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索尼公司的幾位技術人員在修理手提式錄音機時,出於好奇心將這部錄音機改造成四聲道立體聲錄音機。盛田昭夫得知後,親自測試和檢驗了這部新機器,並迅速組織了設計人員和工程人員優先研究開發這種錄音機,不久便取得了成功。新研製出來的袖珍立體聲錄音機,重量輕價格便宜,很受喜愛音樂的青少年的青睞。
由於盛田昭夫注重抓住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良機,在短短幾十年中,索尼迅速成長為世界性的大公司,在2000《財富》全球企業500強的評選中,索尼以600.52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30名。
意外的好奇所創造的機遇帶來的財富是驚人的,由12個雞蛋換來400萬家產,黃長生做到這一切隻是由於一次意外的好奇。
黃長生是客家人,在江西銅鼓縣大段鎮,他是一個靠養殖珍禽從一無所有變成百萬富翁的傳奇人物。不過,說起他的創業故事,還得回到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緣,12個雞蛋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與命運。
黃長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客家人,自小生活在農村,書讀得不多,生活也一直比較貧困。像許多農民一樣,他也不甘命運安排,不斷嚐試致富途徑,但因為種種原因都失敗了。而8年前機遇再來臨時,他有幸抓住了,從此開始了新的人生。8年前的清明節,遠在廣州打工的他像往年一樣回來掃墓。墳地上草叢裏長起了很深的茅草。他拿著隨身帶的一把柴刀,想把周圍的茅草砍掉。砍了幾下,“嘭”的一下飛出一隻野雞,當時他嚇了一跳,一找,發現了一窩野雞蛋,總共12隻。
他將這12隻野雞蛋帶回家,孩子們吵著要煮熟了吃。他卻突然想起在廣州打工時的一件事。在東莞打工的時候,工友們要打牙祭,要他到市場上去買些菜。在市場偶爾看到一個人賣野雞,他出於好奇,上前去問,這一問嚇他一跳,打死的野雞還要40多元錢。
想到這裏,他突然做出了一個決定,在家養野雞賺錢,不管是否成功,先試試看。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把這12隻野雞蛋孵化出來。為了有合適的溫度,他甚至將12隻野雞蛋綁在自己身上孵了起來,當時成了鄰裏鄉親談論的笑話,但他堅持下來了。在一片嘲笑聲中,他親自孵出了8隻小野雞。靠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原始繁衍積累,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已經有了300隻野雞。此時,他也耗盡了打工時的所有積蓄。
在他們當地人眼中,野雞是很不值錢的東西,根本無人問津。就在他快要絕望的時候,幸運之神光顧了他。1997年元月16日,一個姓張的港商聽說他養野雞,特地從長沙打了一個的士,專門找到他那兒。那人一看他的野雞,高興得要命,開口出160元一隻,全部要買下來。當時他心裏是“嗵嗵”跳。高興是高興,但他還是多長了一個心眼。那人出這麼高的價錢,說明這個野雞肯定有它的價值,如果全部賣掉了,連種都沒有了,這不是涸澤而漁嗎?他想自己還是要留下一部分種。就在中大以上的雞中選了一半,120隻給那人。那人以19000元的現金當場付了錢。
他養殖野雞賺了大錢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一下子成了當地媒體上的名人。上海、浙江等地的大酒店看到報道後紛紛找上門訂貨。訂單來了,他卻犯起了愁,由於野雞野性難改,圈養之後依然喜歡亂飛亂撞,除了傷亡很大,生長周期也長。怎麼辦?他想能不能通過雜交改變生長性能。於是他就去找了幾個獵戶,花高價錢跟他們買捕獲的野雞,用滴管進行人工授精,進行雜交,後來就培育出了錦鳳野雞。這一新品種一上市就受到了觀賞動物養殖園和一些飯店餐館的歡迎。雜交後的野雞由以前的12元錢一斤漲到了20元,成活率繁殖率大大提高。他在銅鼓縣的老養殖場漸漸顯得擁擠,他就索性在客源比較集中的浙江、雲南等五個省市設了養殖分廠。到2000年,通過不斷積累經驗,拓寬經營渠道與市場,黃長生已經靠錦鳳野雞賺了100多萬元。
到2003年時,他還陸續發展了300多個養殖戶,年產量達到了50萬隻。到2004年,黃長生的資產已積累到了400多萬元。
[BT3]狼道之八十二:
[BT2]好奇的影響
幼狼一出生便用好奇的目光打量這個陌生的世界,在好奇中從環境和父母身上學會生存的本領,隨之茁壯成長,繁衍生息。它們好奇的本性令它們不斷發現大自然的精彩。
居裏夫人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別的天賦,我隻有強烈的好奇心;我沒有什麼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一生中僅是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一個隻讀過三個月書的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發明創造呢?我們先來看愛迪生成長過程。
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裏。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顯露出了極強的好奇心,隻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兒問個不停,非要問出個子醜寅卯來不可。
一天,他指著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幹嗎呀?”媽媽說:“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裏人急得四處尋找,終於在雞窩裏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裏,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後,哭笑不得,隻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還有一次,他看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就想:既然鳥能飛,人為什麼不能飛呢?於是,他找來一種藥粉給小夥伴吃,為了讓小夥伴飛上天空去。結果,小夥伴差點兒喪命,愛迪生也被父親狠揍了一頓。
好不容易,愛迪生長到了8歲,父母把他送進了一所鄉村小學讀書,以為從此以後他能安安分分上學了。誰知,他仍然愛追根問底,經常把教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術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2+2=4”,愛迪生馬上站起來問:“老師,2加2為什麼等於4呢?”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專門和老師鬧別扭,於是,在上了三個月的課以後,愛迪生就被老師趕回家了。
愛迪生的母親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沒有因為獨生子被攆回來而責怪他,相反,他決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當她發現愛迪生好奇心重、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時,就給他買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書。愛迪生照著書本,獨自做起實驗來。可以說,這就是愛迪生搞科學發明的啟蒙教育。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技術。他在斯特拉得福鐵路分局找到了一個夜班報務員的工作。按規定,夜班報務員不管有事無事,到晚上九點後,每小時必須向車務主任發送一次訊號。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鑽研發明創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報機試製成功了。
應該說,愛迪生的每一項發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緊緊相連的。在他發明了電報之後,又開始搞電話實驗。他發現傳話器裏的膜板能夠隨著說話聲音發生相應震動,於是他仔細觀察,並且在筆記本上做了詳細記錄。由此,一個“會說話的機器”做成了。
1991年7月,《光明日報》科技部曾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小發明比賽中獲獎的118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欄裏,92%的同學寫的是“好奇心強”。湖南零陵地區道縣一中的少年何驥,在一天到雞棚撿蛋的時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雞蛋到底為什麼一頭大一頭小呢?是大頭先出母體還是小頭先出母體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他每天一放學就立刻趕回家,蹲在雞棚旁靜靜地觀察,有時甚至連晚飯都忘了吃。兩個多月以後,何驥終於發現:雞蛋是大頭先出母體。為此,他寫了論文,得到許多生物學家的稱讚。他的發現,居然是鳥類文獻中還沒有記載過的新發現。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成才。要想有成就,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種子,沒有種子就長不出參天大樹,沒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種子播種在黑土裏以後,經過人們的澆灌、培育,會逐漸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長成棟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夠使你成為有用之才。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離不開好奇。道理很簡單,隻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正因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許多人都把好奇心稱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對於一個有誌成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好奇心是最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