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是狼老大維係生命的本性,也是強者生存的法則。當狼老大受到其他動物的挑釁時,它從來不會放棄自己鬥爭的權利。狼老大如此,人也不例外。隻有勇於競爭和善於競爭,才是使自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在事業上卓爾不群的製勝法寶。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被動就會挨打,主動就可以占據優勢地位。在爭取生存的戰爭中,要想戰勝競爭對手,必須要勇於主動出擊,否則迎接你的將是別人尖酸刻薄的嘲笑和一文不值的同情。
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
一個企業的活力從根本上來說是取決於企業全體員工的進取心和敬業精神的。一個企業如果人員長期固定不變,就會缺乏新鮮感和活力,容易養成惰性,缺乏競爭力。企業隻有在外有壓力,內有競爭的氣氛下,員工才會有緊迫感,才能激發進取心,企業才有活力。
有競爭才會有壓力,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有動力就會有活力。管理者必須在企業內引進競爭因素,並將競爭意識注入員工的思想中,這樣才能杜絕員工的惰性,才能有效地激勵員工追求上進,激發他們的工作動力,使企業上下生機勃勃,前途光明。
因此,管理者必須從上任那天起,就開始注重員工競爭意識的培養,讓所有員工了解,隻有競爭才能生存。每個人都有不服輸的競爭意識,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激發員工的競爭意識。
適度競爭能夠改善員工的工作表現,如果員工沒有一個強勁的競爭對象,就會喪失進取心,做起事來也比較懶散,不利於績效的提高。而為了幫助員工找到這個合適的對手,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管理者要有意識地做到如下兩點:
(1)幫助員工轉變觀念,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競爭意識,實質上就是要員工把消極的心態轉化為積極的心態。
(2)從目標上升華競爭,建立一種有建設性的心理防禦機製。
管理者在培養員工競爭意識時還要有意識地創造一種公平的競爭環境,並予以指導。就員工個人來說,最好的競爭對象就是他們工作上的“前輩”,管理者要指導他們以前輩為目標,努力去超越他們已經取得的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
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不僅要培養員工個體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要注意團體競爭意識的培養,如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競爭。團體競爭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優於個人的競爭,其公平程度也更高。一般來說越是優秀的團體競爭對象,就越能激發對方的潛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通常員工是願意接受這種競爭的,但也會出現員工害怕競爭的現象。他們可能是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或是擔心其他人從競爭中得利等等,如有些員工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不惜編造虛假成績,偷工減料。管理者必須明白,狂熱的競爭可能會導致混亂,破壞企業的穩定和平衡。因此,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知道何時選擇競爭,何時又要強調合作。
總之,管理者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就有必要維持和保證競爭的公平和透明。創造一個有益於競爭的環境,鼓勵員工間的競爭。
引導員工進行良性競爭
管理者引導競爭的目的通常是好的,競爭帶來的結果是進步,活力,效率。但事物總有它的另一麵,同樣的競爭也往往會帶來壓力、挫敗、恐懼等負麵情緒,尤其是當競爭不公時,這種負麵因素就更是致命,那種無序、惡性的競爭隻會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管理者在培養員工競爭意識時還要注意引導員工間的良性競爭,遏製惡性競爭。良性競爭對於企業是有益處的,它能促成員工之間你追我趕的工作氣氛,提高業績;而惡性競爭隻會造成企業內部人心惶惶的局麵,影響先進者的積極性,員工之間的戒備心增強,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
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引導員工進行良性的競爭,通過觀察、談話等方式來防範與疏導員工競爭的變質。定期關心員工的心理變化,在公司內部采取措施防止惡性競爭,積極引導良性競爭。
日本的鬆下公司每季度都要召開一次各部門經理參加的討論會,以便了解彼此的經營成果。開會以前,公司習慣把所有部門按照完成任務的情況從高到低分別劃分為A、B、C、D四級。開會時,由A級部門首先報告,然後依次是B、C、D級報告。這種做法就充分利用了人們的競爭心,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努力提高業績,因為誰也不願意排在最後。
