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半球和晨間半球的熱循環主要是跟著大氣循環進行的。在黃昏地帶,常常可以測出風速達每秒近三十公裏的強風。加上夜晚的冷空氣常常躲在暖空氣底下,所以會出現厚厚的積雨雲。另外,在海麵上因為熱度不平均的關係而產生海流,又因為自轉的關係,所出現的海流常常會互相幹涉,因此產生了複雜的潮流。
目前,這個行星的情形和地球極為相似,所以也有三十億人口在這裏生活著。這是除了地球以外擁有最多人口的行星。今後的發展也非常值得期待。
政治體製
議會民主主義(二院製)。上議院(人數一百二十八人),任期為六年,但每隔三年就會有一半的議員必須改選。下議院(人數五百一十二人),任期四年後,全部都必須改選。而下議院依據指名選舉之規定,行星主席多為指派任命的。而行星主席也在自己的權限內組織內閣府。內閣府內的閣僚也由各個行政機關的首領擔任,但閣僚必須對內閣府負責。是一個開明的文化政治體製。
產業
整個行星上廣大的綠地,被大量地利用來進行放牧或畜牧。利用豐富的陽光照射來生產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等等,因此農業生產成了生產線上的主流。大約兩個月為一個周期,利用晚上的時間讓土壤再生,這對農業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此外,利用核融合發電所產生的充足的電力作照明,亦可生產小規模的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市民生活
金星政府從移民至行星當時起(二一三○年),就不認同土地私有一事。所有以農業為主的居民的收入,全都靠由金星政府規定的農地上所耕作得來的現金。對於在無法進行農業生產的夜間時間較長的行星來說,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也可說是一種集團農業製度。金星的表麵,少有凹凸不平之處,都是非常平緩的山野相連著,而這種地形最適合大規模的集約式農業。現在,全金星的土地已經有42%被開墾為可耕地,如果剩下的土地也能整備成可耕地的話,馬上就可以變成農地被使用了。
海水因為二氧化碳的溶存量過高,酸性度極高。為此,長期以來能養活的魚類的種類和數量都有限。但在二四○○年下半年開始,以沿岸為中心,設有水質中和設備的養殖場陸續建立起來後,現在已經可以生產出足以滿足居民所需求的魚類數量。
在大氣圈外的防衛能力是以二個宇宙艦隊為中心所構成的。其中一支艦隊是擁有六艘以重視高加速能力而設計的巡洋艦,而另一支艦隊則擁有十二艘以導航飛彈為主的護衛艦。目前主要是由這兩支艦隊在以金星軌道為中心的宇宙空間內進行警備工作。
各支艦隊都是以建設在衛星軌道上的大型基地為母港。但在進入二五○○年後,就有人批評說這個基地太過老舊。所以,現在在議會上,以希望建設新的替代基地為主題的論戰依然持續著。
耶魯德拉多行星El-Dorado
新行星No.1
火星軌道上第四個行星
自治政府成立:2468年
建國紀念日:5月21日
國旗:新世界旗
子午線半徑:5200公裏
重力加速度:0.75G
海陸比例:3∶7
大氣組成:氮氣和氧氣的組成比例幾乎和地球相同。不過,在氣壓方麵,海麵上的氣壓略微低了一點兒,大約為700HPa。另外,也因為受到火山性氣體的影響,隨著風向的改變,有需要穿戴呼吸輔助器具。
行星首都:佛羅裏達市(人口70萬人)
行星人口:150萬人
新行星No.1,在火星軌道上旋轉。
是“木星的孩子們”當中,第一個完成的新行星。從創造行星計劃中的案例看來,雖然非常符合其中的意義,但以人類生活環境看來,卻算不上是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因為火山活動都尚未平息,空氣中火山性氣體的成分比較偏高,所以要從事野外活動的話,呼吸輔助器是絕對不可疏忽的。
另外,地震發生的次數也相當頻繁,所以市區內的所有建築物都依照避震設計來建築。幾乎一個月就會發生一次三級以上的地震,就算發生的是無感地震,也絕不會看到有“這是沒有地震發生的一天”這種字樣的報道出現。
如果依照當初的計劃,應該是要等到所有的造山運動時期都過了以後才進行開發新行星的,但目前所有狀況卻都還在發生。所以,初期移民進來的開拓居民,除了一部分還留在這裏以外,其餘的幾乎都移民到其他行星上定居了。而留下來的大多都隻剩下造山活動或行星工學等的研究員。
