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發明的故事(7)(1 / 3)

宋朝末年,金王朝把宋王朝打得大敗,宋朝皇帝隻好屈辱求和,願意割地賠款。金朝的統治者指定要一具銅人作為賠償。由此可見銅人在醫學和藝術上,有多大的價值。

後來,這兩具銅人一具下落不明,另一具到了清朝還保存在宮廷裏。八國聯軍武裝入侵中國,這具銅人被日本帝國主義者搶去了。

現在北京曆史博物館陳列的一具,是按照明代仿造的銅人複製的,與王惟一當時鑄造的銅人已經有所不同了。

李時珍與本草藥物的故事

公元1560年,李時珍已經43歲了。自從斷絕了讀書的仕途之後,他繼承家傳,潛心鑽研醫學,已在家鄉闖出了不小的名氣,人們都知道,湖北蘄州出了個救死扶傷醫術高明的李時珍郎中。

李時珍在行醫過程中,發現醫家奉若神明的《本草》,本身有好多謬誤,他決心修訂《本草》,要為後人留下二份更完整、更準確的醫藥經典。

但是,靠自己來修訂篇幅浩繁的《本草》,那是十分艱巨的任務。除了靠自己行醫的經驗去補充原書的不足外,他經常出入藥鋪,攀山越嶺,實際觀察各種藥物的特征,力求每條記錄都有根有據,以免貽誤後人。

盡管李時珍已經竭盡了全力,但還有一些藥品在查證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現在,他麵前就有一味藥品,因為無法見到實物,不能畫出圖形,不能辨別它的寒溫、甘辛,說不清它的療效以及配伍驗方。

這味藥被稱作“聖果”,據說它隻產在武當山,由武當道觀的道爺們親手摘采,並專程送進皇宮。據青城山道觀說,它可以延年益壽,是藥中的聖品。李時珍一介寒醫,如何能挨著這種聖品的邊?

李時珍當然可以把武當道士的話抄進《本草》,同時說明這段話隻是道聽途說,無法相信。但是,編好《本草》的責任心不允許他這麼馬虎,於是,李時珍決定親自到武當山去,看一看“聖果”究竟是什麼。

從蘄州出發,到武當山幾乎要穿過整個湖北。可是李時珍專揀山高林密的小道走,人雖累得清瘦了許多,心情卻十分愉快。他尋草藥,訪藥農,辨藥性,隻覺收獲頗豐。快近武當山時,他開始打聽“聖果”的情況,得到的兩種消息卻截然相反。藥農們不屑一笑:“噢,你問的是榔果?現在它可身價百倍嘍。”店裏小二哥卻瞪圓了雙眼,良久才搖搖頭苦笑說:“客官,‘聖果’便在紫霄殿後,一道山梁上。隻是道爺們看得緊,官府也出了告示,前幾日還抓了兩個想進林子去的,客官可要小心了。”

李時珍卻深不以為然。自己是位醫生,要弄清一味藥的功效,武當山的道長們總不能把自己當作小賊吧。第二天,他吃了早飯,便孤身一人離開客店,沿著上武當道觀的路,朝著道觀走去。

在氣勢雄偉的紫宵殿匆匆轉了一圈,李時珍便來到觀後的山崗下。展眼望去,好大一片樹林呀!李時珍在林邊隨手就可以采到別處難以覓到的草藥。看來,這裏確實極少有采藥人來過,道觀對這片林子保護得很好。

正當李時珍要邁步跨進林子,去尋覓“聖果”時;林邊突然竄出幾個道裝打扮的人,他們手執明晃晃的寶劍,攔住了去路。其中一位大聲喝道:“嘟!前邊是‘聖果’林禁地,誰敢私闖,殺無赦!”話未落音,那群人把李時珍團團圍了起來,隻待說話人一聲令下,便要動手。

李時珍拱手一揖,朝四周行禮,並大聲說道:“小可李時珍,湖北蘄州人士,家傳醫黃之道,聽說貴觀珍藏奇果,特來瞻仰,請道長引薦,讓小可一睹聖果真容,在下一定詳為記述,以告天下醫者,光大貴觀濟世之心。”

李時珍以為經自己一解釋;道長們一定會延請自己進林去。誰知他話音剛落,四周的道士們卻哄然大笑起來。這個說:“前幾日剛送一個去官府,今日又來了一個!”那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