管理者引導良性競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1)從灌輸企業文化開始,在員工進入企業之初,就向其闡述平時生活與工作上的規範,讓他們能夠清楚認識辦公室禮儀、工作技巧、工作態度與求知精神,強化他們正確的行為模式。
(2)在組織運作上,致力讓員工明白在提升個人績效表現的同時,也應該互相幫助,爭取團隊榮譽。以公司的業務員為例,在製定目標時就要包括部門和個人的目標,讓部門的成績切實影響到個人的收入,這樣才能真正營造團隊工作的良性競爭氣氛。
(3)保證機會均等,民主的第一層涵義就是平等。因此,管理者應當為每個員工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如果連起碼的公平都無法保證,公正也就無從談起,競爭必然會被引到對立麵。
(4)提倡正麵競爭,管理者要時常提醒員工:“可以向競爭對手正麵挑戰,但不要把對方當作仇敵。”員工要把競爭對手的存在,當作是促進自己努力工作的動力。同一組織內部的競爭對手更應當協調一致,共同進步。
(5)用正確的賞罰製度教育員工,賞罰是最原始最樸素的管理方式,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這能促使員工的行為符合公司的要求,鼓勵員工做管理者希望他們做的,杜絕不想讓他們做的。
良性競爭對整個企業的氛圍和績效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管理者切不能輕視。
通過“鯰魚效應”激勵員工
“鯰魚效應”原理常常被引用到經濟活動中去,並逐步演變為一種競爭機製。作為一種競爭機製,“鯰魚效應”在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上抑或領導的方式上,也能充分發揮其作用。管理者就應該像魚槽裏的鯰魚,必須給團隊帶來活躍、緊張的氣氛,避免使員工都變得死氣沉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但是當漁民將捕撈的沙丁魚運回漁港時,卻發現大多數的沙丁魚已經死了,死魚賣不上價,怎麼辦呢?聰明的漁民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將沙丁魚的天敵——鯰魚與沙丁魚放在一起。每當漁民出海捕魚時,總是先準備幾條活躍的鯰魚,一旦把捕獲的沙丁魚放入水槽後,便把鯰魚也放入水槽,鯰魚因其活力而四處遊動,偶爾追殺沙丁魚,沙丁魚呢,則因發現異己分子而自然緊張,四處逃竄,把整槽魚擾得上下翻動,也使水麵不斷波動,從而氧氣充分,如此這般就能保證把沙丁魚活蹦亂跳地運進漁港。這一現象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讓員工之間互相競爭是激勵員工奮發向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當員工沒有熱情,工作起來沒有幹勁時,管理者隻要告訴他:“你和A先生兩個人,成功是指日可待的。”這就等於暗示了他競爭對手的存在,接下來的工作員工就會以高效率完成,這就是管理員工時的“鯰魚效應”,是一種成功的激勵方式。
被動地實施決策目標,帶來的結果隻能是低效,甚至無效、負效。隻有想方設法激勵他們主動地去幹,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獲得高效益。
日本大澤之家公司根據“鯰魚效應”原理發明了一條用人之道,即在企業正常運行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從外部“中途聘用”一批年富力強、精明能幹、思維敏捷的生力軍,充實企業,使原來墨守陳規、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人迫於環境的壓力,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
類似的,有很多國外的企業會固定一個比例,例如企業規定每年必須淘汰5%的員工,或者是2%、3%的淘汰率,然後再進新人,年年都要這樣做。這實際上是給員工一個競爭的壓力,企業希望把這些壓力變成員工的動力,如果員工在企業不好好幹,就會落伍,就會被淘汰,這樣才能使員工去思考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好。
由此可見,整個組織的架構和企業文化一定要營造這樣一種環境,即保護適當數量的“鯰魚”,利用他們的活力來激發“沙丁魚”的熱情,讓他們在競爭中不斷成長。
隻有競爭,才能脫穎而出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界中,狼老大的競爭意識尤其強烈。狼老大不但要麵對與不同動物種類之間的競爭,而且還要麵對在狼群之間存在著的激烈競爭。一般在同一區域的所有狼群中,會有一個狼王,它具有統領這個區域所有狼群的權力,狼群成員都要無條件地接受它的統一部署。當然,這個狼王的位置也是各個狼群的首領們通過競爭從而被挑選出來的。
美國學者凱茲首先提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具備以下幾種能力。
一、基本的技術能力
所謂的技術能力,是指一個人在進行某種特定活動(如企業)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程序、過程和技術等知識,以及運用有關的工具、設備的能力。
幹大事業者必須具備技術能力,一個人隻有具備了技術能力,才能在立業的過程中訓練和指導部屬,才能處亂不驚,從容應對困難,這種能力是最實在,也是最容易獲得。在正規教育中,一些專業如會計、營銷、法律、財務、計算機、外語等均有這方麵的訓練。此外還可通過社會上眾多的培訓班及實踐經驗獲得。
二、邏輯分析能力
