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諾貝爾獎獲得者
諾貝爾獎得者紀堯姆小時候是個富於幻想的人,而他偏偏也有著一位積極地賞識兒子幻想的偉大的母親。
1872年的一天,母親帶著11歲的紀堯姆到國際度量衡局去參觀,講解員在講述了米尺和千克重原器如何精確、如何穩定之後,滿以為遊人一定會為之驚歎不已,沒料到紀堯姆卻嚴肅認真地提出一個問題:
“請問,在任何情況下,這公尺總是這麼長嗎?千百年來這標準米尺連一絲一毫都沒有變化嗎?”
講解員猝不及防,被這貌不驚人的孩子問得很狼狽,盡管臉上顯得很尷尬,但內心裏卻十分清楚,製造千百年一絲一毫都不變化的米尺,這正是國際度量衡局長期未解決的一大難題。
紀堯姆見講解員不作答,似乎已經理解了那無聲的“語言”,他用一種帶幻想色彩的語調說:“我將來一定要發明一種千年不變的標準米尺。”
回到家後,紀堯姆仍在念叨這句話。母親是理解孩子的心的,她從孩子童真的語言中透視到了偉大理想的閃光。她抓住孩子的肩膀說:“孩子,你真是這樣想的嗎?”
孩子一點也不含糊地回答:“真的,媽媽。”
母親對此很賞識,就說:“孩子,這是一個偉大的理想。努力吧,我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孩子,製作出千年不變的米尺的願望是能實現的。”
母親的賞識,使紀堯姆信心百倍,從此,他以此為終生奮鬥目標,克服重重困難,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終於將幻想變成了現實。他成功地製成了一種在-50℃-100℃之間幾乎不起任何變化的“不脹鋼”,為製造名副其實的標準原器帶來了福音。
無論是紀堯姆的母親,還是更多的事業有成者的家長們,他們都是成功地運用了賞識,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欲望,使他們能夠沿著家長讚同的道路走下去。事實上,家長的賞識,不僅使他們樹立起崇高的理想,而且促使他們走向成功。
2.最重要的東西
美國人類潛能開發專家葛蘭?道門說:
每一個正常的嬰兒在其出生的時候都具有莎士比亞、莫紮特、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人那樣天才的潛能,關鍵是後天能否把這種潛能開發出來。聰明和愚笨同是環境的產物。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一位記者采訪了一位老科學家。
這位記者問:“請您談談您是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裏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這位白發蒼蒼的老科學家回答:“是在幼兒園裏。”
記者不解地追問:“在幼兒園裏學到些什麼?”
老科學家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事堅持到底;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細觀察四周的大自然。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從小學到的這些做人本領,使老科學家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現在,很多父母過多地重視孩子的生活是否舒適、腦子聰明不聰明,而對決定他們將來事業、人生、命運的那部分能力忽略掉了。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12所城市獨生子女的一份調查表明,88.4%的獨生子女喜歡報複,易為小事發怒,拒絕與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很難想像這樣的孩子在未來強調合作和充滿競爭的社會裏能否發揮出聰明才智。
賞識一定要有目的性,但是同時應該也伴隨著親情,正因為基於如此的關懷和好意才會有這樣的期盼,如果孩子能體會出這份心情,不但有助於增加親子之間的情感,更能發揮賞識的最高效用。
我國清末著名政治家、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說:
自始生而熔鑄冶斫則易,長後而熔鑄治斫則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孩子從小塑造和培養比較容易,等長大了再塑造、教育就難了。
著名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指出:
童年時代一些最初的印象會在人的一生中留下痕跡,要在兒童生活的最初幾年裏非常細致地和深思熟慮地來對待他們的教育。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個人的智能和品格,基本上5歲左右開始定型。換言之,幼齡階段的兒童,得到的是什麼教育或啟迪,與成年後的智慧和行為有很大關係。
所以,父母賞識孩子還要善於抓時機,這就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很多時候,機會都是轉瞬即逝的,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當馬後炮,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及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乘勝前進!
3.把孩子看作天才
孫正義,1957年生於日本,世界著名投資公司“軟庫”(softbank)的創始人、總裁、首席執行官。《福布斯》雜誌稱他為“日本最熱門企業家”。在剛剛過去的幾年中,他一直名列在“全球十大精英”之列,目前,他以300億美元的資產成為亞洲首富。
他的父親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可是小時候,父親就經常對他講:“你是天才!”
在父親的要求下,他經常要幫父親解決問題。從小他的頭腦裏就形成了“我是天才”的觀點。在孫正義生活中,沒有遭受批評,更沒有遭受挫折,他的內心世界充滿了肯定。當他麵臨挑戰時,他從來沒有想到“我做不到”。他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他有了更高的成就。
孫正義說:“最初,擁有的隻是夢想,以及毫無根據的自信,但是我的一切就是從這裏出發的。”
當互聯網行業還處在初期的時候,許多人都采取觀望態度,孫正義就果斷地認定並投資早期的互聯網公司,使得“軟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革命先鋒。在過去的幾年中,“軟庫”通過合資、合作以及收購的形式不斷向國際市場擴張。今天,“軟庫”在全球已經投資了600多個互聯網公司,並成為一些一流互聯網公司的主要股東,這些公司包括Yahoo!等。
做父母的應該而且必須賞識你的孩子,要把賞識當成孩子生命中的一種需要。有了賞識的心態,父母就會把孩子當作天才來看待。而一旦你把孩子看作天才,孩子也就真的能成為天才了。難道孫正義不是一個例子嗎?
4.惟一的優點
美國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博士,小時候被認為是一個壞孩子,家人和鄰居甚至認為他是一個應該下地獄的人,無論何時出了什麼壞事,都認為是拿破侖?希爾幹的。在這種情況下,拿破侖?希爾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現得比別人形容的更壞。
他的母親去世後,一位新的母親走進了他的家庭,當父親介紹拿破侖?希爾時說:“這就是拿破侖?希爾,是希爾兄弟中最壞的一個。”
此時,他的繼母卻親切地說:“他完全不是壞孩子,他恰恰是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個,而我們所要做的一切,無非是要把他所有伶俐的品質發揮出來。”
繼母發現了拿破侖?希爾人性中唯一的優點,在繼母的賞識加賞識下,拿破侖?希爾開始改正自己的缺點,並發奮學習。繼母用她深厚的愛和不可動搖的信心,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拿破侖?希爾。
中國古代周處也是同樣的情況:周處被人們認為是“壞人”,與山中的猛虎一樣。後來他反省了,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就是這個道理!
這說明,當一個人受到周圍人的共同賞識時,他就會覺得自己“真行”,往往會有超常的發揮。
有一位哲學家曾經這樣表述自信心的作用:“當你有了天才的感覺,你就會成為天才。當你有了英雄的感覺,你就會成為英雄。”
而這天才的感覺和英雄的感覺對孩子們來說,隻是作父母或作老師朋友的一句賞識性的話就夠了。那麼,你還等什麼呢?告訴你的孩:“你很棒吧。”他也是天才和英雄!
5.卡爾?威特的父親
卡爾?威特的父親說:
我的兒子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對自己的能力一點兒也沒有信心。當他戰戰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遞給我時,我就注意到他眼中的不安,似乎在等待著我的審判。
讀完他的文章後,我發現那的確是篇糟透了的文章:問題沒有交待清楚,句子不完整,還有很多錯別字。我應該怎樣去評價它呢?由於我感到兒子對寫作缺乏自信,我知道我不能簡單地說一聲“不好”就能解決問題。在我沉默的時候,兒子流露出憂傷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