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入鄉隨俗(1 / 2)

按常理,老實耿直的人最受歡迎,心思複雜、說話隻說半截、彎彎腸子特多的人是最不受人待見的,但是,在呂宋大清駐地,老祖宗數千年總結下來的處世哲學被華麗的顛覆了,九阿哥成了最受大清商人歡迎的人,當然,洋人更喜歡不怎麼管事的大會名譽主席老十。

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和洋人的步調的確不怎麼一致,利益不同啊。

對大清商人而言,是否海禁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福建商人雖然消息相對閉塞了那麼一點,但起程時,廣州發生的事還是給打聽得一清二楚,因此,抵達呂宋後,也是憂心忡忡,愁眉不展。

而老十自從知道九阿哥會來後,壓根就不再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再也沒去會場露過麵,更別說給後來者設歡迎宴了。

這下大夥的心裏就更沒底了。

雖然在弘暄的倡議下,在康熙的支持下,大清最高級別的對外商貿會議首次隆重舉行,大家應該欣喜萬分,

但真要細致一想,其實完全經不起推敲,除了召集人的身份可以與隆重搭邊以外,其他種種似乎都在提醒大家別傻樂了。

首先,大會別說在京舉行了,連本土都沒混上,這重視程度可見一般;

其次,大會主席老十從未涉及商業,而他所流露出的態度也說明對此事完全不上心,否則,也不會都一個多月時間了,老十才在公開場合露了一次臉,宴請提前抵達的與會人員;其餘時間,大夥也就隻能小心翼翼的和10歲的弘暄親切會談;雖然老十發話了,說康熙為此次大會的紀念茶壺親自題詞,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並沒發現碼頭有瓷器運來,因此,要說高層人士對大會高度重視,大有自欺欺人之嫌;

再次,簡陋的帳篷也能真實的反應主辦方的態度;

所以,即使大會組委會後來通知說九阿哥將出席會議,進行調研,大家也沒敢奢望此次大會能取得豐碩的成果,隻希望九阿哥和老十能看在大家積極配合的態度上,給他們指點一二,雖然大夥都有勇氣奮力一搏,--大家別想碴了,這個博,是指忍著心疼搞個重金賄賂,--但也得賄賂給對的人啊…

因此,大清商人的士氣不是一般的低沉沮喪,但是,內行人士九阿哥一登場,開場白隨便那麼一講,大夥兒的感官便完全變了,起初覺得九阿哥有些陰柔的人,一下覺得九阿哥是無比的英俊瀟灑、風流倜儻…

九阿哥的話雖然句句都點到為止,但卻比老十空洞的幾句歡迎詞有內涵多了,表麵上看,九阿哥的話好似全有些模棱兩可,說了當沒說,但是,細細一想,卻又好似字字玄機,讓人忽視不得,整個的話裏有話,講話藝術那叫一個高啊…

雖然大夥還琢磨不透九阿哥的弦外之音究竟是不是好消息,但是,大夥卻一下充滿了力量,大家的思維都很簡單,要是朝廷不重視,會派這麼個心有九十九道彎的人主持大局嘛?

因此,九阿哥一發完言,便成了大清商人的主心骨,而老十則被大家謹慎的忽略了。

但洋人卻完全是另一種反應,九阿哥的話說白了就是叫大夥兒去猜,洋人雖然陰謀詭計沒少搞,但想弄明白博大精深的中華講話藝術,比聽懂火星語還難,因此,洋人便天天問弘暄,令人尊敬的敦郡王什麼時候出席會議。

其中尤其以菲德利斯最甚,弄明白弘暄的真正身份後,自持是老十的老朋友,立即說離別時要送給弘暄一把火槍,---為什麼要離別時才能送呢?因為老十下令,上島的人員一律進行安檢,雖然沒規定沒收菜刀,但還是將各類明顯具有凶器特征的物件給擋在了港口外。--然後,菲德利斯便請弘暄轉告老十,想在適當的時間去老十的府邸拜訪一下。

很快,菲德利斯便接到了邀請函,赴宴時很激動,回來時很亢奮,因為陰笑陰笑的九阿哥請他提供雪茄樣品。而老十也再次被宰了個鮮血淋淋,花了血本訂購了一門厚重大炮。

但第二天,菲德利斯就沮喪了,因為荷蘭商人也在著手給九阿哥準備雪茄樣品,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好像也行動了起來。

於是,菲德利斯趕緊告訴九阿哥,說荷蘭商人也許會給出更低的價格,但他們的煙草是爪哇島產的,質量比新大陸的要差,叫九阿哥千萬別提價。

九阿哥不置可否,隻是淡淡的說他需要比較後再做決定。

隨後的大會議程便沒起什麼漣漪,大清商人和洋商也沒順勢簽署一兩分采購合同,大清商人沒那心思,因為九阿哥還是沒給一句準話,這腸子繞得太過了,沒人能找到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