政治體製
稱為“理想黃金國評議委員會”的議會製民主主義(一院製)。尚未稱得上是有主要產業的行星,居住在這裏的居民也幾乎都是在地球政府的研究機關裏上班的人和他們的家人。所以,構成議會的代表議員也大都是從地球政府當中擁有強力發言權的組織內選出來的。
產業
由於地殼、大氣不安定和地磁氣微弱的關係,光靠從太陽照射下來的強烈放射線,農業和漁業等產業都很難達到一次即足夠的產業量。為了提供最低限度的居民所需的產業量,糧食工廠雖然是以圍繞著首都的環狀型式建立而成的,但居民們對於為了講求效率而進行的單一作物生產這一點有許多不滿。另外,到目前為止,一般企業進出這個行星仍被禁止,所以物價等全部都由議會依據統製價格來定價。但是,依然聽說有些場所有走私業者在暗地裏活躍著,所以也有警察潛伏在這些交易團體當中。
目前,沒有任何可以輸出到其他行星的生產活動,所以,研究如何讓這個行星的地質安定,進而能夠引入移民一事,可說是唯一的經濟活動。
市民生活
居民基本上都必須在議會下屬組織內的“居民服務公社”裏登記。如果登記在這裏的記錄被抹殺掉的話,不但無法享受所有的公共服務,就連當火山性氣體爆發時都不能進入避難所內。居民登錄檔案全部都製作成一張居民登錄證的電子卡,居民有義務要隨時隨身攜帶著它。如果卡內有犯罪記錄的話,其享有的公共福利也會有更多的限製。
這是一個對個人情報管理非常嚴格的社會,所以犯罪率非常低。但是,為了避免產生誤會,也為了不犯下有對政權、議會批判等罪名,言論等自由則受到最大的保障。另外,警察如果沒有持有裁判所的文書命令狀,就不可能擅自讀取居民登陸證內的所有資料,這也是在個人情報保護上有最大的確保性。這些情報管理係統,在國際人權評議會上得到非常高的評價。
關於維護行星內的治安,有一個以理想黃金國中央警察機構為中心的警察組織。這裏是由一位擁有最高權力的中央警察長官(由理想黃金國評議委員會任命)為領導中心的組織,除了中央警察之外,還有第一到第十七的分署。全部署員約有四千八百位。
大氣圈外沒有任何防衛能力。行星附近的宇宙空間的治安維持,以及意外事故發生時的緊急救援行動,全都委托給地球政府軍。
流通貨幣的單位為“理想黃金國的信譽”,但是地球的流通貨幣、錢幣,也可使用。錢幣和理想黃金國的信譽的彙率大約為一∶〇.八。不過,在國連上班的居民們幾乎都用電子貨幣,所以,在市中心真實貨幣的使用率反而很低。
挪瓦嘉·傑姆裏行星Novaja-Zemlia
新行星No.2
金星軌道上第四個行星
自治政府成立:2460年
建國紀念日:3月20日
國旗:菩提樹旗
子午線半徑:5500公裏
重力加速度:0.8G
海陸比例:6∶4
大氣組成:幾乎和地球一樣。海麵上的氣壓約為900HPa(地球的90%)。
行星首都:索契市(人口250萬人)
行星人口:1億2600萬人
新行星之一。行星No.2。在金星軌道上旋轉。
在創造行星的階段中,是使用了喜瑪利亞、耶拉拉、帕西法耶三個衛星作為行星中心核而形成的實驗型行星。在創造行星的初期階段內,行星核內使用了小行星衛星,這是希望可以達到縮短創造時間的效果。但是,卻因為在行星構成物要凝聚在核心周圍的過程中,移動到行星的質量中心(中心),所以要等到地殼完全安定下來,反而花了更長的時間。
另外,這也影響到地殼的厚度不均,造成地殼表麵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地方。包括新行星在內,在人類可居住的行星當中,被稱為第一高峰的山脈也在這個行星內。
政治體製
議會製民主主義(一院製)。議員人數為六十四人。議席分配也是依照人口比例分配到各個地方去。由議會指名選任“行星主席”,再以該行星代表的身份去和其他行星進行交涉事宜。行星主席隻對議會負責,所以,議會也有權力解任該行星主席。
產業
依據地球投資的糧食公司,實施典型集約農業。現在有十一家公司加入糧食公司,但是仍有多出的可耕地,所以今後也應該會有其他公司加入。不過,也有一些對於無法在行星上獨自決定自己想要生產的物品這一點感到不妥的聲音出現,因此不斷地有排斥糧食公司的舉動出現,使得各個糧食公司都加強了警戒心。
因為地殼的構造不均,使得到目前為止造山活動都未能平息,也常有地震發生。所以,都市開發除了有像索契那樣和企業之間互相交涉之外,也有由各個企業以自我為中心都市進行獨自開發,大大小小合計起來,共有十一個都市。而這些都市為了和契約農家進行業務交涉等事宜,也都在各自的都市內設有糧食公司的辦事處。
