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心理學:精華版2(1 / 3)

第一章 以貌取人,進而觀心

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對別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停留在對方的表麵上。雖說“人不可貌相”,但實際上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一些外貌特征來對其作一個初步的判斷,進而可以作出是否和這個人交往的決定。“事事留心皆學問”,其實,我們可以從他人的一些外貌特點上看出這個人的性格如何。

·表情,一麵內心世界的鏡子·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計謀叫“空城計”,但是你對其中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暗中配合了解多少呢?

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在謀略上勢均力敵的高手,一個在牆城之上,一個在牆城之下,用心機對峙著。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一眼就能看穿他的虛張聲勢,但諸葛亮更知道司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衝突,倘若司馬懿擊敗了自己,就破壞了三國鼎立之勢,然而司馬家族的羽翼未豐,最後難逃鳥盡弓藏的下場。當年幫劉邦打天下的韓信最後不也落得這麼一個下場嗎?精於軍事的司馬懿當然知道這些。就因為有諸葛亮的存在,才讓司馬懿有了豐滿羽翼的機會,對付諸葛亮,曹丕還必須倚仗司馬懿,如果沒有了諸葛亮,曹丕就沒了後顧之憂,不需攘外,安內是必然之舉,到那時,司馬家族就沒有容身之地了。因此,在平靜的表麵背後,兩個對手心中波瀾起伏,諸葛亮一生謹慎,判斷司馬懿不會下手,他才敢走這步看似冒險之棋。當司馬懿的兒子提醒說,諸葛亮在使詐,城中必無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馬懿立即打斷他的話,以“諸葛亮一生謹慎”的話搪塞過去了。機智的司馬懿從諸葛亮平靜的表情上領悟到,這是諸葛亮用謀略與他合唱的一出雙簧戲,這出戲,若不是這兩個有大智慧的謀略高手,絕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在人類的心理活動中,表情是最能使情緒表麵化的動作,憑麵部表情來推測和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是有相當的準確性的。

一個人的表情是其內心活動的寫照。透過表象窺探心靈的律動,把握情緒變化的節奏,了解情感互動的根源,表情就是傳遞這種信息的顯示器。

當人們與他人交往時,無論是否麵對麵,都會下意識地表達各自的情緒,與此同時也注視著對方做出的各種表情,正是這種過程,使人們的社會交往變得複雜而又細膩深刻。

如下這些“臉語”是比較容易讀懂的:蹙眉皺額頭表示關懷、專注、不滿、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緒;雙眉上揚、雙目張大,可能是表現驚奇、驚訝的神情;皺鼻,一般表示不高興、遇到麻煩、不滿等。

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觀察到,它的特點是:

(1)嘴角拉向後方;

(2)麵頰往上展;

(3)眉毛平舒,眼睛變小。

不愉快的表情的特點是:

(1)嘴角下垂;

(2)麵頰往下拉,變得細長;

(3)眉毛深鎖,皺成“倒八”字。還可以具體化一些,比如:眉——有心理學家研究,眉毛可有二十多種動態,分別表示不同的感情。

漢語中常用詞語有:柳眉倒豎(發怒)、橫眉冷對(輕蔑、敵意)、擠眉弄眼(戲謔)、低眉順眼(順從)。宋代詩人周邦彥有一句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這是因為一個人眉間的肌肉皺紋較為典型地體現出了他的焦慮和憂鬱,而一旦眉間放開、舒展,則是心情變得輕鬆明朗的標誌。

鼻——鼻子的表情動作較少,而含義也較為明確。厭惡時聳起鼻子,輕蔑時嗤之以鼻,憤怒時鼻孔張大,緊張時鼻腔收縮、屏息斂氣。

嘴——嘴部的表情主要體現在口形變化上。傷心時嘴角容易下撇,歡快時嘴角會提升,委屈時通常噘起嘴巴,驚訝時伴有張口結舌的動作,忍耐痛苦時常常緊咬下唇。所以,嘴唇的曲線能敏感而自然地暴露內心活動。

人們一般可以從麵部發生的不同表情和動態中,窺探到對方的性格特征和其真實意圖的大致麵目,把這種表情細致地描述出來,大概有以下幾種情形:

