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勉強(1 / 3)

老十雖然嗓子有些啞了,但依舊聲音如洪,“皇上,臣子遭太子陷害,不想女兒幫著受了一劫,如今生死不知,請皇上為臣做主,望皇上秉公而斷,以當天下表率!”老十頓了頓,又接著說道:“皇上若要偏袒太子,臣就是拚著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也要叩請皇上以天下蒼生為念,不能讓那些徇私枉法之徒有了依仗!臣子、臣女受冤屈事小,可若讓黎民百姓以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是一句空話,我大清律法豈不成了恒古以來最大的笑話!臣叩請皇上秉公執法!”

說完,老十還“當、當、當”的給康熙磕了三個響頭。

老十的聲音響徹整個太和殿,很有繞梁三日的架勢。

九阿哥瞧著老十的氣勢,仿佛他今兒唱這一出不是無理取鬧、不懂進退,反而是為了江山社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錯了,不惜死諫,還是不對,確切的說,為了捍衛大清律法的尊嚴,老十不惜搭上全府的百十口人命。

思及此,九阿哥心想,老十看來還是欠點火候,隻敢拉著自家老小黃泉路上作陪,有本事,你叫皇阿瑪誅你九族啊!以後史書上記載,“大清朝康熙爺十皇子、敦郡王愛新覺羅胤誐賠上了九族人的性命,也不許褻瀆司法,真乃一‘神’人也”那多威風!

在九阿哥心中,老十就一“神經病”!

被老十氣糊塗的九阿哥全然忘了,要誅九族,康熙第一個就跑不掉,沒準老十就成了“心懷不軌、弑君未遂”了。

冷靜的八阿哥卻想到了這點,眼神越發的複雜。

在短短的時間內,八阿哥的腦袋就轉了好幾個彎。

瞧老十的反應,驚馬事件十有八九與太子脫不了幹係,因此貌似老十莽撞的與康熙打起了擂台,可實際上,老十卻是在混亂中搶占了有利製高點。

老十變相與康熙脫離父子關係,一來提醒康熙,自己有決心和毅力誓要將元凶繩之以法;二來也將家庭糾紛鬧成了社會案件,康熙想將此事壓下也得掂量掂量,能否堵住天下悠悠眾人之口。

不僅八阿哥想明白了這點,三阿哥和四阿哥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弊,皆對老十有了新的認識,雖然老十此舉不智,但也並不是沒有經過考量,若老十將這些心思用對了地方…

康熙本就是個老人精,千年老妖也比不過他的道行,心想,本以為老十就是跑來撒野出氣而已,沒想到這個莽老十會有這些心思,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不想竟然著了老十的道,說出去都沒人信!

康熙惱怒自己小看了老十,看向老十的眼神越發的冷,老十卻不管不顧,不怕死的抬頭與康熙對視,一點也不輸氣場。

雖然太子很是不堪,但康熙此時卻還不想動太子,因此隻想著盡快了結此事,將負麵影響降到最低。

不待康熙開口,由受害人陡然變成被告的太子也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道:“請皇阿瑪明鑒,十弟簡直是血口噴人,念在十弟愛女心切,兒臣可以不與十弟計較,但請皇阿瑪還兒子一個清白。”

老十不由大大冷哼了一聲。

康熙看了看跪倒在地的文武大臣,斟酌了下,將馬齊上的折子扔到老十麵前,道:“馬齊,你給敦郡王好好講講,昨兒都問出些了什麼,看看朕是不是徇私枉法!”

馬齊隻覺得整個脊背都在發涼,剛要出聲說話,老十就插嘴道:“皇上,馬齊大人肯定是什麼也沒查出來,就不用勞煩大人了;不過,臣卻查出那馬被人灌了藥,其中一味就是麻黃草!”

麻黃草有讓人發汗和興奮的作用,因此馬若突然發狂也就不奇怪了。

康熙沒想到老十盡然還真查出了端倪,楞了片刻,才冷冷問道:“朕來問你,你憑什麼指控是太子給馬下了藥?還有,就算馬吃了麻黃草,太子又怎麼能知道馬何時會發狂?”

看來康熙將舉證責任全推給了老十。

老十聞言,看著康熙,眼神中多了絲憤怒,聲音中又帶了一絲淒厲:“皇上,臣剛得知,馬廝當值的太監昨夜都悄無聲息的丟了性命,皇宮大院內,若不是太子指使的,難道還是皇上下旨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