要想獲取財富必須擁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邏輯能力,必須善於將複雜的關係概念化、簡單化,在構思和解決問題時有創意,能分析事物和捕捉其趨勢,預測其變化,具有確認機會及發現潛在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是有效地計劃、組織、協調、製定政策、解決問題和發展方向的基礎。
經營者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協調其企業、公司內部各分散部門和經營環節的相互關係。為了有效地完成經營目標,獲得利潤,經營者必須了解並掌握其公司各部門的相互關係。同時也必須注意外界環境,注意了解投資環境、市場變化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
三、交際溝通能力
交際溝通能力就是人際關係能力,意指有關人類行為和人際交往的知識,了解別人所說所做背後的感覺、態度和動機的能力(設身處地、社會敏感性),明確而有效的溝通能力(口齒伶俐、說服力),以及建立有效的合作關係的能力(機敏、圓通,對可接受的社會行為的認識)。
人際關係能力是一個人為人處世所不可缺少的。作為一個經營者,必須與同事、部屬及外界人士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更不能少了這種能力。經營者必須對他人的態度、感覺和需要相當敏銳,否則將無法正確地估計人們對他的所說所做將作何種反應。
真正與人共事的能力,必須變成一種自然而持續的活動,因為它不僅包含決策時的敏感性,也包含於一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敏感性。經營者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同僚產生影響,都在顯示他個人的真正意誌。因此,若要成為一名成功的經營者,必須自然並自覺地培養、強化這種能力,並在每一個行動中一致地顯露出來。
四、準確的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一個人多方麵觀察事物,從多種問題中把握其核心的能力。它迫使你去抓住問題的實質,而不隻是看到外在表象。缺乏洞察力的人會隻見樹木或隻見森林,而不能兩者俱見。缺乏洞察力的決策者,會浪費寶貴的資金和人力,因為他無法抓住問題的根本,因此無法製定有效的方案。一個具有創造性洞察力的人,在生意場上往往是成功的。
五、影響他人的個性魅力
顯而易見,對於任何一個想創業的人來說,人力資源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一名新時代的管理者就必須了解如何把人們結合在一種文化氛圍內,使你企業的員工都自動自發地上進,追求高目標。麵對麵地與員工進行溝通、持續地訓練和發揮員工的工作能力、創造性。每一個強有力的企業文化都來自其管理者強大的個性魅力。少了它,員工就會覺得沒有動力,缺少幹勁,未被受重用,甚至覺得被剝削。
六、隨機應變的能力
隨機應變能力是一種很難得的技能,它能使你事先預測應該注意的目標,而不是企業正麵臨的問題。它能使你從容應對創業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不曾預見或意想不到的情況,順利適應各種變化。
七、超強的忍耐力
管理者一定要有超越別人的想法和行動,並獻身於自己的事業。隻有對自己的長期目標深信不疑並極有耐心地長期努力下去,目標才能實現,這就要求經營者必須有超於常人的忍耐力,甘於寂寞,不驕不躁。
以上7項基本能力是一個經營者必須具備的,但是由於經營者往往置身於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和各種不同的組織內,且由於許多影響社會環境的因素是不斷變化的,因此應該根據情況,采用不同方式,有目的、有側重地全麵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為此,一個成功的經營者至少應該從以下4個方麵努力。
一、經常自我反省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須樂於自我反省,善於剖析自己。反省,是自身修養完善的手段,也是通過修養而達到的一種習慣。
中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反省,為人做事是不是忠實?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講信用?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所以,隻有通過自省,才能及時檢查並發現自己的每一個細小過失,才能有目的地嚴格要求和提高自己,防微杜漸,不斷鞭策自己前進。 樂於自省的人是工作、生活中深思熟慮的人,樂於自省是一個人自覺性的表現,能這樣做,其進步必然快。古人雲:“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一個人隻要多反省自己,任何事都可以變成自己的借鑒,作為自己行為的標準,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自我控製 一個想獲得財富的人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感情和情緒,控製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以最適當的方式進行。與自控相反的是失控,如感情衝動、表情異常、言行出格、一反常態,以及平時的魂不守舍等。蘇軾曾言:“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就是自控。 但是,自我控製並不等於凡事都無動於衷,該喜不喜,該悲不悲,該怒不怒,這是麻木不仁。人正常的喜怒哀樂都是理所當然的,關鍵是要程度相當,不能有失分寸。擅長自控雖然有氣質、性格上的因素,但主要是後天實踐、修養的結果。