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軟柿子”(1 / 2)

說起弘暄,這孩子脾氣似乎沒老十那麼急躁,考慮問題似乎也沒其木格想當然的那麼簡單,這心眼也好像比老十兩口子多了那麼一兩個,但做起事來,卻又依稀有著老十的幾分影子。

眾目睽睽之下推人入池塘,這事隔在他那幫堂兄弟身上,沒一人做得出來,可看著有幾分頭腦的弘暄卻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韙,一看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十最多也是背著人幹壞事啊!

到了安居島後,前些日子土著人與漢人發生械鬥,打死了一漢人,老十命人去與土著酋長交涉,結果,人家出了10兩銀子喪葬費,這下可好,老十還沒發飆呢,弘暄就直接給身邊的侍衛放了假,叫他們深入土著人的寨子,見人就打,硬是弄死了兩人,土著人找上門來,老十還沒弄清狀況,弘暄就掏了20兩銀子扔了過去…

其木格知道後很是無語,看似最理智的弘暄都這樣了,下麵那三個小的日後還不知怎麼鬧騰呢!

老十倒沒說什麼,既沒說弘暄對,也沒說弘暄錯,隻是奇怪他怎麼突然手裏有錢了,20兩銀子對弘暄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結果一問,搞了半天,冤大頭又是弘政。

但是老十也隻是吩咐其木格,將弘暄接下來的月錢直接撥給弘政,然後也沒再處罰弘暄別的,反而將弘政叫去訓了一番話,讓其木格更是無語,嚴格說來弘政也算受害者好不好?

結果老十卻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沒什麼不對,不管方法是否妥當,就得有這精氣神,在這地方,以德報怨,沒人誇你高風亮節,人家反而會以為你好欺負。但弘政這家夥,他可是九哥的長子,怎麼事事都聽弘暄的呢?九哥可是連名聲都不要了,才賺那麼些銀子,容易嘛?再說了,弘暄真要去湊20兩銀子,哪有找不出來的,為什麼非要找弘政?不就是因為弘政是個散財童子…”

其木格苦笑的提醒老十,“那你也該教訓弘暄啊,捏軟柿子的人可是弘暄。”

老十理直氣壯道:“弘政這性子,就算弘暄不去占他便宜,其他人也會照占不誤的,這事得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其木格說不過老十的歪理,便懶得再過多理會,反正吃虧的又不是弘暄。

可如今一聽說弘暄回京在即,其木格便不由想起了這些瑣事,越想越是擔心,弘暄這麼個不肯吃虧的性子可怎麼應付那些如狼似虎的叔伯、以及狡詐的堂兄弟們?

因此便建議老十,找個時間和弘暄好好談談,老十也認為弘暄膽魄夠了,但智謀不足,需要好好提點提點,因此便應了下來。

不想,與弘暄的談話剛提上日程,呂宋島的金礦就出了點問題,老十便急急的奔赴呂宋島處理公務去了,這一去就是30多天,等回來時,克裏蒂絲都過完生日又跑來做客了。

其木格本想給老十講講孩子們的趣事的,但卻發現老十臉色不豫,看來金礦的事不小,讓其木格不由一陣擔心,“爺,金礦出了什麼事?很嚴重?”

老十搖搖頭,“沒什麼事…”

其木格試探道:“真沒事?”

老十重重的呼了口氣,咬牙道:“皇阿瑪讓四哥查咱們的鋪子!”

其木格聽得一驚,這無緣無故查什麼鋪子啊?難道自己當初轉移財產一事東窗事發了?可不應該啊,自從知道弘暄不樂意父母給他安排的未來後,北京的銀子就沒再朝南邊運過了,怎麼會現在讓人逮住把柄呢?

還好,老十雖然很生氣,但語言表達能力卻沒受到影響,很快就讓其木格明白了,原來康熙開始查偷稅漏稅了…

其木格後世是個奉公守法的好公民,重生後也沒去仗勢欺負過人,因此,雖然對康熙拿老十開刀很憤怒,但還是覺得畢竟錯在自己一方,鬧起來,自己一家討不到好,便勸道:“爺,這事是咱們不在理,你也別氣了,我這就給小英子去信,讓他將該繳的稅款全繳了,不就是銀子嘛,咱們不缺。”

但一想著名不正言不順的享受了這麼多年的零稅收政策,其木格又有些擔心,“爺,以前的該不會也要一起繳吧?”

如果是這樣,那這筆錢可不小,其木格不由感到一陣肉疼。

老十冷笑道:“咱們家沒銀子,哪來錢繳稅,我已經給徐公公去信了,叫他將府裏的物件拿到府門口叫賣去!”

其木格徹底傻了,這曆史怎麼兜兜轉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其木格依稀記得以前的曆史小說中曾說過,四阿哥查老十虧空的時候,老十就是將府裏的花瓶桌椅搬出府去當街拍賣,鬧得個沸沸揚揚,可如今自己手裏有錢,也沒去貪國庫的銀子,怎麼老十還是出了這昏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