當一個人正在工作時,忽然沉默下來,而且,很明顯地露出不愉快的表情。那麼,這種人在危機的狀況下,極難承受得起精神上的壓力。他屬於欲求不滿而又缺乏耐性的人,對於事態的發展方向,無法應付自如;在實際生活方麵,他缺乏堅強的性格;如果處在逆境中,他就會立刻表現出軟弱的本性。

這是一種失衡的表情,由於內心的衝突,使他的麵部表情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對於一般人而言,佯裝出一種與感情不符的表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內心的活動,會造成臉部肌肉發生連鎖性反應,而表情的變化就隨之產生了。

如果某個職員不滿公司主管的言行,但隻能敢怒不敢言,就隻好裝出一副毫無表情的樣子。而事實上,不管這個人如何壓抑那股憤怒的情緒,其內心的不滿依然很強烈,如果仔細觀察他的麵孔,你會發現他的臉色有不對勁的地方,可能出現令人矚目的僵直的麵孔。

還有兩種可能造成麵無表情的情形。一種是漠不關心,另一種是根本沒有放進心裏去。當然,這種表麵上的情形,也可能意味著他對人非常關心,但卻不願讓人輕易地看出來。

有一種臉上的表情跟內心的情緒恰恰相反,但從麵部肌肉的運動所呈現出的喜悅的表情來看,是笑的範疇。原因在於憤怒、憎恨、悲哀等感情能夠從麵部表現出來,很容易成為阻礙人們的正常社會活動的因素,所以人們都竭力設法壓抑這種負麵的感情,而盡量表露出喜歡或笑容滿麵的正麵表情。

在現實生活中,最能體現這種現象的例子莫過於夫妻之間的爭吵。當彼此間的不和達到很激昂的狀態時,不快樂的表情反而會逐漸消失,結果呈露出愉快的笑臉,態度也顯得謙恭而親切。

假如彼此間常常會陷入強烈的敵意和反感之中,倘若在對方的麵前表現出了這種敵意和反感,不但會給對方帶來不愉悅,對家庭、社會都會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產生了言不由衷的表情。這是一種無奈的方式,它具有雙重社會功效,既需要預防,也需要提倡,關鍵是看針對什麼樣的人采取這種表情的使用方法。

人的喜怒哀樂,是通過臉部的活動來表達的。很少有人注意到人左右臉的變化並不是對稱的,表情先是由左臉開始的。

一位美國學者沃爾夫對人的麵部表情做了深入的研究後,在論文中指出,人的臉部在表達情緒時,左邊的變化要比右邊來得強烈。

論文發表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係的三位心理學家隨即找了86個不同性格的人,進行了一係列實驗,結果證實了沃爾夫的論斷:人麵部表情左右不對稱,表情變化通常是先由左臉開始的。這是由於左臉是由大腦右半球所控製的。大腦右半球通常和外界有著直接的聯係,不必使用言語作為媒介(言語是由左半球控製的),因而左臉的表情要比右臉來得快些,來得強些。

這就是說,人的大腦分為兩半球,發自內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腦控製,卻具體地反映在左臉上;而左腦則專司理智性感情(即經過克製和偽裝的感情),然後反映在右臉上。因此左臉的表情多為真的,右臉的表情則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對方的真實感情,就要著重去觀察對方的左臉。

通過他人的麵部表情,你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表情反映心態。表情會因很多因素的不同而有差異,比如性別、年齡、文化等。但是,一般來說,單一的表情還是容易判斷的,最難判斷的是有幾種表情同時出現在一張臉上。另外,一些外部因素也會給判斷情緒帶來困難。

使判斷複雜化的因素包括:先前是否見過要判斷的臉,綜合背景環境線索,判斷者的情緒狀態,被判斷者的麵部特征,觀察麵部的具體方法。

表情是情緒的晴雨表,通過表情,可以觀察到與我們交談的人言語之外的反應。眉飛色舞、笑逐顏開,標誌著談話氣氛非常融洽;怒目而視、左顧右盼,則說明談話沒有找到路子。

一些細微的表情變化,也可以提示我們對方是否對話題感興趣,是否願意繼續交談下去。比如,眼神的朝向可以提示我們對方是在傾聽、思考還是漠不關心,嘴唇緊閉提示我們對方要下決心,青筋暴露說明對方馬上就要發怒,該采取應急的措施了。

