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後記(2 / 2)

第一次見到譚老(譚繼和),是在上學期成都市教育局舉辦的“國學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班”。他是教育局特邀的專家,是在第二天上午為我們作報告的。起初,他的報告,講的很多內容基本上我都熟悉,再加上他年紀又大,聲音甚小,我又坐在後排,所以聽得並不是很認真。後來談到的道教和佛教文化,於我比較陌生,因此,興致也就漸高漲起來。再後來,談到巴蜀文化,有關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很多都是他自己通過研究得出的真知灼見,而且有些還是他並未發表的新近研究成果,所以激起了我極大的興趣。三個小時的報告很快就過去了!而我卻意猶未盡,會後,便追著向他討教。但由於實在很忙(那時他剛被省政府任命為“5·12”災後重建專家組組長,下午要參加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他便給我留下了他的地址和聯係電話,約定下月初聯係,再約。月初,按照他給我的電話,給他去了電話,電話裏還沒等我介紹完我自己,譚老便連說“抱歉”,並當即答應星期五下午五點見麵。然而,星期五那天下午,由於學校臨時有事,等我忙完手頭的事,已到了約定的時間。叫了車,一路狂奔,但還是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半個多小時!滿懷忐忑地剛想要解釋些什麼,譚老已遞來一杯茶,滿是微笑地說他也剛好送走一批客人(杯子裏的茶早已涼了)。說起國學,從經到史,到子、集,從儒到道,到釋,譚老如數家珍,要言不煩,娓娓道來。不知不覺中,天已黑了下來,已是晚上七點多,期間我幾次提出去吃飯,都被譚老拒絕了。等到結束,已近八點,而他還要趕去作一個報告!臨走前,他還特地囑咐,不要忽略了釋、道兩教。而對於這一點,由於我的愚鈍,對於釋、道兩教,一竅不通,恐怕要辜負他老人家的期望了!一位年近古稀的大家,如此厚待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後生,這是我始料未及的,這份感激將永銘我的心底!

而對於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我也是心存感激的。以近乎優厚的條件來出版我這樣一位無名小卒的書,他們需要莫大的勇氣,擔當很大的風險。

最後,我不得不提提我的妻子——王虹瑩老師。在這本書的整個編寫過程中,在資料的搜集、整理,文稿的校對……她都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和支持。夜闌人靜的一杯濃茶,數九寒夜的一件棉衣,盛夏酷暑的一盤西瓜,點點滴滴,無微不至!甚至在去年,挺著大肚子的她,還在為我校對文稿!可謂居功至偉!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有了第一,在不遠的將來定會有第二、第三……我將永存感恩之心,沿著國學這條路,執著地走下去……

莊魯(作者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