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設】全麵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啟動“九環線千裏文明走廊”創建活動,推進文明城鎮、文明鄉村、文明行業,創建活動,提高社會道德文明水平,塑造阿壩文明開放的良好形象。堅持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加強宣傳輿論工作,重點宣傳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新做法、新經臉。實現阿壩電視台節目從州到縣和重要集鎮的同步傳送,形,成全州廣播電視網絡化的新格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建立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體係,對網吧、影視、圖書以及校園周邊環境進行,專項集中整治,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雄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工作機製。
【玟善人民生活】堅持把執政為民體現在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善造民福的實際,工作中,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開展糧食直補工作,通過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勞務輸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等形式,拓寬農枚民增收渠道。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12元,達到1634元。轉移和輸出農村勞動力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4億元。開展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做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開展就業服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全州1.16萬名州屬國有企業職工轉變國有身份,67.85%的職工實現再就業。“兩保”資金全部按時足額發放,2萬餘城鎮低保對象實,現動態應保盡保,清償拖欠農民工工資574.68萬元,開展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製度試點。妥善解決困難家庭子女入學、醫療、住房等方麵的實際問題。開展,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擴大社會保障麵。完成新村扶貧36個村、移民扶,貧850戶、教育扶貧34所中小學、衛生扶貧13所鄉鎮玉生院、牧區扶貧2000戶。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建設。開展在泥石流、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中受災,群眾的救助工作,受災群眾做到生活有著落、生產有保障。
【民主法製建設】樹立法製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提高依法管,理、依法辦事能力。開展“0五”普法活動,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按照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推進民族立法工作,保證立法和監督體現人民的意誌。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後,對各級黨組織、領導幹部和全體黨員帶頭,學習貫徹憲法作出部署,推動憲法在全社會的貫徹實施。紀念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和地方人大常委會設立25周年,通過舉行紀念大會、座談會、理論研討會、征文、知識競賽等活動,宣傳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優越性,增強堅持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鞏固和發展愛國統—戰線。召開州委政協工作會議,加強新世紀新階段的政協工作,推動各級政協組,織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開展專題調,研,建言獻策,調動和發揮各界各階層人士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政府職能,實施《行政許可法》,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加強和改進對,群團工作的領導,召開州委群團工作會議,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係,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凝聚建設全國藏區第一州的強大合力。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州委定期不定期舉行議軍會議和武裝委員會議,研究解決新形勢下部隊建設,的有關重要問題,充分發揮部隊、武警在“參建參治”中的作用。重視民兵、預備役工,作,州委、州政府領導深入人武部和基層連隊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駐軍的實際困難,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社會政治持續穩定】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新理念,切,實把雄護社會穩定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抓住幹部這個關鍵,明確要求全州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要發揮“主心骨”作用,領導班子要發揮“主力艦”作用,幹部隊伍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嚴格落實責任製,保持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局麵。賃徹中央、省委,關於做好新時期藏區穩定工作的要求,按照省委“發展是根本、幹部是關鍵、寺廟管,理是重點”的穩定工作思路,突出反分裂這一核心任務,把握主動權,加強隱蔽戰,線鬥爭,掌握工作動態,暢通信息渠道,旗幟鮮明地開展反對達賴集團分裂活動的,鬥爭。雄穩工作連續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先進集體。堅持屬地管理原則,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完善州、縣、鄉、村四,級聯係寺廟活佛(宗教界代表人士)製度,確保寺廟領導權掌握在愛國進步的宗教人,士手中,全麵清理勸退18歲以下入寺青少年,堅決反對寺廟辦學。遏製封建複舊勢,力和宗教幹預行政、司法、教育現象,防範和控製“法輪功”等邪教姐織非法活動。深,刻汲取“漢源事件”教訓,多次召開雄護穩定工作的專題會議,舉一反三,查找問題,以完善製度、構建機製為重點,從根本上化解社會矛盾,緩和社會衝突,減少社會對,立。落實和增添雄穩措施,建立健全民意反饋、預警調解、應急處置和責任追究機製,開展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化解影響穩定的苗頭和事端,妥善處理紫坪鋪庫,區移民搬遷以及企業困難職工、下崗人員、森工離退休職工生活保障與再就業的矛盾,和問題。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連續6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先進集體,完成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整體聯動防範工程建設。完善各縣以110報警服務台為指揮,平台,綜合巡警、交警、運管、城管等力量的社會防控體係,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處置,水平。開展“嚴打”整治鬥爭,集中整治旅遊沿線和治安混亂地區,在實踐中探索出“打、防、疏、堵”相結合,實行綜合治理的新路子。推進跨縣、跨市州、跨省邊際地區治,安聯防協作,先後與周邊7個市、州簽訂社會治安邊界聯防協議。按照公安部和省委,的要求,以“爭創三個一流”為工作主線,確立建設全國藏區治安模範自治州的奮鬥,目標。鞏固和深化政法隊伍集中教育整頓成果,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問題。實,施三州政法部門“解困工程”。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製,開展以道,路交通為主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