見多識廣、看通看透、理性明智,自然能處亂不驚,能容常人難容之事,善待常人難待之人。對於自控和自省素質的培養,應多從實踐中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錘煉,逐步建立起優良的為人風範。 三、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 讀書是生活中最值得也最合算的投資,支出少、收獲大。讀書可以明事理,可以開闊眼界,可以啟迪思維,也可以指導工作。有些書籍似乎和工作沒有多大聯係,但其中閃爍的智慧和思想在潛移默化中也在推動著一個人智慧的發展。從長期看,多讀書有助於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多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從書本上總結知識和經驗,並把這些知識和經驗變成自己的智慧,為我所用。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熟悉、掌握經營事業的特點和規律,必須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反複錘煉。多實踐包含兩層含義: 一是要敢於實踐,二是要敢於麵對困難。實踐出人才,隻有在實踐的過程中經過檢驗證明有能力的人才能被信任和賞識,隻會空談、不動手投入的人不可能有大的作為。多讀書、多思考與多實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四、強烈的進取心 我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是需經常依賴別人心靈的力量的,不論是今人或古人,都對我們今日的生活有莫大的貢獻,因此我們必須竭盡所能,以求回報。我們必須要不斷進取,超越自我,全力以赴,為全人類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以求突破現狀,開創新局麵。 進取心是內心的驅動力量,是經由想象而產生的意誌。我們可以利用進取心推動我們向目標邁進。有進取心的人會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為實現夢想而努力。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力量,可以推動自己上進。然而有許多人卻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其實,積極進取是享受生活樂趣的一個重要方麵。想要在任何方麵取得成就,都必須有進取心。 進取心有如汽車的馬達,是個人的一切行為的推動力,不論這些行為的直接效果如何,有了進取心就會有行動。進取心是可以學習而來、培養而成的。它不一定與生俱有的,有進取心的人也未必才華出眾。它與智商高低毫無關係,也與出身背景、家庭環境沒有關聯,與個人能力、教育程度等也無關係。進取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讓你不畏艱難挫折,勇往直前。 有了進取心,但不付諸行動,也毫無意義。要獲取成功,你還必須行動起來,失敗者愛說“我但願……”,但成功者卻說“我要”。“能力+進取心+行動=成功”,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戰鬥是強者的天性 狼老大天生就具有一種戰鬥性格,可以說戰鬥是狼老大生命的本質。在狼群內部,狼老大要通過戰鬥決定自身在狼群中的地位;在自然界,狼老大要通過戰鬥獲得保障生命存活的食物。狼老大要和給它們帶來許多災難的自然環境抗爭,它們還要和最可怕的人類交鋒。沒有一種戰鬥的性格,狼老大就不能在這個地球上生存。戰鬥就是它們的生命哲學。 通常,人們的生存哲學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一、完全投降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自己缺乏成功的條件,認為真正的成功屬於那些到處交好運的人,比如下麵這類人。 一個人30歲年紀,平庸於安穩而平凡的職位。最近,他花了好幾個小時來向別人訴說自己如何滿足於現狀以及為什麼這樣。他很會找借口,其實這隻不過是在騙自己,有時甚至連自己也騙不了,因為他也向往一份前途無量、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但他並沒有為此付出努力,隻是等待天上掉餡餅,還有許多消極的力量壓抑著他,使他深信自己不適合做大事業。 這類人並不真正滿足於現狀,他們也在等待機會,不過僅僅是等待而已,他們並不努力從窠臼中跳出來,隻等別人把他們拉出來。 二、部分投降 這類人相對較少,他們對成功不死心,一直在武裝自己。他們熬了10年、20年,處境比以前有所改觀,但是距離心目中的成功還很遙遠,阻力越來越大,路途越來越崎嶇,於是他們開始動搖,認為再拚下去也不會有所作為。他們自我安慰:“我掙的錢已經比一般人多了,我的日子已經比一般人好了,何必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呢?” 其實,長期的奮鬥在他們心目中培養了一種“害怕競爭、害怕失敗、害怕失去已經擁有的一切”的恐懼心理,雖然他們還並不滿足,但隻能選擇投降。 在他們中間,包括許多有才華、聰慧的人,到了一定年紀,他們便選擇蹣跚而行,害怕跑起來會跌倒。 三、永不投降 這類人在總人數中占的比重微乎其微,他們不屈從於悲觀主義,不願意臣服於壓抑性的影響力之下,他們絕不“步行”。這些人生活在成功之中,呼吸著成功的氣息。對於他們來說,生命是刺激的、有回報的、值得為之奮鬥的。他們盼望著每一個早晨、每一次與他人的相遇,他們的生命中充滿冒險。 