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有頭腦會算計的男人最能賺錢
商場如戰場,是戰場便會有刀光劍影、爾虞我詐,沒有心機、不會算計的男人很難在激烈的商場競爭中立足。有心機、會算計並不是要你去幹違法的事情,而是要你在法律允許的範疇之內多用些計謀和技巧,計多者自然會占得先機,取得生意的成功。
1.經商無定法,有心機的人最易成功
有心機的男人即使身無分文,也會找到賺錢的方法,掙錢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享受的過程,而不是一件痛苦的差使。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有句名言: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其實做生意也大致是這個道理,不管你用什麼辦法,能掙到錢就是好辦法。
掙錢靠什麼?當然要靠你去開動腦子使勁想辦法。你別指望天上能掉餡餅,真正有所成就的商人,無不是靠著自己的努力,靠著自己超出常人的心機來成就事業的。
日本繩索大王島村芳雄當年到東京一家包裝材料店當店員時,薪金隻有1.8萬日元,還要養活母親和3個弟妹。因此,他時常囊空如洗。但他卻是個極其成功的人,他時刻都在尋找一個機會作為成功的突破口。
有一天,他在街上漫無目的地散步時,注意到無論是花枝招展的小姐,還是徐娘半老的婦人,除了都帶著自己的皮包之外,還提著一個紙袋。這是買東西時商店送給她們裝東西用的。他自言自語:“嗯!這樣提紙袋的人最近越來越多了。”島村芳雄這樣一想,整個的心就被紙袋和繩索占據了。
兩天後,他到一家跟商店有來往的紙袋工廠參觀。果然,正如他所料,工廠忙得不可開交。參觀之後,他怦然心動,毅然決定無論如何非大幹一番不可。將來紙袋一定會風行全國,做紙袋繩索的生意錯不了的,島村芳雄這樣想。
島村雖然雄心勃勃,但身無分文,無從下手。他知難而上,決心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以後幾天,資金問題一直困擾著他,最後他決定到各銀行試一試。
一到銀行,他就詳細介紹紙袋的使用前景、紙袋繩索製作上的技巧、他的原價推銷法及這事業的展望等,直到說得口幹舌燥,但每一家銀行聽了他的打算之後,都冷淡地不願理睬他,甚至有的銀行以對待瘋子的態度來對待他。
他決定把三井銀行作為目標,連續不斷地前去展開波狀攻擊。然而瘋人般的熱心,在三井銀行也沒有得到同情,起初態度冷淡連他的話都不願聽的職員們,過了幾天,對他的蔑視的態度就逐漸表麵化,終於耐不住厭煩地大發脾氣,一看到他就怒目而視。有時他一來,大家就發出一陣哄笑來取笑他,有時幹脆把他趕了出去。
皇天不負苦心人,前後經過3個月,到了第69次時,對方竟被他那煞費苦心,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答應貸給他100萬日元。當朋友和熟人知道他獲得銀行貸款100萬日元後,也紛紛借錢給他。就這樣,他很快就籌集了200萬日元的資金。於是,島村辭去了店員的工作,設立了凡芳商會,開始了繩索販賣業務。他深信,雖然他的條件比別人差,但用自己新創的“原價推銷商法”幹下去,一定能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界站穩腳跟。
首先,他前往產麻地岡山的麻繩廠,將該廠生產的每條45厘米長的麻繩以5角錢大量買進,然後按原價轉賣給東京一帶的紙袋工廠。這種完全無利潤反賠本的生意做了1年之後,“島村的繩索確實便宜”的名聲遠揚,成百上千的訂貨單就從各地源源而來。接著,島村按部就班地采取他的行動。他拿著購物品收據前去訂貨客戶處訴說:“到現在為止,我是沒賺你們1分錢,如果這樣讓我繼續為你們服務的話,我便隻有破產這條路可走了。”客戶為他的誠實所感動,心甘情願地把交貨價格提高為5角5分錢。同時,島村又到岡山找麻繩廠的廠商商洽:“您賣給我每條5角錢,我是一直照原價賣給別人的。因此才得到現在這麼多的訂貨,如果這樣無利而賠本的生意讓我繼續做下去的話,我隻有關門倒閉了。”
岡山的廠商一看他開給客戶的收據存根,大吃一驚,像這樣自願不賺錢做生意的人,他們生平頭一次遇到。於是就不加考慮,一口答應供給他的麻繩每條隻收4角5分錢。如此每條賺1角錢,每天的利潤就有100萬日元。創業兩年後,他就名滿天下,同時把凡芳商會改為公司組織。創業13年後,他每天的交貨量至少有5000萬條,其利潤實在難以計算。現在的袋子繩索更是講究,有塑膠帶、緞帶、絹帶等,每條賣價5日元左右。這些高級品的利潤更為可觀。
