開創宣傳文化工作新局麵的新形勢要求下,必須高度重視宣傳文化理論的探索與研究,以理論指導行動,在理論研究層麵上找到工作的出發點、工作的突破口,為即將進行的一切宣傳文化實踐建立必需的落腳點。使全市林林總總的宣傳文化業態能在短時期內得到全新的總結、提煉、包裝、翻新,迅速升級換擋,邁上現代化、高標準、高效率的更高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