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戰略決策,必須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決策程序的第一步,是通過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而認識現在和預測未來。中國有句古語:“處事識為先,斷次之”(《薛文清公從政錄》),認識客觀是一切正確決策的基礎和出發點,是戰略經營理性原則的保證。應該說,對才一個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來說,掌握現代的決策技術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全部的關鍵和困難在於,如何精確估計各種狀態的概率值。因為決策是麵對未來的,對未來的事態隻能估計和預測。如果對決策所需的信息資料掌握得比較全麵、準確、及時,如果對信息資料的分析實事求是而又符合邏輯,那麼對未來的預測就會相對精確,對各種狀態的概率估計就會基本符合客觀世界的本來麵目,所作出的決策承擔的風險就會較小,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詭道之“麵”經之一:麵麵俱到
在現實中唯有麵麵俱到,得到的效果才往往是名利雙收的。正如我們常說的,商品包退換生意,做滿店“退換”隻不過會給售貨員帶來點小麻煩,卻得到了顧客的信賴,這是很大的收獲,必定會有助於銷售別的商品。
有一位男職員,年底到商店為單位買獎品,順便給小孩買了衣服,回家後才發現妻子也給小孩買了衣服,比他買的好看多了,第二天他到商店退貨,可是商店說什麼也不退,惹得這位男顧客很生氣,他對周圍的人說:“我再也不去那家服務不好的商店買東西了。”
有位古人,在商人“八訓”中曾經寫道:“當顧客買的東西不隨心意來退貨時,應比賣貨時更客氣地對待。”這話頗有道理,因為常有的售貨員對買東西的顧客態度很好,一見退貨就不高興;再說顧客買了不稱心的東西心裏也不痛快,如果顧客退貨時,售貨員比賣貨時服務態度還好,顧客會感謝你,也定會提高本店的聲望。
在商店裏常看到櫃台上邊掛著這樣的牌子:“削價商品概不退換”,這種告示完全是多餘的。如果這些商品因此都賣不出去又會怎樣呢?那不隻是退回一部分的問題,而是全部成為滯銷品,變成沉重的負擔。應該鼓勵退貨,為了使買主買著放心,賣主賣著自信,商店應該做到保退保換。
什麼樣的能退,什麼樣的不能退,商店應有明確的規定。在賣出的商品中,用過的,開口開蓋的,弄髒的,就不能退換。售貨員在謝絕退換時,要和顏悅色,客客氣氣,講明理由。
售貨員在決定該不該退換時,首先應搞清楚顧客為什麼要退換。顧客要求退換一般有以下4種情況:
1.商品是殘次品或被弄髒穿過的。這種情況責任顯然在店方,應給顧客賠禮道歉和退換,同時內部還應查明原因,以便改進工作。
2.買走後覺得不稱心,像尺寸不合適或顏色不隨心意。這種情況責任在顧客,怨他挑選商品時不細心,即使這樣,也不要責怪顧客,應痛痛快快地給退換。
3.售貨員介紹商品言過其實,強行推銷。這種情況責任在店方,商店應好好檢查一下指導思想和平時的經營方針,對職工進行優質服務教育。
4.顧客一時心血來潮不想要了,沒有充足的退換理由。這種情況,按理論應不予退換。但若沒有用過,不礙出售,還是痛痛快快退換為好。
需求各不同,服務要適應。
俗話說,百人吃百味。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購買商品時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習慣購買型,衝動購買型的,也有計劃購買型的。這就要求售貨員根據每個人買東西的方法接待顧客,使其心滿意足,達到銷售商品的目的。
對購買習慣型物品的顧客,如香煙、食品、日用品等價格比較低的商品,售貨員應做到服務迅速,要記住常來顧客的麵容和常買的東西。在這裏對待習慣型購買的顧客最關鍵的是取貨和算賬要快,切莫讓顧客等的時間長。
對購買衝動型物品的顧客,如購買領帶、提包、毛衣、床單、圍巾等商品的顧客,售貨員就需要講究接待藝術,看你能否緊緊抓住顧客的心理,在這方麵最關鍵的是售貨員嘴和手要跟得上去。有一家商店,根據買襯衣的顧客多半是婦女的特點,售貨員對一件襯衣的特點強調說:“這種襯衣用洗衣機洗扣子掉不了。”不大一會就賣了幾十件。
