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爾各答
見弘參又無意識的摸了摸臉頰,弘政奇怪道:“弘參,你臉怎麼了?”
弘參皺著眉頭道:“沒怎麼,但我怎麼老覺得不舒服呢…”
弘政不敢大意,急忙派人將隨行的太醫找來,生怕弘參是水土不服,太醫給弘參仔細檢查了一番,表示弘參身體很健康,至於為什麼弘參老覺得臉不對,太醫也不知道原因。
當然了,太醫心裏認為弘參是老想著水土不服,所以疑神疑鬼的硬要生出點毛病來…
弘政放心了,但還是叫太醫每天早晚都給弘參把把脈,以防萬一。
弘參倒覺得無所謂,笑著叫弘政別過於擔心。
弘政笑道:“咱們才離家多久啊,唉,光天竺這一地就和咱們想的完全不一樣,還不知以後行程中會遇到什麼事呢,你若再一病,我可真是沒了抓拿。”
弘參又摸了摸臉,跟著笑道:“是啊,玄奘大師可是從天竺取的經,怎麼如今咱們接觸到的天竺人不是和蘇祿一樣都信回 ,就是信另一個沒聽過的教派啊…”
本來隨行的和尚聽說天竺到了,一個個都卯足了勁兒,準備好好的和人論論經、辯辯道,然後再網羅走一大堆的經書,--他們可沒想留在天竺傳教,那不是班門弄斧嘛--,不想,一到天竺,卻全傻眼了,天竺竟然壓根就沒幾人信佛教!
於是,道士們高興了,在先前停靠的港口,當地人基本上都信佛教,無意中他們開展工作的難度便比和尚們難了許多,人一看大清的和尚,一個個都仰慕的不得了,“啊, 來的高僧啊…”再一看梳著發髻的道士,一個個都茫然了,“是幹嘛的?”
本來道士們以為到了天竺,他們基本上是不可能有空間開展工作的,沒想到佛教竟然在天竺沒什麼土壤,他們總算與和尚在同一個起點上了…
當然,起初大家心裏基本上都認為此天竺非彼天竺,不想,經過仔細的打聽,卻發現,釋迦摩尼就是這的人,大家除了感歎滄海桑田還能說什麼?
而弘參和弘政則更是驚訝,在一係列調查後,居然發現天竺的皇帝竟然是蒙古人,因翻譯問題,康熙的這兩皇孫不大能確認他們是蒙古哪一支的,但卻能確定他們的開國皇帝是察合台汗國的權臣。
於是,弘參便洋洋灑灑給天竺皇帝修書一封,派人去認親戚去了,當然主要目的還是查探天竺的國情,以及深入調查英國人在此地的影響力,這可是老十交代的任務,九阿哥還特意預備了一隊人馬專門負責此事呢。
而在一個半月前,船隊在抵達天竺的第一站時就和英國人糾纏上了,因為是在加爾各答停靠,而加爾各答可是英國人出錢從天竺封建領主手中買來的。
本來船隊是可以再往前走走的,船上的補給都很充足,但是,為了查探一下英國人在天竺的經營情況,船隊還是毅然決然的在加爾各答港口附近停了下來,要求靠岸補充補給。
英國人可沒少給弘政和弘參添堵,一會兒要求這,一會兒要求那的,弘政和弘參也好說話,說入鄉隨俗嘛,咱們可是文明人,知理呢…但是,英國人折騰了一天後還是不準大清船隊靠岸,於是,弘參便告訴此行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施世驃,“施大人,看來你得出馬扮扮黑臉了…”
於是,當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代表第二天上午登上大清海船時,便沒見著溫文爾雅的弘政和弘豐,接待他們的是板著臉的施世驃,一字一頓的道:“大清船隊要想靠岸,除了你們同意,還是有其他法子的…”
因馬六甲海峽如今在大清手裏,東印度公司的人審時度勢,隻好不情不願的讓弘政一行人上了岸,但要求他們隻能停留一天。
這怎麼可能?為什麼朝廷會在意天竺?不就是因為英國人嘛,所以有了大好的機會實地了解英國人,弘政等人怎麼會放過?
於是,英國人便抗議了,然後弘參便裝病了,於是,大清船隊便有了正當理由繼續滯留了,於是英國人便天天上門吵架了…
還好,在雙方撕破皮之前,弘政等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情報,然後一刻也不多待,趕緊走了。
不過,大清船隊在離加爾各答大約100多海裏的一個港口又停了下來,既然英國人可以從天竺人手中買下加爾各答,大清為什麼不可以在天竺買地呢?
因此,離了加爾各答後,弘參和弘政一麵派人給朝廷送信,一麵命令船隊沿著天竺的海岸線走走停停,勘察適宜的港口,終於在行駛了100多海裏後,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港灣,船隊便停了下來,很有禮貌的和當地貴族進行了試探性的接觸,也沒一上來就提買地,----這事得朝廷擬定章程—--隻是說想和當地做做生意。
隨行的商人都很興奮,因為在加爾各答,就他們的觀察,天竺貴族還是很有錢的,個個都是肥羊,好賺錢,因此,一個個都主動將手中的貨物拿了些貴重的出來,求弘政和弘參收下,以便去賄賂天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