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叔孫通:伺機而出,製定禮法(1 / 1)

智意之士屬於次一等的謀略人才,才力心胸不如謀略家宏博,氣勢也不如他們,不能從全局高度來輔助君王治國平天下,但可以功成一方,謀劃一事,對軍事、行政、教化工作能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在才智上也許不遜於謀略家,但在勇氣和行動上不如謀略家強勁,往往是知而能爭,爭而不得,無力堅持正確的東西,要麼屈從,要麼逃避,因此聲名功績均不如謀略家顯達。

叔孫通對人類文化和封建政治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他的智慧、膽氣、計謀或許跟張良、陳平差不了多少,但他經曆的曲折艱難或屈辱,以及他的聲名和曆史地位都不如張良、陳平。

叔孫通是秦始皇征召的文學博士。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各地文化名人收羅到鹹陽,組成了相當於現代國家元首身邊的智囊團。焚書坑儒時,這個智囊團的多數成員被殺害,叔孫通卻逃過了劫難。史書沒有講到他劫後餘生的原因,不知有沒有僥幸的成分,但肯定有一種不該亡的氣數。

秦二世即位後,陳勝、吳廣造反,秦二世胡亥召集剩下來的三十名博士問:“聽說有人造反,是嗎?”其他博士答“是”,並獻計獻策。唯獨叔孫通說:“不過是些小毛賊。郡守正在捉拿他們,不足為慮。”秦二世聽了很高興,下令追查“造謠”的博士,對叔孫通反而嘉獎。無端遭殃的博士們回到舍館後責問叔孫通:“先生怎麼可以這樣昧著良心說話呢?”叔孫通說:“諸位不明白,我是虎口逃生啊!”

看見秦王朝沒有希望了,叔孫通趕緊收拾行裝溜之大吉。

後來叔孫通投奔到劉邦帳下。劉邦本是粗人,曆來看不起讀書人,拿儒生的帽子當便壺,見到讀書人就大罵。叔孫通剛到的日子裏,連飯都吃不飽,什麼氣都受。劉邦看見叔孫通一身儒服就生氣,叔孫通馬上換成楚人的短裝,劉邦才露出了笑容。

跟隨叔孫通投奔劉邦的,還有他的一百多個弟子,他隻揀那些出身強盜的健壯之徒加以推薦,弟子們偷偷抱怨:“跟從先生這麼些年,卻不推薦我們,一味舉薦那些強盜,這是怎麼回事兒呀?”叔孫通聽到後說:“漢王在冒死打天下,你們手無縛雞之力,能打嗎?會打嗎?現在還用不著咱們讀書人。大家耐心些,會有辦法的。”

劉邦統一天下後,分封了二十多個功高勞苦的武將,未得封賞的開始爭論不休。劉邦在樓上’望見大小將官坐在宮中沙地上指手畫腳,情緒激昂,問張良:“他們在爭論什麼?”張良說:“陛下還不知道?他們在商量造反。”劉邦很奇怪:“現在天下已經太平了,為什麼要造反呢?”張良說:“封賞的都是你的親近之人,這些人沒得到封賞,心中不服,又擔心你計較他們平生的過失,害怕性命難保,所以就想聚眾謀反。”“那該怎麼辦呢?”“選一個你平常憎恨而大家又都知道的,馬上封賞他,大家就安心了。”劉邦就封了功勞大、又最不滿意的雍齒,眾武將才平靜下來。

論功封賞的事解決了,但朝政秩序混亂,大臣們亂七八糟的,喝了酒就說胡話,甚至拔劍砍破柱子。劉邦深以為憂。

叔孫通見時機已到,去見劉邦,建議製定禮法規矩。劉邦立刻嗬斥他:“我在馬上得來天下,你們讀書人算什麼東西?”叔孫通沒再像以前那樣畏縮,反而頂撞道:“從馬上得來的天下,可以在馬上治理麼?”劉邦一聽有理,問叔孫通該怎麼辦。叔孫通提出了製定上朝禮儀的計劃。劉邦說行,命他去操辦。

叔孫通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把他規劃的“朝班”禮製演習好,請劉邦出來坐朝。那一天,天還沒有亮,朝拜儀式就開始了。準備上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職大小,在宮外排隊等候。宮門外立著刀槍鎧甲雪亮齊整的衛士,飄著各色彩旗。傳令官發出號令,大臣們肅穆恭敬地按著順序快步上殿,跪拜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劉邦見到這等聲勢。這等壯觀,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樂趣和威風,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貴。”從此改變對讀書人的態度,任命叔孫通為太常,賞黃金五百兩。追隨叔孫通的那些儒生也苦盡甘來,各有封賞。

叔孫通製定的“朝班”禮製延續了兩千年,直到清末才結束,可以說他對封建禮製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叔孫通知進退之法,知伸屈之時,也能為治理朝政出謀劃策,但功名事略都不像謀略家那樣高著,因此應把他歸人智意之士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