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貴州省主要低產土壤的改良途徑(1 / 1)

黏、酸、瘦、薄、冷、爛、鏽,以及旱坡地的水土流失、壩地的洪澇災害和缺乏農田基礎設施等,是貴州省80%的土壤低產的原因。黏、酸、瘦、薄主要分布在坡地,冷、爛、鏽主要分布在壩地,通常所說的“山上石漠化,山下水淹壩”,就是對貴州土壤大部分低產和低產原因的形象化總結。因此,要根本改變貴州土壤的低產狀態,必須進行小流域治理,先治坡、後治壩;如果經費充足,也可坡壩同時治理。

一、坡耕地的整治

坡耕地的整治主要是坡改梯,包括以下工程:

(一)土地平整工程

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小塊土塊的歸並,深耕或者客土加厚土層,土壤中裸岩爆破移除,土埂或者石埂夯實和建造,土體再造等。

(二)灌溉排水工程

主要是按照貴州“攔、排、蓄、引”相結合的旱坡地灌排模式,興建攔山溝和蓄水設施,在夏秋雨季攔蓄雨水,進行灌溉水的儲備。這一方麵解決了旱坡地的灌溉問題,另一方麵又減輕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而且緩解了壩區洪水問題,可謂一舉三得。

(三)田間道路工程

貴州農業的現代化離不開坡耕地的機械化,因此興修田間道路,讓群眾耕作、施肥(更有利於旱地有機肥的積製和施用,對從根本上改良土壤黏、酸、痩、薄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收獲和上山勞作都能使用上機械,這就能減輕勞動強度,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

(四)地力恢複和生態保護工程

地力恢複包括綠肥種植、有機肥積製與施用、配方施肥建議、土壤汙染防治等;生態保護主要是做到山、水、田、路、林、村合理配置,減少水土流失,治理好山上的石漠化,保護好生態環境,突出培育農村景觀效應等。

貴州極端酸性的土壤很少,一般pH值為5.0左右的土壤宜施石灰,但最好是磷礦粉或者鈣鎂磷肥,每畝50~100千克,與有機肥一起腐熟後使用效果更佳。

二、冷、爛、鏽稻田及“水淹壩”的治理

(一)冷、爛、鏽稻田的治理

冷、爛型稻田都與地下水水位高、田中有冷泉水或田塊在陰山夾溝日照少有關,主要的方法是開溝排水,實行淺水或者濕潤灌溉,做到多曬田,使土壤升溫通氣,改良潛育性狀,同時也要防控稻瘟病及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的發生,防治水稻“坐蔸”。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改變種植習慣,種植蓮藕等經濟作物,提高土壤生產力,美化農村居住環境,甚至開展生態旅遊業。

鏽水田多半與煤礦有關,因此,必須用石灰等沉澱水中的鐵,在其達到灌溉水的標準以後再進行灌溉。未經處理的煤礦廢水是不能夠作灌溉用水的,同時,也不能夠任意排放,否則會汙染土壤和其他水源。

(二)水淹壩的治理

貴州水淹壩多在喀斯特地區發生,主要是由集雨麵積大、排洪道或者落水洞堵塞而排水不暢引起的。在治理上,首先要從源頭治起,防止壩區四周山上的水土流失,關鍵是結合坡耕地的灌溉工程,將相當一部分洪水攔截在山上,那麼進入壩區的洪水就會減少;然後再疏通和擴大堵塞的排水渠道或者洞口,就能基本解除水淹壩的問題。

以上是較大區域排水的問題。實際上,貴州水淹壩還有一個小範圍排水的問題,起因是水淹壩內部仍然高低不平,一些區塊高程在排水底線高程以下(排水主溝淤塞的結果),本身就無法排水。因此,壩區排水要通盤考慮,最好以小流域為單位,重視每一條衝溝、每一個區塊,將規劃、設計和施工做得盡量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