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爾曼,娜仁吉娜的二叔一掃近日的愁眉苦臉,也不去堵小英子,喜氣洋洋的去逛茶館了…
是的,雖然諾爾曼親自押送了許多奶粉子前來,但小英子一直躲著沒見,作坊的管事都推說做不得主,他們隻能按訂單收貨,退一萬步講,就算他們做主將諾爾曼的貨全收了,也沒法給銀子。
諾爾曼還沒偉大到無私的給朝廷捐奶粉子,何況,就算捐,也該捐給理藩院,而不是老十的作坊,加之科爾沁還等著他帶銀子回去呢,王府雖不稀罕這點收入,但牧民們可殷殷期盼著,因此這些天來,諾爾曼都在四處找尋小英子。
不過,今天的諾爾曼焦卻將積壓在手上的奶粉子暫時拋在了一邊,跑到茶館當老爺去了。
不錯,這幾日,京城百姓對蒙古人那叫一個熱情,就差在大街上唐突的強拉素不相識的蒙古人去家裏做客了。
諾爾曼倒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受歡迎,當大爺當慣了,不會為了陌生人的一個笑臉而左右心情,而是聽了消息專門到民眾中聽表揚的。
原來,這幾日,鸚鵡英勇捐軀的事跡慢慢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而娜仁吉娜廢寢忘食做記錄一事也漸漸流傳開來,百姓知曉後,那叫一個感激啊…
當然,中間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敦郡王福晉在廣州的兩條狗卻沒事呢?
民眾的智商不可小瞧,立即就有人站出來解釋道:“是太後大啊,還是敦郡王福晉大啊?這事就得太後出麵,天上的神仙一看,太後都出麵了,自然得幫忙了,太後可是天上的星宿轉世,和天上神仙的交情好著呢…”
大家一聽,有道理,和太後相比,郡王福晉簡直就是蝦兵蝦將,天上肯定沒人幫著搭把手…
而娜仁吉娜也榮升了,成了王母娘娘座下的童子…
連帶的,整個蒙古人全沾光了,蒙古人所有的優點全被放大,缺點?誰說蒙古人有缺點的!
諾爾曼這幾日在為奶粉子的銷售而奔波,得到消息的時間晚了些,但正好趕上京城蒙古友好月活動的高潮時刻,連三歲孩童見了蒙古人都會笑眯眯的打聲招呼。
而說書先生全清一色的繪聲繪色的講述著“太後起疑心,格格勤操勞、鸚鵡勇獻身”,諾爾曼雖然漢話說的有些生硬,但聽力卻可得100分,聚精會神的聽完後,又換了個茶館接著樂,然後便屁顛屁顛的跑進宮去給太後這麼一學舌,惹得慈寧宮中是笑聲朗朗,娜仁吉娜跳著要出宮親自采風,太後噌怪了兩句後,準了,娜仁吉娜比諾爾曼能說會道,模仿起來肯定更精彩…
不過,新上任的理藩院尚書和九門提督最近的日子卻不好過。
無他,雖然阿片並沒在京城流行,但大夥細細一琢磨,發覺自己的生命安全竟然受到了威脅,於是便坐不住了,紛紛自發的跑到教堂門口,高呼口號,叫洋人滾出大清,最後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頭,漂亮的教堂楞給砸了個稀巴爛…
這年頭可沒什麼外國政府出麵抗議,按說沒理藩院什麼事,但傳教士可是在理藩院掛了名的,一個個都哭著朝理藩院衙門跑,在康熙年間,傳教士身後沒有巨艦利炮壯膽,因此,沒人敢在理藩院拍桌子砸板凳要清廷給個交代,而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極力證明自己的清白,一邊訴說自己多年來是如何的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一邊指天發誓的和英國人劃清界限,而英國傳教士則解釋說是誤會,天大的誤會,肯定是中間環節出了錯,他們一定給國內去信,好生詢問,最後,殊途同歸,都請求理藩院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而九門提督則是真正做到了衣不解帶,晚上睡覺楞不敢脫衣服,就怕民情激憤下,被好事者一煽動,殃及無辜事小,破壞京城治安事大,想驅散聚集在教堂周圍的民眾吧,人家眼一瞪,“太後老人家的鸚鵡可是為咱們枉死的,我們不為鸚鵡報仇還是人嘛?”
這叫九門提督怎麼說,那可不是一般的鸚鵡啊,命好啊,歸太後養的…無奈,隻好勒令兵丁打起精神,加班巡邏…
而廣東畢竟離京城遠些,正式禁阿片的旨意到達後,太後鸚鵡舍生取義的英勇事跡還沒傳到廣州,因此,不明真像的群眾基本上都對洋人和滿丕抱以同情,覺得康熙有些過分了,給兒媳善後也不至於如此…
老十和弘暄、安安在廣東的口碑不錯,注意了,不是老十全家人,沒包括其木格這個女主人和三個不懂事的孩童,因此正義的人民理性的將事情一分為二,沒遷怒到老十頭上,而是認為老十娶了這麼個敗家媳婦簡直是倒了八輩子大黴了,至於弘暄和安安,大家也是抱以同情,有這樣的娘,真不是孩子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