(2)從表情推斷人物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情緒下的表情可能不同:遇到高興的事情時,開朗的人可能開懷大笑,靦腆的人則可能僅僅抿嘴笑笑,而抑鬱的人可能隻露出一絲苦笑。

經常麵帶笑容、麵部肌肉自然放鬆的人,他的心態一般比較穩定、平靜、開朗;而經常愁眉苦臉、麵部肌肉緊張的人,他的心態往往不太穩定,可能心胸狹窄、脾氣暴躁。

由於麵部表情由麵部肌肉的活動形成,肌肉活動會在臉上形成各種表征,比如皺紋等。久而久之,這些表征就會刻記下來,成為永久的表情,這些永久的表情會向外界透漏出一個人性格方麵的某些東西。

(3)表情能幫助人們在交談時去偽存真。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人們在進行言語交談時並不一定會完全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一來,交際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這時候,表情可以幫助交際的雙方正確地理解各自的真實意圖。

多數表情是生理性的,可以不受意誌支配,當一個人想隱瞞真相時,就會使有聲語言偏離真實的意圖。但是,這時候表情就可能背叛他,把被有聲語言掩蓋的事實揭露出來。比如,當雇員對老板不滿時,雖然嘴裏說著得體的話,臉上卻會露出不滿的表情。

除了有聲語言會掩蓋真情之外,人們還會使用表情來掩蓋真實的感受或意圖。比如,有的人在談論自稱是讓他快樂的事情時,臉上露著欣慰的笑。但如果他的感受是假的,很可能會有一種別的什麼表情飛快地略過臉龐,或者僅僅體現在眼睛裏。

這種短暫的表情稱為瞬間表情,它是被蓄意隱藏了的,但是,它隨時可能會跳出來揭穿主人的偽裝。

·心中想什麼,“麵”上露什麼·

人的麵部動作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1.頭部動作

將頭部垂下呈低頭的姿態,它的基本信息是“我在你麵前壓低我自己”,但是這種姿態並不僅限於地位低下的人。當同事或居上位者做此動作時,它的信息乃是以消極的方式表達:“我不會隻認定我自己”,然後變成這樣的目標:“我是友善的”。

頭部突然高高抬起又回到原來的位置。若這個動作發生的時機是剛剛遇見但還不十分接近的時候,它表示:“我很驚訝會見到你”。在這兒,驚訝是關鍵性的要素,頭部上揚代表吃驚的反應。在距離較遠的時候,頭部上揚是用在彼此非常熟悉的場合。

搖頭本質上是表達否定信息。

把頭猛力轉向一側,然後再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是單側的搖頭,同樣傳遞“不”的信息。頭部半轉半傾斜向一側是一種友善的表示,因為這種動作特別像是在與同路的人打招呼。

搖晃頭部時,是說話者正在說謊,而且試圖壓抑住要表示否定的搖頭動作,但又不能徹底控製。

晃動頭部,一般被用來表達特別驚訝的意思。其中隱含剛得知的消息是那麼不尋常,以至於必須晃動頭部才能確信這不是做夢。

頭部僵直,表示一個人特別有魄力而且無所畏懼,甚至對有什麼東西在身側摔破,都不屑一顧;或者是心裏覺得無聊的表現。

頸部驅使頭部從感興趣點往側麵方向移開,通常來講,這是一種保護性的動作;或把臉部移開以回避對身體有威脅的事物,在特殊情況下,可借助這個動作掩飾臉部而隱藏自己的身份。

頸部驅使頭部向前伸並朝向感興趣的方向。這種動作所傳達的內容比較複雜,因為它既可以表達濃烈的愛,也可以表達深刻的恨。前一種情況是兩個相愛的人伸長脖子深情、專注地凝視對方的眼睛;後一種情況則像是兩個冤家伸長脖子、探出頭部以表示他們都瞧不起對方;第三種情況則出現在某人渴望吸引你全部的注意力之時,他會把自己的臉探出來,以阻擋其他任何可能吸引你的東西。

