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著作是我自2009年以來,從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研究的一份總結。其中大部分篇章已經發表過。我要感謝相關文章的編輯們,他們能采納“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這個非主流的選題,對我的研究有莫大的鼓勵和幫助。
我還要感謝好友俞靈女士,她在任《中國民族報》文化周刊的主編期間,設立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巡禮”專欄,客觀上為我提供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研究的平台。許多采訪都是她陪同我一起進行,但最後都以我的署名發表。這個專欄讓我有機會接觸許多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導演和其他主創,對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諸多個案有近距離考察的機會。這個專欄目前仍舊在不定期地進行,有幾次我因懶憊而有放棄之念,是編輯們的毅力讓我堅持至今。
也要感謝我的采訪對象們,感謝他們敞開心扉,介紹創作過程,與一個電影研究者交流創作心得,也讓我掌握了寶貴的第一手研究資料。有時候看到他們的成長和成就,真心為他們驕傲。
感謝“五人行”小組。這是一個自發組成的非定期召開的朋友聚會,主要由在民族單位工作的資深編輯、大學學者組成。我是唯一一個來自非民族單位,但研究少數民族文化的成員,我在這個小團體裏接觸到了許多當代中國民族與宗教事務的信息、知識和見地。它像是我為了研究重回校園選修的一門課程。從這門課上,我明白研究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所必須掌握的民族學、政治學、曆史學等背景知識,衷心希望這個小組的活動能常年持續下去。
感謝“北京民族電影展”組委會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為我提供了豐富的影像圖文資料以及充分的實地觀察和研究機會。到2014年,“北京民族電影展”即將舉辦五周年,我希望這本小書能夠報答“北京民族電影展”對我的支持與厚愛。
感謝方運加先生。從偶然相識,到長久交往,可以說,他以豐富的閱曆為我的研究建立了“常識係統”,每有與研究有關的複雜問題擺在麵前,自己又理不清頭緒時,我總習慣“隨時”叨擾,每次他總能言簡意賅,直抵問題核心,讓我受益匪淺。
當然還要感謝家人。采訪、交遊讓我有時候有了不顧家的理由,家人的寬容和理解是我進入研究狀態的前提吧。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