市場競爭製勝之道何在?從島村的成功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是要有先見之明,要善於捕捉時機,島村早就預料到紙袋流行的時代一定會到來。二是“吃虧就是占便宜”。島村的原價推銷法隻賠不賺,虧了自己,“肥”了他的客戶,使客戶從他那嚐到了“甜頭”。於是,島村芳雄獲得了成百上千的訂單。而吃虧經營感動了為島村供貨的廠商,使他們主動壓低供價;也感動了客戶,使他們主動要求抬高購買價格。他的原價推銷法得到了商業界的信任,顧客自動替他宣傳,使他無往而不利,在幾年間就從一個窮光蛋,搖身一變成為日本繩索大王。
島村的成功的確讓我們大開眼界,這種打破常規思維,標新立異的掙錢方式的確是既笨拙之極,又聰明之極的掙錢之道。
2.精於算計成就“李超人”
不會算計的商人就像不懂謀略的軍事家一樣,到頭來可能會敗得一塌糊塗。身為商人,懂得算計,精於算計,才能在商海中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上個世紀50年代,作為世界最大自由港之一的香港經濟開始騰飛。港英當局實行繁榮經濟的自由貿易,不征關稅政策,容許自由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取消“禁止黃金出口條例”,廢除不增發銀行牌照法案,港元可以兌換任何國家、地區的貨幣,黃金進出口、彙兌不受限製等等措施,給香港插上了騰空的翅膀,從而出現了經濟空前大繁榮的黃金時代。
經濟繁榮,人滿為患,勢必會導致房地產業熱,寸土寸金,投資房地產,必定會大有作為。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經過周密分析,大膽做出了他一生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至關重要的抉擇,從而為使他成為超級巨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長江”實業進入地產業的第一筆投資還是在1958年。當時,西方世界發生“二戰”後的第一次經濟危機,香港也未能幸免,香港的房地產業也進入蕭條期,地價猛跌70%,許多房地產公司紛紛倒閉。
這時是進是退,正是考驗一個商人的最佳機會,精於算計的李嘉誠覺得經濟危機隻是暫時現象,香港的經濟在未來幾年之內便會回潮。李嘉誠看準時機,以極低的價格購進了幾塊地皮。他特別看中香港北角,並在那裏興建了一座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這座工業大廈不僅解決了“長江”的廠房問題,而且還空出很大一部分,他高價租給了別人。隔了兩年,李嘉誠又在柴灣建了第二幢工業大廈。超強的把握機會能力使李嘉誠雖看準了房地產的樂觀前景,但仍采取謹慎入市、穩健發展的方針。
李嘉誠不管資金多緊,寧可少建或不建,也不賣樓宇加速建房速度,也盡量不向銀行作抵押貸款。他興建收租物業,資金回籠慢,卻有穩定的租金收入。同時物業增值的效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能顯示出來。這從港府公布的統計數據可明顯看到,在1959年港府拍賣市區土地平均價:工業用地每平方米10485元;商廈、寫字樓、娛樂場等非工業用地166844元;住宅用地16475元。而到1980年,這三類拍賣地價分別狂升為2954903元、12437905元、1372830元,升幅分別為2808倍、735倍和822倍。地升樓貴,李嘉誠“坐享其利”。他擁有的大批物業和儲備的大量土地,使他成為香港最大的地主。
李嘉誠不愧是一位精明的投資家,他在物業上的保守做法自有他明智的理由,這可從銀行擠兌風潮中看出。1961年6月,潮州籍銀行家廖寶珊的“廖創興銀行”因大量購置物業,而引發存戶擠兌風潮,令心力交瘁的廖寶珊腦溢血猝死。1965年1月,“明德銀號”因參與房地產投機,使其沒有流動資金,故而擠兌破產,這一風潮又導致“廣東信托商業銀行”轟然倒閉,使實力雄厚的“恒生銀行”也陷於危機之中。而在這次危機中,“長江”的損失,與同業相比微乎其微,並在低潮中穩步拓展。