頭部從興趣之源縮回,這是回避的動作。

猛地把頭垂下然後隱藏臉部,也可用來表示謙卑與害羞。在心懷敵意的情況下,把頭低下則具有截然不同的意義,其主要差異在於眼睛向前瞪視敵人,而不是隨著臉部而下垂。

抬頭是有意投入的行為。下屬進入上司的辦公室,站在上司麵前,注意到上司正低著頭在桌上寫東西。如果他對眼前的人物有畏怯之感,一般地說,他會站在那裏無聲無息地等候,直到上司抬起頭來看他,才開口講話。

頭部後仰,鼻子朝天這是勢利小人或非常自信之人的姿態。當一個人把頭向後仰的時候,其情緒變化包括:從沾沾自喜、桀驁不馴到自認優越而存心違抗。基本上,這種姿態是挑釁的仰視而不是溫順的仰視。

頭部輕輕地歪在一邊,這個動作源自幼時舒適的依偎——小孩把他的頭部依靠在父母的身上,當成年人(通常是女性)把頭歪斜到一側時,此情此景就像倚在想象中的保護者身上一樣。

頭部低垂,一般來說,表明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心非常厭倦。

2.嘴巴的動作

嘴巴的動作是表達感情的方式之一,而最顯著的動作為笑。笑是最容易露出牙齒的動作,對動物可能解釋為威嚇對方,但對人類而言則是代表親切。人類文化史上對“笑”有以下幾種分類:微笑、大笑、狂笑、傻笑、含蓄地笑、苦笑、忍不住地笑等。能表達“笑”的語言很多,一般而言,有“笑”的場合,都能輕鬆地消除緊張氣氛,較容易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若有人在談話場合露出笑臉,更有助於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另外,由資深推銷員多年的經驗可知:

●舔唇,表示友好(同意)的意思;

●舌頭在口腔內打轉,表示不同意的意思;

●嘴唇緊閉,下唇幹燥時,表示不同意的意思;

●壓緊下唇,故作緊張狀態,表示不同意的意思;

●用力上下咬牙,使兩頰肌肉顫動,麵頰呈抽筋狀,也表示不同意。

3.鼻子的動作

人的鼻子十分奇妙,許多文豪利用鼻子作為小說的題材,並不是沒有原因的。翻開童話故事,很多都是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設定人物的鼻子,國王是老鷹鼻,好好先生是朝天鼻,酒鬼定是酒糟鼻。由此可知,鼻子是給他人留下印象的關鍵。在美容整形外科中,鼻子也是重要的美容項目之一。

心理學方麵把鼻子和手指作為一種關聯,有下列的動作:

●把食指頂在鼻子翼旁,表示懷疑的意思;

●摸鼻子,表示不能接納你的意思。另一種說法是,人緊張時,鼻黏膜還容易引起生理上的變化!

4.下巴的動作

下巴與四肢組合的姿勢也有關,對動物而言,甲要威脅乙時,為了讓乙認為它很龐大,就會將背弓起,此時下巴突出;防備他物攻擊時,全身會收縮,下巴也一樣會縮起。仔細觀察或逗弄周遭的貓、狗就可以知道了。在各種場合注意對方下巴的角度:

●下巴抬高:此人十分驕傲,優越感、自尊心強,望向你時,常帶否定性的或有敵意的目光;

●下巴縮起:此人仔細,疑心病很重,容易閉塞自己,對他人發言的內容不易相信。

·心靈的“窗戶”——眼神·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他認為通過觀察人的眼神,可以知道人的善惡。

這並不是孟子在胡說,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醫學研究發現:眼睛是大腦在眼眶裏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如同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綜合分析能力。所以,眼睛在人的五類感覺器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而瞳孔的變化、眼珠轉動的速度和方向等,又直接受腦神經的支配,再加上眼皮的張合、眼與頭部動作的配合等一係列動作,人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從眼睛中反映出來,而且它所流露出的信息甚至比言行更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