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前兆(1 / 2)

紮伊勒提爾和托婭攔街狀告漠北活佛一事,自然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

首先,抗議聲是一浪高過一浪,老十為了安撫民心,火速命人在京城各大衙門前貼了安民告示,叫大家稍安勿躁,朝廷目前正在做詳細的調查取證,一定會按大清律例來妥善處理此事,並很強硬的表態,讓大家不要低估了朝廷維護法紀和尊嚴的決心,當然,因告示不是老十親自撰寫的,所以通篇都文縐縐的,火藥味並不是那麼濃,但是這並不影響老百姓的自由發揮,各大茶館裏,湧現出了無數個狗頭軍師,紛紛就老十的決心進行了無數的預測,外加推理論證。

其次,朝廷大臣們一下也轉變了風向,目前雖然沒證據表明紮伊勒提爾和托婭所說是真的,但是同樣也沒證據表明紮伊勒提爾和托婭在撒謊,因此,大家在感情上就更願意相信紮伊勒提爾和托婭所說屬實,所以,在紛紛要求老十派欽差去蒙古走一遭的同時,幾個大學士已經在敦促老十將駐守西北和東北的八旗軍營的警戒級別提高,兵部甚至已經打了報告,要求增加西北東北八旗兵丁的軍需物資,戶部這時也不怕露財了,在朝會上幾次三番的給老十報告,說庫房有餘糧…

再其次,在京的蒙古人全慌了神了,他們倒想說紮伊勒提爾和托婭信口雌黃,但是,苦於他們都不是當事者,沒法出來當證人,隻好天天朝理藩院跑,給人解釋,說他們已經給家裏去信了,叫他們趕緊查實一下真實的情況,千萬別被蒙蔽了,然後又再度指天發誓的表達了一番對朝廷的忠心,最後還趕著趟的輪番宴請理藩院官員,他們倒是想請九阿哥,但九阿哥卻病了,閉門謝客,當然了,禮物是不會拒絕的,因此九阿哥算是將前段時間的花費給全掙回來了,還略有盈餘…

再再其次,各個蒙古族女眷也紛紛遞折子請見其木格,其木格倒還是一如既往的微笑著接待了大家,對於大家代表娘家所表的忠心貌似也聽進去了,但卻沒說什麼有意義的話。

就在此時,策棱和弘曆的第三道折子抵京了,老十一看,樂了,這兩人終於找到了一個正當的理由:大喇嘛勾結沙俄、意圖不軌,人證物證俱在,請老十同意在蒙古開個公審大會。

美中不足的是,弘曆沒提大喇嘛要害他,反而說的是他心思慎密,長了一雙火眼金睛,察覺了大喇嘛和達什敦多布的不對勁兒後,就毫不猶豫的果斷出手,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並善於行動的三好少年。

但幸好,策棱大概是為了顯示他的客觀公正,在折子裏隻提了弘曆等人到他那之後的情況,對於弘曆自誇自吹的段落是隻字未提。

於是,老十便叫來弘豐,讓他將弘曆的折子給改了,--三胞胎啟蒙練字雖然都是拜在老十名下,但是後來卻是各走各的路了,所以弘豐和弘曆的字完全不一樣,不過,刻意模仿倒也能有八九分像,不過,老十找上弘豐,主要是讓弘豐按照弘曆的語氣將事情給圓好了,至於字體,老十倒不怎麼在意,反正明日早朝他又不會讓群眾傳閱弘曆的折子,要傳也傳策棱的。

果然,第二天群臣激憤了,弘曆不靠譜,但策棱可是個穩妥的,策棱說的話應該沒錯!有部分人還請老十查查送折子的人,是不是路上遇到了蒙古兵的阻截,否則為什麼策棱和弘曆的折子這麼久才到?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覺得告狀人一進京,策棱的折子就到了,透著有幾分古怪,但在這種情況下,卻沒敢將心中的疑惑公之於眾。

形勢正在漸漸的朝有利於弘曆的方向發展。

其木格略略鬆了口氣,如今和以前的曆史不一樣了,其木格也不知道這回會不會和蒙古打起來,不過雍正上台後,貌似是繼續對蒙古用兵了的,所以才會造就出年羹堯這個西北王來,因此,為了以防萬一,其木格還是建議老十最好將大喇嘛弄進京來,如此一來,弘曆不也就得進京了,那麼自然就離可能會起的硝煙遠了…

老十則沒點頭,說如今的要務是將大喇嘛勾結沙俄的罪狀收集齊全,目前策棱和弘曆都沒提交具體的物證,連口供都沒有,很是缺乏說服力。

其木格也就嘀咕了兩句,沒妄想讓枕頭風發揮威力,畢竟朝堂上的事其木格玩不轉,反正,弘曆也是老十的兒子,既然老十都不是那麼的擔心,想來問題應該不大。

因此,其木格便開始對托婭大肆施展大姑媽的親切關懷了,要不是托婭和她夫婿唱這麼一出,單憑策棱口說無憑的折子,朝臣們的反應肯定不會如現今這般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