言已至此,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渴望成為第三類人,那麼我們必須抗拒環境中一些壓抑性的影響力,要了解第一類和第二類人如何不經意地阻礙你,不妨研究一下這個例子: 美國著名電台播音員莎莉-拉菲爾在30年的職業生涯中,被辭退過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處,樹立更遠大的目標。 最初工作的時候由於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台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聽眾,所以沒有一家電台願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台謀到一份差事,可不久就被辭退。莎莉-拉菲爾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後,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台推銷她的節目構想。電台勉強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節目。 她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膽地嚐試了。她對廣播早已經輕車熟路了,於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大談即將到來的7月4日國慶節對她自己有什麼意義,還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後來,莎莉-拉菲爾成為了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並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18次,本來可能被這些噩運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 有些人總喜歡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卻很難抽出身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該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這樣才能看清敵人,才能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連命都難保。”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成功指的是最終實現了目標,並不意味著沒有受到挫折。一個人要做一件事,常常缺乏戰鬥的勇氣。但是,如果你鼓足勇氣開始做了,就會發現做一件事最大的障礙,往往是來自自己的內心,最主要是缺乏戰鬥的勇氣。有了勇氣下決心開了頭,似乎再往下做就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這樣不斷地做下去,你就會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你的目標正在漸漸地化為現實。 要想成功必須擺脫困境,悲傷和哭泣隻能加重傷痛,所以你不但不能悲觀,而且還要比別人更積極。生存在戰場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後再爬起來的勇氣,那麼迎接你的隻有徹底的失敗。 與狼共舞,必先為狼 狼老大的精神,就是勝利者的精神。狼能夠經過自然的淘汰和族群的競爭而生存下來,自然有它的生存的本領。狼老大的終極競爭哲學,就是適應變化,應對變化,在變化中發展自己、強大自己。 今天的企業團隊要比以前複雜得多,而今天的生存環境也比以前複雜得多。企業領導者要領導一個比以往複雜得多的團隊在一個更為複雜的環境中創造出更加突出的成績,的確是極大的挑戰。所以,對公司員工進行狼的哲學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公司是一個團隊的集體名字,每一個員工能否像狼一樣富有組織性呢? 每一個管理者能否像狼老大一樣具有堅忍性呢?一個實施狼性管理的公司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種狼性文化不僅可以拯救員工的心靈,更能拯救公司的精神。 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說:“現在有一種說法好像過於樂觀,‘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海爾認為,目前以美國、日本為首的經濟低迷甚至衰退現象並不能說明我們可以忽略他們的競爭力。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當然,無論世界經濟低迷還是複蘇,海爾的目標不會變,那就是追求全球客戶滿意度的最大化。創造有價值訂單,創造真正的世界名牌。” 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企業將麵臨嚴峻的國際競爭,大家都在講“與狼共舞”,但楊綿綿的說法更形象:“與狼共舞,必須變成狼,如果把自己定位在羊的位置上,命運隻有一個,就是被狼吃掉。因為國外大公司到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原則就是贏家通吃。中國企業對此不能沒有認識。要成為狼,就必須對國際競爭的規則熟悉和了解,按照國際慣例來競爭:如果你不敢也不去,不了解國際大公司之間的競爭規則,你就沒有成為狼的可能。”說這話時,楊綿綿就像是一匹“狼”。 