1966年,受內地影響,不少商人紛紛低價出售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工廠、商號、住宅、酒樓等,攜款遷居國外。
這時是走是留,也正是考驗一個商人政治眼光和預判力的時候,李嘉誠決定仍然留在香港發展。李嘉誠一直密切地關注著局勢的發展,但他認為跑到國外並非明智之舉。於是,麵對這一難得的良機,他大膽做出了驚人的舉措,人棄我取,趁低吸納,帶領“長江”實業大量購進便宜的地皮,他堅信好的時光一定會到來。到1969年,最大的地產危機過去了,大規模移民潮雖漸息,而移居海外的業主,仍急於把未脫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廠房賤價賣出去。李嘉誠認為這是拓展的最好時機,他把塑膠盈利和物業收入積攢下來,通過各種途徑捕捉售房賣地的信息。他將買下的舊房翻新出租;同時又利用地產低潮、建築費低廉的良機,在地盤上興建物業。不少親朋好友,都為李嘉誠的“世紀冒險行動”捏著一把汗,有些地產商,也正等著看李嘉誠的笑話,看“長江”實業栽大跟頭。
但那些等著看笑話的結果並未實現,1970年以後,香港百業複興,轉口貿易帶動經濟的普遍增長,地產業也跟著轉旺,而盤下了許多地產的“長江”則身價倍增。有人說李嘉誠是賭場豪客,孤注一擲,僥幸取勝,隻有李嘉誠自己清楚他的驚人之舉是否含有賭博成分。不管怎麼說,他是這場地產大災難中的大贏家,但絕非投機家,這是由他富有遠見卓識和超出常人的心機所帶來的好處。在70年代初,李嘉誠掌管下的“長江”公司擁有的收租物業,從最初的12萬平方英尺發展到35萬平方英尺,每年的租金收入為390萬港元。在1972年,李嘉誠又帶領著“長江”公司先後買下37塊地皮,並興建了大樓。他以8500萬港元買進占地864萬平方英尺的北角半山風景區“賽西湖”地麵,興建了10座各高達24層的高級住宅,並將其餘空地建成娛樂、休息的度假村。另外,他還與“新鴻基”、“亨隆”、“周大福”等集團聯合,買下灣仔海旁的“高士打道”、“英美煙草”公司地皮,興建了“伊麗莎白大廈”和“洛克大廈”。他又與“南豐集團”聯合,買下太古山穀第一號地盤等。這樣,就使“長江”公司在1976年已擁有房屋麵積達638萬平方英尺。
1976年10月後,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確立改革開放的方針,使經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進步。這一切都使得以前遷居國外的港商紛紛回來投資辦廠,而且許多外商也不斷進駐香港,興辦各式各樣的企業,並且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向大陸投資辦廠,興辦企業,從而使得香港的房地產如日中天,價格狂漲。到80年代末期,地價已漲到20倍之多。這個時候,“長江”實業所擁有的房屋麵積達1500萬平方英尺,從而與香港政府、“置地公司”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麵。
亂世造就英雄,和平時代成就巨富,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固然拜時勢所賜,但最根本的還是其超常的眼光、超出常人的心機和對機遇的把握能力決定的。在硝煙彌漫競爭激烈的商界,李嘉誠是所有華商的驕傲和榜樣。
3.懂得算計,男人空手也能套白狼
做生意隻知埋頭苦幹,沒有點絕招、怪招是很難有大作為的,有心機,會算計的商人,他們空手也能套白狼,這種超出常人的智慧正是成功商人與普通商人的區別所在。
空手套白狼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智慧,三者缺一不可,少其一便極有可能被“狼”所傷,而一旦成功則會造就一段經典的商戰案例,成為事業的新起點。
在委內瑞拉的石油和航運業中,有一位擁有超過10億美元以上資產的大亨,他的名字叫拉菲爾·杜德拉。他起家靠的是一樁奇特的跨國生意,這樁生意使這位白手起家的實業家不但賺到了豐厚的第一桶金,而且成為商戰經典。
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杜德拉獲得了一條重要的經濟信息,那就是阿根廷打算在國際市場上購進2000萬美元的丁烷氣。如獲至寶的杜德拉,立即打起這筆生意的主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