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行於黑暗之中(1 / 2)

開普敦畢竟隻是個海盜的城市,馬戲團或者商業街等繁華在這裏是找不到的,所以奇諾和莉莉絲一整個下午隻能遊山玩水。

而開普敦最不缺的就是山水。

奇諾帶著莉莉絲和傑克進了這片原始的雨林。他們拜訪了狐猴,親吻了清澈的小溪,采集了很多美味的野果,還在沙灘上欣賞了日落。最後和意猶未盡的莉莉絲回到家時,天已差不多黑了。

因為晝夜溫差很大,所以奇諾燃起了大客廳中的壁爐。溫暖的火焰搖曳著,將大憨狗的皮毛映的油光黑亮,也將莉莉絲可愛的小臉映得通紅。

一家人早已吃過了晚飯,西羅回到了書房工作,而巴洛薩此刻不知道醉在了什麼地方。莉莉絲卻纏著奇諾,想聽奇諾拉琴。

於是乎,大客廳中回蕩著悠揚的旋律。莉莉絲雙手捧著下巴,水靈靈的大眼睛微微眯著,陶醉在這美妙的音樂之中。

奇諾演奏的曲子,是巴赫的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協奏曲。本來應該用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奇諾用小提琴的演繹也頗具風味。

精通各種樂器的奇諾。前世更因為對古典音樂的獨到理解,被世界譽為東方的天才,甚至連維也納音樂節也曾向奇諾發出過邀請。

莉莉絲的陶醉不是沒有理由的。優秀的演奏者,演繹著世界上最偉大藝術家的作品。旋律的古樸和典雅穿過她的秀發,輕輕觸碰著她的情感,撫過她的心靈,悠揚且委婉。難怪莉莉絲如此陶醉。

一曲巴赫過後,奇諾請來了帕赫貝爾,於是大客廳中響起了卡農的旋律。

這種音樂形式存在了很久,包括貝多芬和巴赫在內的很多偉大的藝術家,他們都曾把這種作曲技巧用於自己的作品之中。然而最為人們熟知,最膾炙人口的便是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曾經有人這樣形容過帕赫貝爾,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知名的音樂家,一支單曲暢銷了三百多年。這些都很好的說明了這種音樂形式備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流暢多變且絲絲入扣的旋律在耳中響起,在心房內響起,在靈魂深處響起。此刻的莉莉絲,早已如癡如醉。

最後一個音符落下,莉莉絲自靈魂深處發出滿意至極的歎息。直到奇諾收拾好樂器,她才回過神來。

“真神奇……”莉莉絲捧著小臉,輕聲說道:“你拉的曲子就好像有靈魂一樣,它們向我述說了好多好多奇妙的信息。而我似乎也理解了它們想要傳達的情感,可是我就是不知道怎樣將它們表達出來。”

奇諾心中暗道:“那是當然,你聽的都是那個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他很理解莉莉絲的這種感受。在很小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帶領他進入古典音樂的殿堂時,年幼的他便常因這種感觸而淚流滿麵。

不過奇諾沒有告訴莉莉絲太多,隻是溺愛的揉了揉莉莉絲的秀發,柔聲說道:“時候不早了,快去睡吧。”

嬌滴滴從鼻子中擠出“嗯”的一聲,莉莉絲如精靈一般離開了客廳。

她走後,諾大的客廳之中便隻留下了奇諾和打著盹的大憨狗。

奇諾今晚上要造訪那棟白牆小樓。雖然不知道他們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秘密,但他知道那個秘密在等著他。

計劃中的行動時間是在深夜,正所謂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這條定律似乎貫穿了這邊和那邊的所有曆史,而每個寂靜的夜晚必定都伴隨著無數的隱秘。

壁爐旁,窩在沙發裏的奇諾在小菜和美酒中等來了最合適的時機。於是他穿上夜行衣,帶著準備好的工具出了門。

這是開普敦的深夜,皎潔的月掛在天空,月光下的小鎮有一種寂靜的美。民宅的尖頂像是大地生出的尖刺,一片片聳立在土地之上。

不管多麼低賤的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欲望,所以即便是海盜也有人養花。各種時節性的植物,在盛夏的季節裏或紅著或紫著,在隨處可見的民宅陽台上盛開著,肆無忌憚的展現著自己的美。

奇諾便行走在開普敦這美麗的月色之下。感受著怡人的花香和撫過皮膚的微風,奇諾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好。

穿過月光無法照進的小巷,繞過角落裏蜷縮的乞丐,避開流浪在街頭的醉漢,奇諾來到了白牆小樓所在的地方。

在街對麵一處陰暗中隱藏了自己的身影,奇諾仔細的觀察著。這一次的觀察更為謹慎小心,因為現在的奇諾,無異於孤身闖入龍潭虎穴一般。前幾次的踩點,奇諾已經知道了那群走私商的行動規律,但謹慎的性格卻讓奇諾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