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穿著一襲青色的粗布長袍,頭上戴著一頂褐色的道冠,束著發髻,正是太乙門的掌教真人張雲瑞,今年已有一千三百五十餘歲。
當林致遠的目光盯著張雲瑞的道冠,額頭處便發熱得厲害,目光移往其它地方,額頭處便沒熱得那麼厲害了。
張雲瑞似乎感應到林致遠的目光,朝他點頭微微一笑,笑容很溫和,眼神溫潤如玉。
林致遠一驚,忙低下頭,不敢再看。他驚的不是張雲瑞發現他的目光,他驚的是額頭又發熱了。
林致遠回憶了一下,他的額頭處有過三次發熱很厲害的現象,第一次是盯著鎮脈鼎時,第二次是盯著經閣守門老者的發簪時,第三次就是盯著張雲瑞的道冠時。也就是說,他額頭裏的東西對這三件東西都有感應。
可是,鎮脈鼎,發簪,還有道冠,這三種東西之間有什麼聯係呢?
鎮脈鼎鎮壓著整個星球的地脈靈氣,可以說是太乙門的至寶。而那發簪,聽那看門老者的語氣,似乎也是什麼了不得的寶貝。至於張雲瑞頭上的道冠,更是了不得,據說是太乙門每一代掌門人都戴過的,可以說是掌門之位傳承的信物。
這三件東西都是很厲害的寶物,額頭處的東西對它們有感應,是不是說,額頭裏藏著的東西,對所有寶物都有感應呢?
林致遠砰然心動,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可就發了。利用這奇特的探寶能力,說不定他就可以在某些不為人知的角落裏,找出一些塵封已久,不見天日的寶物。
想著,便要去做試驗,不過此時長老正講道,如果冒然離開,得罪人不說,還錯失了一次聞道的機緣。
林致遠調勻體內氣息,定下心來,專心將長老所說的東西記下。
過了許久,長老講完,又道:“此次講道已畢,築基期以下的弟子,可速速離開,勿作逗留。築基期以上的弟子,若有疑問,可留下,吾為爾等一一解答。”
築基期以下的弟子,境界沒到,冒然聽築基期以後的法理,很容易影響心境,對修行很是不利。林致遠知道其中道理,便起身離開了。
他先是回居住處打坐,將長老所說的內容回憶一遍,確認沒有忘記了,這才出門,循著太乙門的九座主峰行走,就像遊人逛景點似的,希望能找出一些寶物。
倒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他找到了一些好東西,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寶物,隻是這些非常難取到罷了。
第一件,是三清大殿太上老君像下的盜版太極圖,當林致遠盯著那太極圖看,額頭就熱的厲害。
第二件卻在太乙門九大主峰的北麵山峰,峰頂上有一個禁止門人出入的園子,園子裏長有一棵百丈高的巨鬆樹,樹上隱約藏有什麼東西,林致遠在遠處盯著那樹看,額頭也熱得厲害。
第三件就更厲害了,那是在一府很偏僻的側峰發現的,那側峰上有雲,建有一座飄在雲上的府邸,林致遠不知那是誰的洞府,但盯著那裏看,額頭熱得最厲害。
一連逛了大半個月,林致遠將周圍能逛的地方都逛了個遍,跟踩地盤似的,卻沒再發現能讓額頭發熱的寶物。顯然是額頭裏的東西眼界太高了,看不起別的好東西。
至於那三件奇寶,林致遠有自知之明,卻是沒敢打主意。
於是,又回到自己居住修煉。過得幾天,覺得此地實在不方便,便搬離外門弟子聚居之處,到稍遠的地方,找了座無人的山頭,自行伐木搭廬獨居。
他現在是“引氣期”的修真者,建一木舍是輕而易舉,不過半天功夫就搞定。
此後,他就在這裏定居,每日引氣修煉,每隔十天半月,就去找些吃的東西回來堆放。畢竟他還沒能辟穀。
如此,便是半年時間過去了。林致遠全身上下的毛孔,基本上都能吸收天地靈氣了。卻有一件令他尷尬不已的事,便是那百會穴,至今仍未貫通。因為他每次向百會穴輸入的先天真氣一旦過多,那神秘的力量就會出現,自行護住百會穴,將他的先天真氣給趕出來。
雙方交鋒了數次,每次都是林致遠的先天真氣敗退。而且更令他鬱悶的是,從前兩個月開始,那神秘力量似乎被他惹煩了,幹脆耍賴,一直就蹲在百會穴裏,團團護住,至今也不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