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家教聖經1(1 / 1)

前  言

有著5000多年曆史的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與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民族相比,猶太民族是一個弱小民族,在曆史上曾被奴役過,受過別的民族的歧視,還曾經被迫流亡。但在流散的情況下,猶太人能夠頑強地生存和發展,出現了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諾貝爾獎獲得者中,7%是猶太人,而諾貝爾經濟學獎中,猶太人占的比例更高達33%;美國百萬富翁中,20%是猶太人。猶太政治家、藝術家同樣不勝枚舉。愛因斯坦、畢加索、馬克思、弗洛伊德、門德爾鬆、霍夫曼、基辛格等都是猶太人。

這是為什麼?也許下麵就是答案。

在本世紀初,美國工業管理委員會發現,猶太母親的就業率大大低於其他民族。她們去了哪裏?其實,她們哪兒也沒有去,都留在了家裏照看孩子,確保孩子能夠上大學。而當時同為移民的意大利人對美國的教育疑慮重重,他們把孩子當作田間地頭的好幫手,認為教育是一種人力剝奪。看不到孩子學習重要性的結果是:孩子多逃學,輟學早,成績差,犯罪率高。而猶太兒童則因為學習成績好、聽話和行為良好而受老師喜愛。

猶太人知道,最初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個人的早期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時,猶太人非常重視智慧教育,因為一切成功都要靠智慧獲得。

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將帶什麼東西逃跑?”要是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隻要你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並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特點代代相傳。

對孩子進行智慧教育的同時,猶太人還不忘對孩子的性格及品德進行教育。在對孩子進行性格教育時,猶太父母先從培養孩子的自信開始,讓孩子明白自信是成功的開始。在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的時候,讓孩子明白要善待他人,不貪戀別人的財物。這些對孩子的成長、做人是很重要的,也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前提。

精明於做生意的猶太人還對孩子進行早期的財富教育。孩子3歲時,父母就開始教他們辨認硬幣和紙幣。5歲的時候,讓孩子們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任何想買的東西,並且告訴他們錢是怎樣來的。7歲的時候,教孩子看懂價格的標簽,以培養他們“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8歲的時候,讓他們知道他可以通過做額外的工作掙錢,知道把錢儲蓄到銀行的儲蓄賬戶裏。10歲的時候,讓孩子懂得每周節省一點兒錢,以備大筆開支使用。11~12歲的時候,讓孩子知道從廣告裏發現事實,製定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這樣,孩子們很小就知道金融等方麵的知識,稍大些他們就對金融非常了解了。

本書通過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和精辟的理論,在講述猶太人生活習慣的同時,向你介紹一些猶太人的家教常識。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希望會帶給你一些幫助。

作者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