為了維護行星全體的治安,設置了“挪瓦嘉·傑姆裏亞警察”,裝備為使用手槍用子彈的短型機關槍。另外,在各個農場也有由糧食公司派遣的自衛隊駐守著,同時配備有自動步槍、槍榴彈、發射筒等。雖然看起來糧食公司自衛隊的重裝備比警察來的重要,但平常生活中也要和警察保持良好關係。
大氣圈外沒有防衛能力。行星附近的航線防衛,全都委托給地球政府軍。而這些費用全部都由糧食公司負擔。
醫療
因為活用人類基因組織情報,受到遺傳形狀性質影響的病變的醫療有了戲劇化的進步。二十一世紀初,幾乎都可以明白地解釋出占據著主要死因一角的惡性新生物(癌)的發病途徑,也因此已經有了可能在發病前就可以采取的預防措施。另外,在研究製藥範圍領域中也有所進步。已經可以朝向配合每個人的遺傳因子來給與個人專用藥品的簡單處方。比起癌症,那些原本受到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些小感冒之類的病痛,也似乎能夠接受這種醫療方式,進而跟進了。
另外,更因為根據ES細胞所製造成的髒器工廠的技術受到肯定,所以已經可以製作出不會引起免疫抗體反應的移植用髒器。由此,以往因無法完全治愈的嚴重病痛,或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也明顯地下降了。結果就是平均年齡延長,男性為九十歲,女性為一百歲。
不過,這些恩惠也都讓過著豐裕生活的地球市民們先享受了,因為在其他的行星上的人民依然得繼續過著要直接麵臨恐怖病痛的日子。
當初在開發沒有空氣的月球或火星等行星/衛星的時候,為了避開從宇宙來的放射線或是隕石墜落所造成的災害,所有的居家建築都建設在地底下。之後,雖然因大氣的改造而減低了隕石所造成的危險,但是因為仍要對抗放射線的問題,喜愛地下都市和球體圓頂都市的人還是居多。
除此之外,在自傳緩慢的金星或一部分的新行星上,因為地磁氣微弱的關係,無法形成範艾倫輻射帶,所以,放射線的對策就成為很重要的課題。對於這些放射線所引起的傷害,醫療方麵還沒有很大的進步,現在也隻能做到,防止直接接觸到放射線,這個基本的步驟而已。
ZAIONE
新行星No.3
地球軌道上第四個行星
自治政府成立2462年
建國紀念日9月15日
國旗天地創造旗
子午線半徑6400公裏
重力加速度1.0G
海陸比例0.5∶9.5(但不包括地下水脈)
大氣組成雖然極為幹燥,但幾乎和地球一樣。
行星首都黑拉伯利斯(人口400萬人)
行星人口6500萬人
新行星之一。行星No.3
是一個設計成所謂的試驗型新行星。利用過度采掘資源的水星的“殘骸”為核心,以金屬為中心而製成的行星。不過,要維持大質量核的安定性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在進入地殼凝結的過程後,不穩定的狀態依然持續著,所以,需多次(地球政府發表為三次)觀測會影響到行星全體的地震(星震)的情形。在最後一次星震發生後,地殼有顯示出偏向安定的狀態,但是所付出的代價即是,之前一片占地廣大的海洋全都消失了。根據之後的調查顯示,海水全都從粗密的地麵滲透到地底下去了。雖然了解到水在地底下形成了如同網狀般的地下水脈,但是地表已經幹枯,變成不適合耕作的行星了。
政治體製
議會共和製(一院製)。由亞雷薩德羅·迪亞斯為行政首席帶領的“賽安行星自治政府”,掌管所有行政工作。
產業
以農業等為中心,主要以次產業論主。不過,所有灌溉之必要水資源全都由地球政府賽安水資源管理局(ZWA)管轄。所以並沒有可以由行星自己主導的產業。當初賽安水資源管理局移入賽安的時候,還不知道有地下水道存在,隻是當時因為地球政府認為管理寶貴的水資源是必要的,所以就設立了這個機構。然後,在發現了地下水道之後一直到目前為止,他們更加重視水資源的重要性,所以一手掌握住賽安的水資源。賽安行星的居民對此感到非常不滿,而賽安自治政府也在事後認同了這個現狀。
為了維護行星內的治安,除了一般警察之外,還組織了武裝機動隊。這個組織內有將近十萬的人員,也因為從重型機關槍到飛彈炮彈的裝備都俱全,所以在鎮壓反政府勢力等行動上,完全發揮了他們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