公司中的每一個員工事實上與自然界的狼一樣,如果隻試圖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借助他人的幫助,你是很難成功的,特別是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當每一個員工真正具備“狼性”,那麼,這個公司也必定像極具殺傷性的狼群一樣所向無敵。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次,劉華所在的公司為了促進員工觀念轉變,珍惜所擁有的工作機會,由公司工會組織了各分廠、部室的分工會主席以及部分職工前往著名的成都市九眼橋勞動力市場參觀。在那裏,他們被求職者的人海及其渴求一份工作的焦慮眼神深深地震撼了。在這裏,隻要有一個著裝好一點兒的人腳步在某處稍一遲疑,馬上就會被求職者包圍;而每一個工作機會,都會有幾十上百人去競爭。 劉華心想:他們的心情,並不是我們所能夠完全理解的。也許在我們很多人眼裏,競爭隻是企業之間的事情,激烈的競爭離普通職工似乎還很遙遠,和我們沒有太大關係,我們的奶酪還很大,也沒有人來和我們爭搶。這次參觀恰如一瓢兜頭冷水,恰似一聲當頭棒喝,讓劉華和他的同事們脊背一涼、心中一顫:激烈的競爭就在我們的身旁,下崗的危機已將我們緊緊包圍。 我們都知道這世界在變,但是,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生活和工作早已消磨掉了我們的警惕性、敏銳性和應變能力。世界在變,社會在變,而我們往往不思進取,不願學習,停滯不前。所以當變化一朝襲來,便有如決堤之水,頃刻衝潰我們的心理防線,把我們迅速吞沒、葬身魚腹。 因此,企業的領導者應該帶領手下員工不斷學習,並且通過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摒棄原來那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消極態度,培養“與狼共舞必先為狼”的積極理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讓自己越變越強,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 不想當老大的狼就不是好狼 在狼群中,任何一隻狼都可以向狼老大發起挑戰,勝利者會接管狼老大的一切,而失敗的一方,則會被狼群分屍。這就是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由於狼老大是力量、勇氣和智慧的象征,所以任何一隻不夠強大的狼都不願意輕易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 但是,作為一隻想成為狼老大的狼,在臣服於狼老大的眼睛裏總是閃現著懾人的光芒。它知道,自己生來並不是狼老大,卻必須為成為狼老大而奮鬥拚搶,隻有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 在今天,“成功”比在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充滿誘惑力。但是,成功並不是唾手可得的,是需要自己努力去爭取的。天下沒有不經努力的成功,要麼是不勞而獲,要麼是不期而遇,但二者都不是真正的成功。唯有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付出之後必有回報,才能一步步地邁向成功。 當然,人群中不乏宿命論者,他們認為命運是與生俱來的,根本不會改變,一切隻能聽天由命。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就好比狼群中那些默默無聞的弱狼一樣,隻能跟在狼老大的身後,言聽計從,任勞任怨,絲毫沒有自己打拚天下的願望。 然而,不甘寂寞者大有人在。他們就是渴望成功,渴望在眾人麵前脫穎而出,成為領跑世人的“狼老大”。懷揣這種夙願的人內心始終有一個信念: 自己生來並不是“狼老大”,但卻有成為“狼老大”的機會;自己生來並不是佼佼者,但卻有成為佼佼者的潛力。可以想象,這種自我暗示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在這裏,我們不妨參考一下李嘉誠爭做“狼老大”的過程。 李嘉誠的家庭並不富有,在他小的時候,父親帶著他從潮州逃難到香港,一家人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家徒四壁,生計維艱。兩年後,香港淪陷, 父親一病不起,年僅14歲的李嘉誠不得不肩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 在別人隻為吃穿奮鬥的時候,李嘉誠的誌願卻是要成為富翁。他深深懂得,富翁並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隻有不斷地去拚搶,和時間拚閱曆,和競爭搶機會,他的理想才能變成現實。 李嘉誠最先從事的是推銷行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再努力畢竟隻是一名高級“打工仔”。後來,李嘉誠成為塑膠廠總經理:這本該是一個不錯的職位。但是,他認識到,自己管理的塑膠企業、塑膠公司的財產是公司董事長的,失敗的最終承擔者也隻有董事長本人,企業的成敗都與自己的關係不大。這使得十分渴望證實自身價值、實現偉大抱負的李嘉誠下定決心要自立門戶。因此,無論老板怎樣賞識,再三挽留,李嘉誠都決意要離開,他要用自己平日點滴的積蓄從零開始,自己創業。 沒過多久,說幹就幹的李嘉誠,以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朋友籌借的5萬港元租了一間廠房,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 由此起步,李嘉誠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後來,李嘉誠涉足地產,長江工業改為長江地產,集中發展地產,次年更名為長江實業,並成功上市。 