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庖丁(1 / 3)

有一個詞叫做“庖丁解牛”,出自先秦時期,莊周的莊子養生主,原文道:“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aiyouShen.】”

在這四個字中,“庖丁”二字意為“一個姓丁的廚師”,“丁”為姓名,“庖”則是廚師的意思。庖丁解牛,一般指的就是當一個人做一件事做了成千上百次,掌握了其中的規律之後,就能像庖丁解牛一般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眼下的昊牧便是如此。

在與梁惠王的交談中,庖丁說,當初他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看見的隻是一整頭的牛。而到了三年之後,他就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而隻能看見牛的肌肉、筋骨了。再往後,他甚至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可以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而宰牛的刀再也不會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還有那些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

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而庖丁當時的那把刀嘖已用了十九年,宰牛數千頭,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因為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

但是即便如此,庖丁依然會遇到難以下刀的地方,需要他小心翼翼的去禦使手中的刀。

昊牧與庖丁不一樣,因為他不是庖丁。

首先,他沒有那十幾年的殺牛經曆,這是他不如庖丁的地方。但是他卻同樣可以達到庖丁的境界,因為他雖然沒有殺牛十幾年,但每天卻都要宰殺大量地牲畜。而且丁隻是一個庖,也就是廚師,但是昊牧卻不單單是一個屠戶,他還會武功。

而且他的武功不一般,很不一般,因為他的武功是從四十九副浮雕上麵學來的。那四十九副浮雕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戰神圖錄。

常人習武,即便是如木小九這般的天資,最開始入門的時候也是先學招式,再悟其理。可昊牧不同,他一上來就先悟了理念,然後再去自己創造招式。

他的招式也沒什麼好聽的名字,不,他的招式甚至沒有名字,因為他的每一刀,都是從殺豬、殺雞的過程中學來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每一刀其實都是同一刀。

這一刀,便是先感知到敵人骨骼之中連接的位置,然後出刀,一刀將敵人的兩段骨骼分成兩半。若真要昊牧給他的刀法起一個名字,那恐怕也隻能叫做庖丁解牛,或者遊刃有餘了。

尖銳而鋒利的剔骨尖刀被昊牧緊緊的握在手裏,那鋒銳的刀鋒劃破敵人的肌膚,穿過敵人的血肉,然後直接嵌入到了他眼前這個扶桑人的骨骼縫隙當中。然後,也不見昊牧如何動作,似乎他隻是輕輕的抖了抖手腕一樣,那人的手臂便已經和肩膀徹底分開了。

這一刀的速度有多快?

昊牧不喜歡用刀氣,或許是因為宰殺牲畜宰殺的多了,對於昊牧來說,短兵相接,刀刀見血,刀刀入肉才是最爽快,也最暢快的。

所以他從來不用刀氣,不論是以前殺豬的時候,還是現在殺眼前的這些扶桑人,他都沒有用刀氣,隻是一刀一刀的揮出。

也正因為他喜歡短兵相接,所以他必須要快,無論是身法還是刀法。以前如果他不夠快,身法不快他沒辦法接近豬,刀法不快他沒辦法讓豬盡快死亡,會引起豬的掙紮現在雖然情況不一樣,但卻有相似之處,現在身法不夠快,他沒辦法靠近兵器比他長的扶桑人,刀法不夠快,他就沒辦法盡快殺死這些扶桑人,給自己減少對手。

所以他很快,快到讓所有扶桑人都驚訝的地步。

戰神圖錄共有四十九副,可這四十九副戰神圖錄當中沒有輕功,沒有武功,也沒有內功。沒錯,戰神圖錄上沒有這些武林中人視作至寶的東西。可是很多武林中人卻都對這戰神圖錄趨之若鶩,想要一睹為快。為什麼?因為戰神圖錄雖然沒有輕功、武功、內功,但是卻有武道理念。而隻要悟到了武道理念,不管是輕功、武功還是內功,完全都可以自己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