計劃型物品多半是指高檔貨,如金戒指、自行車、電視機、縫紉機、汽車等貴重商品,購買這類物品的顧客需要有一定的計劃,由於購買時花錢較多,顧客要多轉幾家商店看一看。因此,經銷高檔商品的商店,明知顧客不買,也應該熱情地介紹,當他要賣時,會徑直而來。
男女顧客和小孩與老人接待的方法也不一樣。
男人買東西,多半是應付差遣,買什麼目的不明確,買了就走,這在中年以上男人居多。
婦女買東西,一般都愛看中就買,因此,接待女顧客時氣氛應熱烈,多講商品使用效用和購買這種商品的好處。
年輕的姑娘、小夥子買東西,一般心目中都有樣板,如自己喜愛的歌手、演員穿的、用的。在和青年顧客對話時,應盡量了解他們心目中的樣板是什麼。
對待老年顧客要慎重,最好不要向他們推薦剛流行的商品,也不要講時髦話。如對年輕人應這樣介紹:“這是今年剛時興的花色式樣。”對上年紀的人應這樣介紹:“這是目前普遍流行的式樣,很多人都愛買。”
接待小孩應該使用小孩話,向孩子介紹商品,應注意符合孩子的要求。
詭道方略之:關心下屬,
美國華人企業家、“國際聯合電腦公司”主席兼行政總監王嘉廉,是一個深受廣大雇員尊敬和信任的人物。他所主持的電腦公司,於1976年初創時,連同職員在內隻有四個人,僅僅經過十幾年,該公司現已成為在全世界27個國家擁有近8000名雇員的跨國公司,躍居世界電腦軟件市場的第二位。1991年底,該公司資產總值23.07億美元,本年度收益逾14億美元,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企業。
王嘉廉的成功,除了他本人是個電腦設計專家,工作極其負責外,最重要的就是十分關心和體貼下屬,為公司職員創造出最佳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在毫無壓力的愉快心境中工作。在設計新行政大樓時,他提出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要建立一個現代化托兒所中心,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舒適、設備齊全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使職員毫無後顧之憂。
國際聯合電腦公司在職員的福利待遇方麵更屬上乘。不但免費供應早餐,免費供應飲料,還在公司內提供免費的室內、室外運動場,裏邊的健身設備均屬一流。此外還包括家庭醫療保險和托兒費津貼。在美國所有的私人企業中,王嘉廉先生創辦的國際聯合電腦公司職員的福利是最好的。
在王嘉廉看來,公司是屬於全體職員的。它的成功應歸功於全體職員的共同努力,是大家智慧的結晶。因此,他總是從多方麵關心和體貼職員。信任他們,讓他們放手去幹,努力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這樣一來,職員始終保持高昂的熱情和責任感,為公司負責,出主意,想辦法,把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同公司緊緊連在一起。正因為如此,王嘉廉在企業管理上,與那些家族式企業不同。國際聯合電腦公司的大部分決策,不是由王嘉廉本人作出的,而是通過其完整的係統,由一班能幹而忠心的職員直接作出的。他說,“聯合電腦公司”是一個全球性商業服務機構,其各地的職員要直接與客戶接觸和交易,隻有他們最了解市場信息,最了解客戶需要,因此也必須由他們因各自不同的情況分別作出決定。這裏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須體貼他們,信任他們,讓他們放手工作。
王嘉廉經營企業成功的秘訣,對於那些大小企業家們,對於那些行政領導部門應該有所啟示,那就是:你要搞好一個企業,領導好一個地區、一個學校、一個工廠、一個商店,首先要關心本單位的群眾。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體貼他們,信任他們,放手讓他們去幹。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群策群力,方能成功。
我們有些人,“長官”意識太濃,把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拋在一邊,整天蹲在辦公室,泡在會議上,置群眾意見和疾苦於不顧,不問實際,閉門造車,今天一個方案,明天一個方案,硬套上級精神。這種隻顧應付上級的做法,當然得不到群眾的支持,企業也就難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