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個人的“氣”,可以發現他的沉浮靜躁,這是做大事的必備素質。沉得住氣,臨危不亂,這樣的人可擔當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腳,難以集中全部力量去攻堅,做事往往半途而廢。活潑好動與文靜安詳不是沉浮靜躁的區別。底氣足,幹勁足,做事易集中精力,且能持久;底氣虛,精神容易渙散,多半途而廢。文靜的人也能動若脫兔,活潑的人也能靜若處子,而神浮氣躁的人,小事精明,大事糊塗,該粗心時粗心,該細心時也粗心,不能真正靜下心來思考問題。這種人即使位高權重,也不能大展宏圖,反而敗得更快更慘。魏明帝曹睿臨死前,欲將大事托付與他人。當時曹爽正在床邊,對曹睿耳語道:“臣以死奉社稷。”曹睿嫌曹爽能力不夠,不肯為手詔,曹爽即命手下人執曹睿手強行做了一份詔書。曹睿無奈,又下詔讓司馬懿與曹爽共輔朝政。
當初,何晏、丁謐、鄧揚、李勝皆有才名,但急於富貴,趨炎附勢,魏明帝曹睿很討厭他們,四人因而不得權位。曹爽平時與四人關係不錯,輔政後,就提拔四人為心腹左右手。四人替曹爽策劃,剝奪了司馬懿的實權,並因此升為尚書、校尉等職。
何晏、鄧揚、丁謐、李勝四人想與黃門侍郎傅嘏結交,傅嘏卻不買賬。傅嘏私下裏曾對曹爽的弟弟曹羲說:“何晏外靜而內躁,機巧好利,不務根本,我擔心他誤你兄弟大事,恐怕會仁者離心、朝政荒廢啊。”何晏四人知道後尋小事罷了傅嘏的官。
四人欲令曹爽立威名於天下,勸曹爽派兵伐蜀,司馬懿勸阻無效。後被蜀兵堵截,曹爽大敗而回,傷亡甚眾。他又專擅朝政,亂改製度,司馬懿無奈,隻好托疾不出。何晏問前程於精通術數的管輅。管輅勸他說:“如今你位尊勢重,卻離德背心,不是求福之道。如能扶貧益寡,以德行政,才能位至三公,否則位高而顛,豪重而亡。”管輅回家後又對其舅說了此事,舅責他說得太直白,管輅說:“與死人語,何所畏也!”
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何晏四人被夷三族。管輅的舅舅問他:“先前你如何知道何、鄧之敗呢?”管輅說:“鄧行步如鬼躁,何如魂不守舍,血不華色,精氣煙浮,容若槁木,此為鬼幽。故知其敗也。”何晏平常頗自負,認為《六經》是聖人孔子的糟粕,並以神的“不疾而速、不行而到”的仙姿美態自譽,實際上屬於氣浮華不沉之人。
三國著名政治文學家劉邵曾說過:“氣而不清,則越。”即心氣十足而思慮不清,做事就會超越特定的規範。何晏等人因神浮氣躁,急於富貴,而令魏明帝生厭;被提拔後,又因氣浮不沉而為自己惹下殺身之禍。人們總講做事要平心靜氣,這樣方能更準確地把握事物;遇事時要鎮定自若,臨危不亂,這樣方能理清思緒,找出破解問題的方法。若是心浮氣躁,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應對意外變故,都不能投入最佳的精神狀態。非但如此,反而還會壞事。何晏四人的遭遇不就說明此理嗎?所以心浮氣躁之人必成不了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