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三那裏回來後,老十每天都翹著個尾巴跑進跑出。
連府裏的下人都輕飄飄的。
老十也開始給其木格講他的事情,包括得意的、失意的。
連師傅的責罰,他也樂嗬嗬的接下來,弄得師傅還以為他吃錯了藥,要知道以前要罰他抄書,老十都是粗脖子紅臉的。
不過,這些上書房的師傅確實也太嚴厲了些,動不動就讓老十抄書,要知道,那可是整整一本書啊。
其木格覺得這些師傅有欺負自家老十的嫌疑,不過老十卻不大計較,在書房熬夜奮戰,還屁顛屁顛的。
十三和十四結伴來拜訪過兩三次,當然是打著看望老十的名號。
其木格也和八福晉九福晉聚過兩三回,每次她們都拿老十性子好打趣其木格。
太後召其木格去了兩回,言語間也透著一絲得意,是呀,除了咱蒙古人,還有誰會這樣誇老十的。
但其木格期盼的四福晉除了探望德妃,還是沒搭理她。
轉眼到了十一月,已下了幾場大雪。
根據內務府挑的日子,十一月二十就是老十一家的喬遷之日。
幸運的是,老十分的府邸在什刹海附近,與八阿哥和九阿哥的新家雖說不遠,但也不近。
倒是四阿哥卻和他以後的政敵成了鄰居,為此老十還念叨過幾遭。
府邸的一應物品都由內務府打理,因此,到時候要搬的,除了其木格的嫁妝,就隻有老十在阿哥所裏的私有財產。
看著老十的私產清單,其木格才發現,原來老十還真是窮啊。
老十每月的例錢基本不夠花,要不是他舅舅時不時給他接濟點,他可能早窮的要去當褲子了。
宮裏的賞賜都是內務府記錄在案的,除了留給子女,也不敢轉送或變賣。加上老十老惹禍,也不怎麼得聖心,所以除了例行的賞賜外,很少有額外的獎賞。
還好,大婚的時候收了一筆禮,但其木格還沒來得及捂熱,又趕上了他幾個哥哥的喬遷之喜。
不過,馬上就可以收回來了,其木格突然非常同情沒分府的小阿哥們。
其木格把清單放回炕桌,又拿起另一張單子。
這是府裏的下人清單。
其木格陪嫁過來有8房蒙古人,當初挑選的都是青壯,但加上小孩也有40多口。
他們早先租住在城外,如今已先行搬到了府裏,而阿朵也早早去了那邊安排諸多事宜。
內務府又分來40多人,還不包括阿哥所這邊要帶過去的10多人。
這就差不多有一百號人了。
因老十還沒有分封爵位,所以內務府是按照貝子品級來打理的。
貝子歲俸銀1300兩,祿米1300斛。銀子是年終發放,如果康熙高興了,還會給點獎金.
但不知道老十這次是領全年的,還是隻能領搬家後的2個月俸祿,要是內務府再計較點,那就隻能領1個月零10天的俸祿了。
一個一等丫鬟的月錢就是一兩銀子,二等丫鬟是800文,三等是500文,還不算各個管事和嫣紅海棠。而做主子的時不時還得打賞一番,以資鼓勵。
另外,這些人包吃包住不說,其木格還得負責給他們提供四季衣裳。
粗略算下來,每月光發放工資、福利和獎金就得花費100兩。
而1300斛米,看著很多,也就夠200號人吃一年。
算到最後,多餘的米大概每月能換回20多兩銀子,
也就是說,其木格和老十每月落到手上也就30兩銀子。
這還不包括油、鹽、柴、醬、醋、茶的花費。
而內務府除了撥給老十一處宅子,還有15座田莊,32戶莊丁。
這些老十都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其木格不知道田莊的收益如何,希望在支付京城的人情往來之餘,還能留下點買肉錢。
再過一個多月就是春節,分府第一年的春節,紅包肯定不能少。
而田莊要明年才有收成。
看著那一長串的名單,其木格仿佛已經看見財政赤字正在向自己招手。
其木格盤算在慶祝喬遷時,是不是每份請柬上都注明:隻收銀票,黃金亦可。
其木格正掙紮著是不是拿自己的嫁妝錢來辦酒席,老十這個窮人卷著一股冷氣走了進來。
“爺,今兒越發冷了,趕緊在暖爐前烤烤。”其木格迎了上去,親切的問候著。
麵子工程其木格還是會做的,他再窮,也是一貴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