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為她舍棄功名利祿(1 / 2)

太子李建成對那公公說明之後,那公公立刻回了皇宮稟明了皇帝,將一番話原原本本說了一遍。皇帝驚詫之餘,對這番話也深信不疑。

第二天,皇帝在朝堂上下了聖旨,讓朝臣幫忙尋找一個能夠鎮壓得住寶劍戾氣的人出來。結果,當場就有許多人一起回話,說大將軍淩風墨是最合適的人選。

皇帝對寶劍還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真是不太樂意將寶劍給太子以外的人,但他又相信寶劍嗜殺成性,在皇宮裏呆不住,而且淩風墨本來就氣勢逼人,連他這個皇帝老子都有點懼,所以最終還是將寶劍賜給了淩風墨,讓淩風墨壓製這寶劍的戾氣,不讓寶劍作祟。

至於淩風墨,得到寶劍之後,自然弄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法事,請了一些道士來給寶劍畫符,然後將寶劍供在了密室之內,並將密室貼上了封條。

這是為了防止皇帝來個突然檢查,心血來潮說要見寶劍,那可就不妙了。畢竟,這把寶劍淩風墨現在是要還給道長的。

弄了這麼一出之後,過了幾天,淩風墨就在道長上門來時,將寶劍交還給了道長。

道長撫摸著寶劍,歎道:“一別數十載,你倒還是這般精神抖擻,而貧道,卻老了,恐大限將至啊……”

寶劍果然十分有靈性,在道長的手裏顫動了兩下,隱約發出些悲鳴之音。

過了一會兒,寶劍靜止下來了,道長也不再感歎,將寶劍藏在了寬大的道袍之內。

道長看著淩風墨,說道:“數日之後,貧道自會再出現,而淩將軍再見貧道之時,也就是離開此地之日了。”

說完,道長一拂拂塵,轉身輕飄飄地離開了。

淩風墨若有所思地看著道長的背影,心道莫非那人真的會對他動手?這麼一想,心裏還是忍不住有幾分悵然所失。

在21世紀時,他熟知了唐朝的曆史,於是想的最多的便是到底是不是他王兄下的手。雖然蛛絲馬跡都顯示他被暗算與他王兄脫不了幹係,但他還是抱著最後一線希望。

也許正是因為他太執著於這件事,所以才會使得斷裂寶劍有所感應,將他帶回了唐朝。

“盡人事,聽天命。”淩風墨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轉身回房。

過了兩天,蘇珊等人都有些不解,因為這一次道長離開,把燕飛南和勞豔紅兩個老頑童也帶走了。

反正勞豔紅和燕飛南再沒出現過,眾人一想都是道長幹的好事,不然這兩個老頑童可沒那麼容易離開將軍府。以他們倆的武功,也不可能出現什麼意外才是。

蘇珊和淩風墨還有沐梓羽,不約而同感到了一絲不同尋常。那位道長的確有些道行,不像林秀那種是裝出來的神棍,既然道長把勞豔紅和燕飛南帶走,肯定就是要發生什麼事,不方便讓勞豔紅和燕飛南留在將軍府裏。

果然,半月之後,秦王李世民將淩風墨給請過去了。

而李世民找淩風墨,的確有大事相商。這件大事,還不是一般的大事,攸關性命。

原來,李世民在眾忠心耿耿的武將慫恿下,決定盡快扳倒太子,不然長此以往,太子府的勢力一定會日益增大,秦王府隻能任人宰割了。

畢竟,皇帝的態度很明朗了,這大唐江山肯定是要傳給太子李建成的,沒有秦王的份兒。當年皇帝對秦王‘一旦事成就立為太子’的許諾,如今已經做不得數了。

而這扳倒太子的計劃第一步,就是用淩風墨來打垮太子一黨!

現在,淩風墨被公認為是在太子和秦王之間搖擺不定處於中立立場的人,也是朝中軍權在握的將軍。

可以說,淩風墨偏向於誰,誰就是皇位爭奪戰中最後的贏家!

所以,秦王府一幹人等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讓太子聲譽降到穀底的計策,這個計策就是——先讓淩風墨與秦王府走近,再放出淩風墨向著秦王府的風聲,造成淩風墨與太子不合的表象,最後再派人行刺淩風墨!

這樣一來,天下人都會認為,是太子認為淩風墨要倒戈向秦王府,心有不甘,所以才派人刺殺淩風墨,有種‘既不能為我所用,便毀之’的狠辣。

而秦王府接著討伐太子,也就出師有名了。

不僅師出有名,而且天下人都會拍手稱快。

淩風墨聽李世民說完之後,淡淡笑了笑:“王兄將這番計劃告知於我,風險很大啊!王兄就沒想過,其實我已經投靠了太子嗎?”

聽了淩風墨這話,李世民立刻正色說道:“三弟,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你的立場。”