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醫骨傷科專著研究(一)(1 / 1)

第一節《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作者簡介】藺道人(公元700~846)唐代長安人。出家雲遊,擅長治療骨傷疾病。他在唐武宗會昌年間,隱居於宜春(今江西境內)之鍾村。他買地數畝,墾荒種粟,自食其力。當時有一彭姓老人常與他來往。一日,彭的兒子爬樹砍柴,不小心跌傷頸和胳膊,藺道人親自開方煎藥,幾日便好了。於是,附近的人知道他有高超的醫術,一時找他看病者很多,藺道人厭之,將藥方傳授給彭姓老人,自己則隱居安度晚年。

【成書背景】藺道人是一個心地善良之人,自幼勤奮學醫,學成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並將自己的經驗編輯成書,取名《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晚年將此書贈與彭姓老人,並要求其恪守毋傳非人的誓言。當江西觀察使得知此事後,即派人向彭索要此書時,彭亦避之。後人僅得書的最後一卷傳於世。《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成書於公元846年。

【內容介紹】《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一卷,共兩論。主要內容是關於骨折的處理步驟和治療方法,包括了手法複位、牽引、擴創(開刀)、固定、練功等。卷首載理傷接骨口訣,論述清洗、相度、拔伸、用藥、夾縛等理傷續斷等十四步(前九步是清創縫合法,後五步是換藥法)。次立治則四十二條,分述各部位損傷治法、診斷、整複手法要領、夾縛器械、藥材選擇及用藥宜忌等。其方論先述七步用藥法則,後載方四十六首,其中十首為外用方,包括皮破出血諸方。

【現存版本】明洪武刻本;道藏刻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年校勘鉛印本;廣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校點本。

【學術思想】1.第一部骨傷科專著的問世,是中國骨傷科之奠基石。它製定骨傷科治療六大原則,即:麻醉法、清創法、整複法、固定法、練功法、用藥法。2.提出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內外用藥和動靜結合的治療觀。3.清創縫合術已規範化,除了創口清理、填塞、縫合等外,還提出盡可能做到無菌的要求,如衝洗創口,必用煎水,皮破必用絹片包之,不可見風著水。4.提出溫補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的骨折愈合觀。5.建立了完善的基本手法適應證及手法的應用方法。6.創立了七步內治傷損法及服藥法,奠定了創傷辨證用藥療法的基礎。7.創立了靠背椅式複位法治療肩關節脫位,手牽足蹬法整複髖關節脫位,並首次將髖關節分為前、後脫位。8.創立了近節牽引法與離節牽引法治療四肢骨折。9.產生了以子對母法的治療骨折的基本原則。

【後世影響】藺氏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將骨傷科獨立出來,形成自己的風格,使我國的第一部骨傷科專著問世,該書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內容極為豐富,對唐以後骨傷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元至順二年(1331年)的《永類鈐方》輯錄本書大部分內容,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亦應用了藺氏的一些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