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壺關秧歌劇本《雇驢》(1 / 3)

楊鴻誌栗良菊改編

壺關秧歌原名西火秧歌,是流布於晉東南壺關、長治、陵川、平順等地的地方劇種。大約形成於清代嘉慶年間,盛行於同治年間。壺關秧歌唱腔原屬於無伴奏的幹板秧歌,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專業劇團的改革創新,逐漸加入絲弦伴奏。

《雇驢》是壺關秧歌傳統劇目之一。敘述了書生吳金成向姥姥借銀三十兩,雇傭李有能的驢趕腳,並請李有能代拿包裹。生性好賭的李有能見吳金成包裹沉重,遂生歹意,拐銀而去。吳金成隨驢找到李家,李拐騙來的養女玉風對吳深表同情,二人私訂終身。後經官斷,吳金成與玉蓮配成婚。李有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此劇為醜角做工戲。劇中兩個醜角,表演各有特色。該劇由壺關縣秧歌劇團首演,曾在1962年參加山西省地方戲曲調演,獲得好評。1980年,山西省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該團演員李斌飾演的李有能獲得演員二等獎。

人物李有能(醜)吳金成(小生)李玉風(小旦)

縣官(醜)四衙役

幕啟:李有能牽驢上。

李有能(唱)家住壺關南莊村,

祖祖輩輩買賣人。

外人說我生的精,

爹給我起名李有能。

李有能,就是能,

大小買賣常倒騰。

販瓜籽,賣花生,

擔韭菜,賣小蔥。

磨豆腐,打燒餅,

剪毛、騸蛋、趕腳、開店我都行。

銀錢賺得雖不少,

全都填了賭博的坑。

今日我不到別處去,

趕集要到壺關城。

(趕驢)嘟,咧咧……

我牽毛驢往前走,

得兒,

瞧前麵,

擔鍋的,賣炭的;

剪毛的,騸蛋的;

小爐匠,釘罐的,

修補鍋的,賣炭的;

擔小蔥的,賣蒜的,

騎馬、坐轎扇扇的;

擔得挑得流汗的,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喊的、叫的、說的、笑的,實在是熱鬧騰騰。

我歇歇緩緩鬆口氣,

(拴驢,坐下抽煙,扳手指算帳)

吳金成內唱:“順大路來了我吳金成。”上。

吳金成(唱)吳金成家住龍王嶺,

姥姥家借銀轉回程。

銀子借來三十兩,

奉養老母過光景。

倘能娶個小媳婦,

叫她侍奉老母親。

隻為趕路走得快,

累得貧生兩腿疼。

有心雇個毛驢騎一一

(見李有能的毛驢)大哥,這毛驢是你的?

李有能(唱)你問我毛驢啥事情?

吳金成大哥,你的毛驢出雇不出雇?

李有能咱不是專趕腳的,不出雇。

吳金成不出雇,小生我告辭了。

李有能(攔)看你這個人,買賣是搞嘛。咱雖沒有趕過腳,你一定要雇也行,你給多少錢?(偷看父金成的包裹)

吳金成大哥你說個價吧!

李有能我來問你,你去哪裏?

吳金成我是回家去的。家住龍王嶺。

李有能(暗喜,旁自)背著個包袱!(轉對吳金成)!哎!人家趕腳,一裏路給十個錢。我是捎腳,一裏路隻要八個錢。

吳金成多謝大哥,如此我就要雇你的毛驢了。

李有能請相公上驢。

李有能牽驢,吳金成上驢。

吳金成(唱)大哥代勞把包袱拿,

李有能(接包袱,唱)相公上驢咱起程。

吳金成(唱)金成我把毛驢上,

李有能(唱)這個包袱好沉重!

吳金成大哥快走。

李有能(唱)腳踢毛驢跑得快,

吳金成(唱)毛驢跑得一溜風。

叫聲大哥快緊跟一一

大哥,快來呀!(下)

李有能(唱)我這裏故意慢慢行。(見驢走遠)毛驢走遠了,包袱這麼重,待我走到這個彎子裏打開看看。(打開包袱一看,驚喜)好啊!

(唱)衣衫物件不算少,

雪自銀子晃眼睛!

人走時運馬走膘,

有能今天時運通。

回去再把閨女賣,

至少又得三十兩銀。

六十兩銀子拿在手,

得手買賣幹幾宗。

綢緞買上幾十匹,

顏料買上幾十桶。

洋線買它幾十碼,

棉布又買幾十擱。

從漢口到南京,

上海跑到杭州城。

順德府到北京,

看我的買賣多麼興隆。

再開一座雜貨鋪,

鋪裏百貨滿騰騰。

油鹽醬醋調料麵,

番菜辣椒韭菜蔥。

紅白糖,好點心,

捎帶瓜籽落花生。

杈把、木鍁、大掃帚。

鍋碗、瓢勺、大蒸籠。

蠟燭紙張清化炮,

煤油、堿麵、洋擦燈。

買典大發財,

生意多興隆。

雇上幾個小夥計。

掌櫃是我李有能。

咱家坐在櫃台上。

芭蕉扇子拿手中。

梅紙火,水煙袋筒。

吸一口,香噴噴。

你看我李有能,

(吸煙)噴兒,噴兒……(接唱)

就好象駕祥雲上了天空。

越思越想越高興,

誰也不如咱家能。

急急忙忙進城去,

喝碗羊湯吃個燒餅。(下)

吳金成騎驢上。

吳金成(唱)金成騎驢往前行,

走了一村又一村。

行走來在三岔路,

怎麼不見捎腳人。

啊,叫我怎說,我騎驢趕路,就不見那捎腳人哪裏去了。(一想)啊,是了。想是他起了歹心,將我三十兩銀子騙去了。這可如何是好!(又想)有了,常言道:黃昏獸入山,日落鳥歸林。如今天色已晚,毛驢定能自找家門,我不免把韁繩放開,緊跟毛驢找那老兒家門便了。(與驢圓場)哦!毛驢來到此地,再也不往前行,想是來到他的家門。待我上前叫門。(拍門)開門來!

李玉鳳上。

李玉鳳(唱)小玉鳳正在做營生,

忽聽門外響連聲。

(開門,吳金成躲一旁。(接唱)

開門不見兒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