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備拔牙(1 / 2)

劉備領兵入蜀,取代劉璋,做了這個天府之國的皇帝。就在這國基未穩,百業待興的關鍵時刻,一場百年不遇的大雨突降,蜀中幾處地勢低窪的州縣都成了一片澤國。特別是天水河下遊的天水縣受災最為嚴重,洪水過後,房倒屋塌,餓殍遍地。更為愁人的是蜀中連年欠收,庫無餘糧。劉備也想在那幾個重災區設立了粥棚,可是沒有米呀,總不能讓流離失所的百姓們用大鍋煮白水喝吧。

劉備一股急火功心,牙床一天腫起多高,喝了幾十副消火敗毒的苦藥湯也不見好轉,三名禦醫最後一商量,給出了一個根治的辦法--拔牙。

要知道現在劉備的身份可是皇帝呀,給皇帝拔牙,擱在嘴邊說說行,要做,那可真成了老虎拉車--誰趕(敢)呀。

文臣武將們麵麵相覷,沒有一個敢出頭。諸葛丞相用鵝毛扇一指站在最前麵的張飛,說道:“張將軍,這個拔牙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張飛一聽腦袋搖得就像是貨郎鼓,連連擺手,大叫道:“丞相呀,您饒了我吧,我老張衝鋒陷陣還有一套,叫我改行當大夫,拔牙?叫我拔樹還差不多!”說完正要逃跑,諸葛丞相用鵝毛扇子一比劃,十幾名武將抱腰的抱腰,抬腿的抬腿,將張飛扛了起來。

一行人扛著張飛來到劉備的寢宮,大老遠,就能聽見劉備呻吟的聲音。諸葛丞相講明來意,劉備望著托盤裏的拔牙鉗和張飛那蒲扇般的大手,嚇得連連搖頭。兩方麵正在僵持不下。隻見秘書丞手捧一封急報快跑了進來,原來天水縣傳來更可怕的消息,那裏的百姓因為沒有糧食,竟然哄搶了縣衙的糧倉。並揚言,如果劉備不管他們了,他們就要殺了縣令,揭竿而起,公然造反了。

劉備得到消息,那牙疼的呻吟聲更大了。張飛聽諸葛亮講明情況,將胸脯拍得咚咚響,說道:“大哥,你就派我去天水縣吧,給我三千精兵,我保證十天之內,肅清匪患!”

劉備也想把張飛打發走,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要兵卻沒有,隻是把自己的妻弟靡竹先生派給了他。諸葛丞相臨走時不放心,還特意給了他一個布袋,布袋裏裝著什麼東西就沒人知道了。

張飛領著靡竹來到了天水縣。這天水原本是蜀中第一的產糧大縣,就是發水了,老百姓也不至於沒有糧吃罷。靡竹心裏納悶,一邊走,一邊打聽,問了十幾個人,才把天水縣的情況基本搞明白。原來天水有兩個大財主,一個叫丁百萬,另一個叫金滿倉。這兩個人也是蜀中最大的兩個糧商,是他們把天水縣的糧食囤積了起來,正準備高價銷售呢。

兩個人來到縣衙,靡竹先叫公差們貼出安民的告示,然後草草地收拾一下,住了下來,第二天一大早,張飛胸有成竹,擊鼓升堂,命衙役們將那兩個糧商傳到了堂上。

丁百萬和金滿倉心中忐忑,來到大堂,見過禮後,坐在張飛為他們準備的兩張椅子裏。二人望著圓睜環眼的張飛正不知吉凶,隻聽張飛一拍驚堂木,大聲喝道:“知道我叫你們兩個來幹什麼嗎?”

丁金二人還沒等回答,張飛一急竟跳到了椅子上叫道:“我要借糧,賑災,聽明白了嗎!”

丁百萬和金滿倉聽說借糧,就好像被燒紅的烙鐵燙到了屁股,‘嗖’地從椅子裏跳了起來,先是推脫搪塞,最後實在被逼得沒法,才答應一家借給張飛十袋糙糧。幾十萬災民,二十袋糙米,那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嗎。靡竹在一旁對張飛連連擺手,張飛竟視而不見,他命靡竹先生取來紙筆,寫下借糧的字據,一式兩份分別拿好。兩個奸商回到家中,各自挑了十袋最糙的陳糧送到了張飛的縣衙,張飛傻嗬嗬地將糧收下,命令衙役滿街貼上布告,上麵寫著天水縣衙明天一早,要在兩大糧商的家門口開設粥棚,賑濟災民。

靡竹一臉的愁色,說道:“二十袋糧,那可怎麼夠分啊!”

張飛神秘地從懷裏摸出諸葛丞相臨行前贈給他的那個布袋,取出一個打開的錦囊,交給了靡竹。原來諸葛丞相早有安排呀,靡竹打開錦囊,取出裏麵的娟紙,隻見紙上沒有文字,隻畫著十幾個能讓張飛看明白的小人,靡竹看罷嗬嗬大笑。轉身布置去了。

第二天,天還未亮,搭在丁府和金府門外的二十口大鍋已經燒得水霧騰騰,張飛領著衙役將二十袋糙米推了過來,近萬名得到消息的災民已將粥棚擠得風雨不透,眼見著糧車來到,災民自動讓開了道路。

差役們將米袋子打開,將糙米往那騰騰冒氣的鐵鍋裏一倒,人們登時傻了眼,那哪是米呀,跟本就是一袋袋散發著腥臭的河沙呀。

饑腸轆轆的災民一見被騙,氣得連吼再罵,張飛從懷裏摸出那兩張糧食的借據,大罵那兩個奸商的惡毒。張飛這一開口更是火上澆油,災民們如絕堤的洪水,直向丁金兩家大門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