李嘉誠從一個臨時跑街的推銷員到年輕的塑膠廠總經理,再到全香港知名的房地產大亨、全亞洲的商界驕子,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就是:“沒有被生活遺棄的人,隻有遺棄生活的人。” 我們回顧李嘉誠走過的曆程,發現正是爭做“狼老大”的自我暗示力量造就了他的成功。人之所以能夠駕馭環境,自主成敗,就是因為他可以運用潛意識的力量,尤其是自我暗示這個工具。狼老大與弱狼之間、成功者與平庸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自我暗示的力量。一個目標一旦確立,不在奮鬥中死亡,就要在奮鬥中成功。具備了這種信念,我們就有機會做成世界上能做的任何事情。 擁有敢於挑戰第一的勇氣和心態 狼群中最高層的狼叫阿爾法,最底層的叫做奧米伽。奧米伽通常是一隻公狼,而且在狼群中塊頭最小。奧米伽有時候會遭到狼族其他成員的虐待和排擠,特別是在進食的時候,它往往排在最後。 但是,在熬過重重難關,證明了自己的生存能力之後,奧米伽就會離開原來的狼群。如果它加入新的族群,就會給這個族群注入新鮮的血液;如果它成為新族群的領袖,那麼奧米伽必然是一個能夠堅忍對敵、屢戰屢勝的領袖。 奧米伽狼有敢於挑戰第一的心態,在成為狼老大之前,它必須以高於普通狼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否則自己永遠都是一隻弱狼。隻有敢於挑戰第一的勇氣和心態,才能爭奪狼老大的地位,並且從中表現出自己的野性和勇氣。 同樣,在人類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這種敢於挑戰第一的精神,就是進取心。這是一個人不斷進取的標誌。進取心不允許我們懈怠,它召喚我們向更高層次的目標去努力進取。不想做得更好,就隻會做得更差。我們不妨從下麵這位教授的課堂上學習一些東西。 一位教授在課堂上,經常會漫不經心地向學生們提問一些問題。 有一次,教授問道:“世界第一高峰是什麼峰?”如此小兒科的問題學生們當然不屑一答,他們僅用最低的分貝附和道:“珠穆朗瑪峰。” 教授緊接著追問:“那麼,世界第二高峰呢?” 這下,學生們傻眼了,有人爭辯道:“書上好像沒有講過!” 教授不置一詞,再問:“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誰?” 不料,這次沒有人敢回答了。並不是忘記了,而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一個問題,讓人鬱悶的是大家都不知道第二個人是誰。 於是,教授又提了幾組類似的問題。這位教授的行為使同學們感到十分奇怪,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卻差不多沒有人知道。 最後,教授轉過了身,黑板上飛快出現了一行字:屈居次席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學生們終於明白了,原來教授是在鼓勵他的學生要永爭第一! 確實如此,沒有“第一”的思想,又怎能進入“一流”呢?隻有挑戰“第一”,才能發掘出個人最大的潛能,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精益求精,永不滿足地向著光輝的頂點前行。在漫長的人生中,我們一定要有進取心,有挑戰第一、永爭第一的精神,如此才會不斷進步,達到事業的高峰。 在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裏,有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理念: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坐在別人前麵,而不能落於人後。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瑪格麗特在她父親的教育下,從來不敢說“我不能”、“太難了”之類的話。 也許這樣的要求對於一個小姑娘來講可能太苛刻了,但後來的事情證明父親是正確的。正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瑪格麗特才培養了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永遠坐在第一排”的信念。 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5年的拉丁文課程,而瑪格麗特卻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拚搏精神,在一年內就全部學完了。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試成績竟然名列前茅。瑪格麗特不僅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以及學校的其他活動方麵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的佼佼者。當年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出色。” 正因為如此,44年以後,瑪格麗特成為世界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界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敢於進取,勇於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