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山西省文化廳廳長張明亮

這是一套麵向農村、供廣大農民朋友閱讀的文化叢書。它涉及戲曲、曲藝、民間歌舞、民間工藝、民間故事、民間笑話等多個門類,涵括了編織剌繡、建築裝飾、釀酒製醋、剪紙吹塑、冶鐵鑄造、陶瓷漆藝等林林總總的藝術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藝術,是我們身邊的藝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這些民間藝術、民間工藝,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記憶,它伴隨華夏文明五千年曆史行程,是文明的印跡;作為地域文化演進傳承的曆史回聲,它積澱也體現著三晉文化的精粹,是三晉兒女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睿智的創造。但是,隨著整個社會特別是鄉村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這些深深植根民間的藝術開始遠離我們的生活,淡出我們的視線甚至麵臨危機。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我們艱巨的曆史責任。2004年,我國加入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山西四大梆子、平遙推光漆、絳州澄泥硯等138項文化遺產陸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個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係正在構建,古老的民間藝術、民間工藝再一次煥發出勃勃生機。推介它、探究它的美,使之融入時代、融入現代生活是我們肩負的使命。這,也是我們編寫這套叢書的初衷之一。

作為一套麵向農村、供廣大農民朋友閱讀的文化叢書,“叢書”的編寫遵循以下原則並呈現出它鮮明的特點:

一是知識性。“叢書”在簡潔的文字間包含了大量的知識點和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舉凡所涉及的各藝術門類、各技藝形式,不僅介紹其曆史淵源,勾勒其藝術特點,而且盡可能跳出具體藝術、具體技藝本身,發掘其文化內蘊及其與華夏文明演進的內在聯係,探抉其間潛藏的曆史文化元素,揭示其文化基質和美學特質,見微知著、征引有據,令人開視野長見識。

二是實用性。“叢書”的編寫著眼於“用”,力避虛浮說理,力求利學可用。它以貼近農民文化生活、貼近農村文化實際、貼近農民文化消費為原則,以滿足農村讀者文化娛樂、藝術鑒賞及文化生產需求為立足點,使“叢書”不僅讀得懂而且用得上,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三是趣味性。“叢書”編寫力求生動有趣,輕鬆耐讀,具有可讀性。它針對農村讀者的欣賞特點、審美習慣,對讀者閱讀興致給予充分關注。無論題材選擇、編寫體例、語言風格都特點鮮明。它內容集中、段落簡短、文字精練、描述生動、圖文並茂,深入淺出,把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享受閱讀的愉悅。

“叢書”即將付梓印行,這是一個良好開端。期待今後能有更多更好的農村文化讀物問世。為農民朋友編寫文化讀物,廣大文化工作者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